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鵟的救护与放归

2017-11-22朱家奎吕晓辉赵春生邓大军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8期
关键词:郑州自然保护区黄河

朱家奎,吕晓辉,王 丽,赵春生,邓大军

(1.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杞县 475200;2.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普通鵟的救护与放归

朱家奎1,吕晓辉2,王 丽2,赵春生2,邓大军2

(1.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杞县 475200;2.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2009年12月,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5只普通鵟,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饲养,身体恢复健康具备放生条件的有3只,经环志后,于2010年1月4日下午5时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牟段放飞。

1 普通鵟简介

1.1 普通鵟形态特征

普通鵟(学名:Buteo buteo)属中型猛禽,体长50~59 cm。体色变化较大,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主要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淡灰褐色,具多道暗色横斑。飞翔时两翼宽阔,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斑,翼下白色,仅翼尖、翼角和飞羽外缘黑色(淡色型)或全为黑褐色(暗色型),尾散开呈扇形。普通鵟体色变化较大,有淡色型、棕色型和暗色型3种色型。

1.2 生活习性

普通鵟春季迁徙时间多在3~4月,秋季多在10~11月。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从海拔400 m的山脚阔叶林到2 000 m左右的混交林和针叶林地带均有分布,有时甚至出现在2 000 m以上的山顶苔原地带上空。秋冬季节则多出现在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常见在开阔平原、荒漠、旷野、开垦的耕作区、林缘草地和村庄上空盘旋翱翔。大多单独活动,有时也能见到2~4只在天空盘旋。性情机警,视觉敏锐,善于飞翔,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空中盘旋滑翔。翱翔时宽阔的两翅左右伸开,并稍向上抬起,呈浅“V”字形,短而圆的尾羽呈扇形展开,姿态极为优美。它的叫声同家猫的叫声相似。主要以各种鼠类为食,而且食量甚大,曾在一只胃中就发现了6只老鼠的残骸。此外,它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有时也到村庄附近捕食鸡、鸭等家禽。捕食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空中盘旋飞翔,用锐利的眼睛观察和觅找地面的猎物,一旦发现地面猎物,则突然快速俯冲而下,用利爪抓捕猎物。此外它也通过栖息于树枝或电线杆上等高处等待猎物,当猎物出现在眼前时才突袭捕猎。捕食1 m以上的大蛇时,蛇能在空中用身体缠绕它的双脚,这时它就一边飞翔,一边用脚将蛇蹬开,从空中抛落下来,然后飞扑而下,再次将蛇捕获,带到空中,直至使蛇失去反抗能力。它在民间被称为“土豹子”,可能就是因为它们都有十分凶残的本性。不过,普通鵟虽然凶猛,却也常常成为体型更大的猛禽的猎捕对象,可见自然界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是十分错综复杂的。部分迁徙,部分留鸟。在我国大小兴安岭及其以北地区繁殖的种群为夏候鸟,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辽宁、河北及其以南地区部分为冬候鸟、部分旅鸟。

1.3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5~7月份。通常营巢于林缘或森林中高大的树上,尤其喜欢针叶树。常置巢于树冠的上部接近主干的枝杈上。也有的个体营巢于悬岩上,或者有时侵占乌鸦的巢。它的巢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枯树枝堆集而成,里面垫有松针、细枝条和枯叶等,有时也垫有羽毛和兽毛。5~6月产卵,每窝产卵2~3枚,偶尔也有多至6枚,少至1枚的。卵为青白色,通常被有栗褐色和紫褐色的斑点和斑纹。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大约28 d。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40~45 d后,再飞翔和离巢。

1.4 分布范围

分布于贝加尔湖地区、蒙古、中国东北、萨哈林、日本的千岛、西藏、印度和日本。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部和新疆,越冬于山西、上海、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广大地区,迁徙时经过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东、河南、陕西、青海、甘肃等地。

2 放归地选择

根据普通鵟种群分布情况、食性、栖息地及繁殖习性等因素,选择放归地为河南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中牟段放飞。

2.1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15.5℃,7月最热,平均气温27.3℃;1月最冷,平均气温0.2℃。年降雨量618~878 mm,年均日照时间2 292 h,年平均无霜期227 d,年平均降水82.3 d。年平均自然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616 mm、166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68%。在冬春季,东北风、西北风盛行。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易发生水、旱、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区内河道总长158.5 Km,比降为1/5 525。本河段黄河河床宽浅,沙洲密布,汊河较多,冲淤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很大,属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洪水多发性地段。黄河湿地是郑州市宝贵的战略资源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是中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段,是中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中线的中心区域。

2.2 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季风影响下,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温和,雨热同期,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10属,14种;被子植物70科,273属,582种及变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在598种植物中,木本植物有38种,草本植物560种,其中野大豆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保护区内已知存在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17种,其中鸟类169种,兽类21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鹳、东方白鹳、大鸨、金雕、丹顶鹤、白鹤等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鵟、普通鵟、秃鹫、红隼、灰鹤、雕鸮、纵纹腹小鸮短耳鸮等3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79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23种。这里水域宽阔,滩涂宽广,湿地类型多样,是鸟类重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也是迁徙鸟类重要的停歇地。2006年冬季,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先后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28只、黑鹳19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400余只,豆雁1 500余只,绿翅鸭1 400余只等,另有小天鹅、黄嘴白鹭、大白鹭、燕鸥等珍稀鸟类大种群分布。

2.3 机构设置

2004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3月,郑州市政府批复成立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2008年,郑州市颁布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郑州市还组织编制了《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和《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两个规划对湿地生态资源、珍稀水鸟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等进行全面保护,划定8个核心区,7个候鸟栖息越冬区,并规划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沟通水道等湿地保护恢复工程。

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管理中心内设办公室、保护管理科、宣传教育科、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科等职能机构,下设5个保护管理站,9个保护管理点,实行中心、站、点管理,为提高整体的保护效能,各保护管理点负责范围内的保护管理,并与邻近单位相互配合联防。

3 放归前准备

准备好箱子,运输普通鵟需使用大小合适,材质安全可靠且通风良好(箱体上应有通风孔)的运输箱。运输时需一鸟一箱,运输箱消毒后应该已经完全干燥且消毒剂的气味已散尽。

为保证普通鵟的放归效果,在放归前半个月为普通鵟提供野外相近的食物如小白鼠、昆虫等,让其增强适应野外环境能力。

尽量为放归创造相近的野生环境,提供尽量大的活动空间让其试飞,同时除必要喂食和打扫卫生外,减少与人类的接触时间,避免应激反应发生。

对放归普通鵟的口腔、泄殖腔分泌物、粪便取样,分别用禽流感、新城疫病毒快速检测试纸卡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

4 讨论

普通鵟的爪子是最危险的,操作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必须佩戴合适的手套。嘴和爪应远离把持者和其他人员的面部,防止意外伤人。

对普通鵟放归前要进行调整和评估,室外笼舍必须保证足够的飞行空间,多种栖架和栖息位点,有饮用水和洗澡水,并增添隐秘领域。

放归前为每只普通鵟带上金属环标志,经过一年多的观察,环志中心没有接到环志普通鵟的信息报告,证明放归较为成功,也不排除野外死亡的可能,有待进一步观察。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有2008年郑州市颁布的《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同时健全的组织机构建设,为放归成功提供了保障。□

S865.3+4

B

1004-5090(2017)09-0042-02

猜你喜欢

郑州自然保护区黄河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梦启郑州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