APP下载

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构建

2017-11-22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模式语言

李 燕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外国语言文化与外语教学研究】

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构建

李 燕

(渭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鉴于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课后学习的低效性以及移动技术和移动电子终端设备在大学校园的普及,提出基于移动终端下的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混合式教学和移动语言学习研究基础上,整合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优势,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探索如何将移动技术运用到英语听说教学中,构建移动终端下英语混合听说教学模式。

移动技术;混合式教学;听说教学;英语教学

一、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为一体的体系。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培养优秀人才。[1]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因此,英语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需求,积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设各种基于网络的英语课程,开发出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模式的课程,为大学生提供良好英语学习环境。

从听说教学的教学学时来讲,每2周仅有一次2学时(100分钟)的课程,这在学时练习量方面就没有保障。调查发现,听力和口语课堂教学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教师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与课堂英语练习不平衡,有意义的英语口语交流与机械课堂操练不平衡。从听说教学方法方面看,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方式教授,具有精读课的精讲细读特点。在听力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播放录音、单词讲解、重复播放录音完成练习和对照答案等对内容的机械操练。英语口语教学则是播放示范录音、语法词汇讲解、复述和话题演说等被动式的操练。这些传统方式重视教师讲解、语法讲解、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参与、语言技能应用、信息自主摄取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等,最终导致学生严重依赖教师、失去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成长的一代,生活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被称为“数字土著”。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同于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90后”和刚入校的“00后”大学生更热衷于网络生活,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新思想和观念,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和其独特个性。据调查,在数字化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中超过90%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课上课下都可以看到学生在刷手机,它已经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等工具进行学习的微乎其微。因此,作为“数字移民”的教育工作者们,就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模式、充分运用移动技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混合式教学

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概念。他认为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是将传统学习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相结合[3],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混合,是多种教学方式与技术的混合,为了共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是教学技术与具体课堂教学的混合。[4]92-96混合式学习是一种顺应社会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学习模式,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能够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能够更加宏观地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混合式教学法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之上提出的,以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有效地将传统的面对面学习与纯技术环境相结合、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集任务型教学(TBLT)、情景教学(ST)、互动教学、微课教学、合作教学(CL)等方法为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5],借助于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将线上数字化教育与线下课堂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有效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指将各种教学法、教学模式、各种媒体及学习环境相融合,强调网络学习与面对面课堂学习环境的融合,注重教师为主导与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有效融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混合,也是多种教学理论指导的有机融合,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等。

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以下五个方面的混合:第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各种媒体的混合;第二,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第三,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混合;第四,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合;第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混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融合传统英语听说教学与网络教学两种模式的优势,将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和以教师课堂为主的教学设计有效结合。线上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各种互动媒介的有力支持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 移动语言学习

(一)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M-learning)的概念起源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人机交互研究室的“Mobile Education”研究项目,后来全世界教育领域和移动设备开发商也都开始关注研究M-learning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移动学习进行宏观框架性研究的大型科研项目还有欧盟的两个移动学习项目(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和英国的学习技能发展处的“M-learning”研究项目。[6]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技术与设备支持下随时随地发生的学习,移动终端设备能够有效呈现学习者所需要内容,同时为师生双向交流提供有效途径。移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主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互动性和情景相关性的一些特征。[7]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为学习者带来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体验。后补充到,移动学习是采用无线信息设备和技术(移动电话、IPAD等)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接受教育的一个片段。[8]

日本学者Ogata等人从嵌入性和移动性的维度对泛在学习、普适学习、基于桌面计算机学习和移动学习进行了区分[9]。他们认为,基于桌面计算机学习的移动性和嵌入性较低,M-learning的移动性较高、嵌入性低,泛在学习的移动性与嵌入性都普遍较高,而普适学习则移动性较低,但嵌入性较高(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学习的嵌入型和移动性维度

我国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移动学习进行了界定。北京大学崔光佐教授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习者和教师双方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10]32-37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移动学习属于高度片状化学习,是一种情绪化与个性化的过程,学习中的挫折会影响甚至破坏对系统的信任,需要将传统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形式有效结合的综合型学习模式。

(二)移动语言学习

移动语言学习是一种在移动手持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且能提供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11]44

国外专家学者对移动语言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和日本的德岛大学都开展了利用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充分利用移动技术来连接课堂内外,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和便携式音频视频播放器等设备运用到学习中来辅助英语词汇、听力、阅读和口语教学。[12]我国专家学者在移动语言学习领域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项目“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该项目是以诺亚舟手持移动网络学习系统为支撑,开发了英语语言移动学习资源——掌上思维英语,有效整合了学科教学与移动技术,该研究在基础教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移动英语学习是信息化外语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促成外语教学范式从量变到质变的实践之一,是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组成部分。

移动环境下语言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方便快捷地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他们能够在适当情境下运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活动,将课中学习与课后学习有效连接,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无缝学习模式。移动语言学习具有移动性、泛在性、便捷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可以采用正规或非正规形式学习。移动语言学习能够解决学习的时空限制问题,能够丰富学习内容与形式,给学习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语言学习体验,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13]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移动技术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与复习,能够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听说课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移动技术辅助英语听说教学也有利于把目前移动设备普遍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消极作用转变成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和全方位技能。

四、移动终端下的英语混合式 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总体思路

移动学习是近年新兴的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在设备上以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将移动学习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体系中能够将由兴趣引导的个体非正式学习行为转化为目标明确的正式学习行为,进而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移动学习正在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智能手机已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主要支撑设备,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运用智能手机等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知识,随时随地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展示丰富课后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交互工具(通过访问网络、检索信息、互动答疑和下载分享等方式)进行讨论学习交流。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友好的互动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学习方式深度融合了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正在引领外语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

本研究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移动语言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提出构建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总体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集线上与线下混合、课内互动与课外自主学习混合、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混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混合、语言知识与听说技能混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首先,该模式将移动技术作为教学模式实施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移动技术的交互性与便捷性,将课堂内与课堂外打通,为学习者构建无缝的外语学习空间。其次,该模式的类型是一种课内外深层次的整合模式,课堂内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课堂外(课前与课后)充分发挥移动技术作用,将学习者的碎片时间进行整合。再次,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情景连通课内外”,即充分利用情景在师生之间、学习者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使学习活动连贯畅通,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听说学习。最后,该模式构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估体系,注重课前自主学习、课内互动活动和课后时间活动展示的全程监管。

(二)实施步骤

这种模式可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与评价几个步骤来实施。

1.课前阶段

课前预习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优势,使学习者能够接触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信息,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这个阶段的预习效果和投入程度对其学习起点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如图3所示。教师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英文新闻、外文原生电影、外文歌曲等内容,提前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有限的课堂争取了更多的有效互动交流时间。在学生对教师的预习内容有更进一步了解需求时,教师也可以采用移动设备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学习平台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从而确定其最近发展区(ZPD),帮助教师选择更合适的教学形式与内容。

图3 课前移动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除了通过教师在学习平台推送的预习内容外,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无线连接功能随时随地获取音频、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文化背景语境中感知知识,提前感受文化与语言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熟悉听说的话题,从而减少课堂自卑感和焦虑感。这个阶段的实现条件主要是移动终端,即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移动QQ的实时与非实时交流、播客、短信息、微信、微博等进行。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充分使用移动设备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2.课内阶段

课内学习阶段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体验情景来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整合了传统多媒体、移动技术和听说课程,同时借助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来提升外语课堂的时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图4所示。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特征,因此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既定的ZPD在课堂上讲授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等。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学练习,适当提问引导对材料深入思考。通过反复收听大量听力理解资料,扩大学生的英语输入量,实现在语言频繁接触环境中掌握语言规则与语言词汇。教师可以采用问答题、小测试和Topic presentation 的形式检测听力练习的实时效果,同时给予学生策略性指导和建议。再次,教师引导启动互动,让学生体验情景并演练其技能。通过听说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练习,同时给予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语言技能。教师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辩论、讨论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机智,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学会与人交往,提升语言应用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的个人表现和语言技能给予评价,包括语音语调是否准确、用词是否得体恰当、语言表达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等。

图4 课内混合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活动主要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监督者。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深层次思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种讨论方式增加了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体意识,体会到个体的价值和重要性。在听说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化性的内容组织学习者进行英语听力的朗读、理解和讨论等活动。除了采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形式外,课堂中还有自我互动的机会,这是学生自主构建意义和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反复收听录音材料,同时进行模仿和复述等练习活动。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将学习主体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思考、体验语言,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课后阶段

课后扩展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移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小组合作演绎情景方式来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扩展新知识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图5所示。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并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式语言学习研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图5 课后扩展学习阶段

第一,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业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将分组情况与布置任务通过移动平台告知学生。真实交际型任务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他们创设了交流信息与沟通情感的自然语言环境。交际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信息差任务,即每位学生只掌握部分信息。若需要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交际实现有效合作。探究性任务,通过特定主题来设计开放性任务活动,教师需要定期为学生推送提示信息来引导任务顺利完成。第二,课后扩展任务是高层次思维活动,教师需要引导调动小组承认进行分工合作、搜寻资料、共同讨论形成presentation或者oral report,并通过QQ群和微信群上传学习结果供大家学习讨论。为圆满完成任务,整个交流过程都是用英语完成,学生都需要尽全力实现无障碍交流。同时,教师需要采用移动和无线通信技术督促学生全身心投入,跟踪学生学习全过程,通过移动设备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第三,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根据个人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这个阶段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成长记录袋评价。

4.量规化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研究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量规化评估体系。终结性评价是通过正式的期末考试形式(包括听力测试和口语测试)对学生的听说水平进行评价,口语测试内容是自我介绍、短文朗读和即兴演讲等,听力测试由听力对话理解和短文听力理解构成。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针对课内与课外的学生表现,包括参与、交流、思维、情绪和注意状态等,为教师提供更详细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教师也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客观的综合性评估,主要包括学生自制录音、听说作业、小组合作成果、问卷调查、学习体会等。移动终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进步过程和最终语言和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五、结语

基于移动终端的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扩展了学习时间与空间,将课内与课外有效连接,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直观丰富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监督作用。移动技术的有效连接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为教师及时提供最新课程反馈信息,有利于提升英语听说教学效果。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实现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有效混合,使学习者能在真实情景下进行语言知识演练,通过课中师生互动将语言知识发展为英语语言技能,课后扩展阶段促进学习者语言技能与知识提升转化,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30)[2017-03-10].http://www.edu.cn/zong-he-870/20120330/20120330=760603-9.shtml.

[3] He K.The New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Theory from Perspective of Blending Learning[J].E-Education Research,2004,13(3):23-25.

[4] Margaret,Driscoll.Web-Based Training:Creating-Learning Experiences[M].San Francisco:Pfeiffer,2002.

[5] 曾湘宁.论如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14-25.

[6] 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7] Alexander Dye,B E Solstad,J A K Odinggo.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2003-11-10)[2017-03-10].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_education.pdf.

[8] Paul Harris.Goin’Mobile[EB/OL].(2001-07-09)[2017-03-09].http://www.learning circuits.Org/2001/jul2001/harris.html.

[9] Ogata H,Yano Y.How Ubiquitous Computing can Support Language Learning[J].Honjo,Akita,Japan,2003,(9):1-6.

[10] 崔光佐,李树芳.移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方向[M]//中国移动教育工作会议报告.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 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2] 田剪秋.移动语言学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9,(2):22-27.

[13] Hiroaki O,G.Lihui,Y.Chenjiu.LOCH:supporting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outside classrooms[J].Mobile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2008,(2):22-30.

【责任编辑马俊】

OntheConstructionofBlendingAudio-LingualModelinEnglishTeachingwiththeSupportofMobileTerminal

LI Y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Considering the limited teaching time of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classroom and the low-efficiency of after-class learning, and the prevalence of mobile technology and electrical terminal equipment, the blending audio-lingual model in English teaching with the support of mobile terminal has been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n blending teaching and mobile language learning conducted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advantages of teacher-centered and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and emphasizes the role of learner’s cognitive subject. It also explores how to apply mobile technology to English audio-lingual teaching to construct the blending audio-lingual teaching model with the support of mobile terminal.

mobile technology; blending teaching; audio-lingual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G642

A

1009-5128(2017)22-0075-06

2017-09-12

陕西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移动终端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研究(16MY22)

李燕(1983—),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模式语言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