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腰导引十二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观察
2017-11-22戴金花陆静波张孝云
戴金花 陆静波 张孝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上海 200437)
健腰导引十二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观察
戴金花 陆静波 张孝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上海 200437)
目的评价自编健腰导引十二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应用JOA评分、ODI评分进行护理前后效果评价。结果两组术后两周JOA、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6周、12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健腰导引十二式练功法能够有效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健腰导引十二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骨科护理
12 type waist strengthening guidanc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Daily living ability; Orthopedic care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患,主要因腰椎间盘各部分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治疗上分保守及手术治疗两大类,手术方法比较丰富,效果较好,主要有融合固定术及非融合固定术[2]。目前最新脊柱非融合固定技术即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由于其变刚性融合为动态固定,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关注[3]。其术后的康复锻炼对手术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我科通过自编健腰导引十二式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伤科、脊柱病单元住院并完成腰椎Coflex手术及自愿参与本课题研究并坚持锻炼的退变性腰椎疾病的90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Coflex术的主要适应证并完成手术者。(2)手术为L4-5单节段单侧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及Coflex内固定术。(3)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者。(4)签署知情同意、伦理告知书及同意术后坚持锻炼者。排除标准:(1)不能完成腰椎Coflex手术或不耐受手术者。(2)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3)年龄>80岁或有严重骨质疏松者,T值<-2.5。(4)体重指数(BMI)>35的严重肥胖患者。(5)不能耐受术后锻炼及不能坚持锻炼者。每位受试者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应随机数字分配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1.2方法
1.2.1观察组 (1)根据赠予的健腰导引十二式图解说明或光盘即可进行锻炼,掌握各节的动作要领。(2)术后第2天即可作适度直腿抬高及屈伸髋运动等常规腰背肌锻炼。(3)根据患者离床时间决定开始锻炼时间,最晚不超过术后2周拆线。开始时在医生指导下行健腰导引十二式,锻炼时必须佩带腰围,开始练功时动作幅度宜小,每次15 min左右,1次/d。六周后动作幅度逐渐增大,2次/d,早晚各一次,但禁止过度弯腰和后伸,以防止腰椎及植入物的不稳定;同时需记录练功周记,记录练功心得及感受或不良反应等,并与研究者保持联系,定期复查。(4)健腰导引十二式:第一节:掌开天门式;第二节:大雁展翅式;第三节:旱地划船式;第四节:左右开弓式;第五节:飞燕点水式;第六节:蛟龙潜海式;第七节:卧虎扑食式;第八节:风火轮回式;第九节:猿臂抱膝式;第十节:鱼跃出海式;第十一节:盘蛇舞腰式;第十二节:卧佛醉球式。定期随记每次随访时患者需向研究人员展示一套完整的功法,以观察其熟练度及指出不当之处。
1.2.3对照组 术后2周左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行常规腰背肌锻炼,锻炼时必须佩带腰围,开始练功时动作幅度宜小,每次15 min左右,1次/d。六周后动作幅度及时间逐渐增大,2次/d,早晚各一次,六周内禁止过度弯腰和后伸,以防止腰椎及植入物的不稳定。腰背肌锻炼方法有:(1)挺腰法:仰卧位,两腿伸直并拢,屈肘支撑,同时向上挺腰,还原。(2)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屈膝,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支重点,弓形撑起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至能接受的最高度后放下,再撑起。(3)三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双手叠放于脑后或双臂置于胸前,以头及双足三点支撑,全身离床,腰部缓慢上挺至极限,使脊柱处于过伸位,然后缓慢放下。(4)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位,两上肢置于体侧,头、颈、胸及双下肢同时抬高,两臂后伸,仅腹部着床,整个身体呈反弓形,如飞燕点水姿势。(5)直腿抬高法:仰卧,膝关节伸直,脚上举,幅度逐渐增大,初始以30°为宜,患者感腰部或患侧肢体不适或轻微疼痛后,缓慢放下,双下肢交替进行,每次重复3~5下/次。同观察组一样,发一本锻炼图解小册子,详细介绍各种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等,并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6周及术后12周行JOA、ODI评分表评估。
1.3.1JOA评分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评价表(JOA score)[4],包括症状、体征和ADL。各项得分相加,总分为29分,0分为最低,29分为最高。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一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可对应于通常采用的疗效判定标准:改善率大于60%为效果优,25%~60%为效果一般,小于25%为效果差。
1.3.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5]来评价腰椎Coflex术后患者工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ODI评分共有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5分。指数计算方法是:总分=所得分数/(5×回答的问题数)×100%。分数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时间段JO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JOA评分比较 分
2.2两组患者各时间段OD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时间段ODI评分比较 分
2.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3.1健腰导引十二式的编写依据及特点 “健腰导引十二式”由本院骨伤科郑军副教授基于上海中医石氏伤科流派传人施杞教授的学术经验[3]及石氏伤科“十三科一理贯之”理念,立足于传统中医骨伤“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理论,参考《易筋经》、《八段锦》、《施氏十二字养生功》等,结合现代康复肌肉训练的理念编制而成。它主要通过自我调息按摩、循经吐纳,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补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3.2健腰导引十二式对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腰痛”范畴,外伤、劳损和外邪入侵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内因有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久病亏损等,与肾、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若此三脏功能虚衰或劳累伤气伤血,致三脏功能失调,最终导致气血亏虚。髓空精少、筋骨失养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筋骨不坚、经络失调的腰腿痛症状。急性扭伤、筋脉受损、肌肉拘急、离经之血溢于脉外,阻塞络脉、气滞瘀结,或因劳损、兼受风寒,使周围的组织产生水肿、瘀血,使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通而痛[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以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同性的活动[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导致下肢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等,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次研究发现,术后两组患者通过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逐步提高,但观察组恢复较快,改善更为明显。
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腰导引十二式对于改善腰椎Coflex术后不良症状及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有良好作用,更好地促进了患者腰背肌的康复,从而更快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Choenfeld A J,Nelson JH,Burks R,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1999-2008[J]. The Spine Journal,2012,12(9):873-873.
[2] Dickerman RD,Reynolds AS,Zigler J,etal.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J]. J Neurosurg Spine,2009,10(2):177.
[3] Bono CM,Vaccaro AR.Interspinous process devices in the lumbar spine[J].J Spinal Disord Tech,2007,3:255-261.
[4] 孙兵,车晓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6):623-623.
[5] 刘绮,麦明泉.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慢性腰痛患者的反应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21-624.
[6] 丁益群.推拿牵引结合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390-392.
[7] 陈立典.康复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5.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14LQ104A)
戴金花(1982-),女,上海,本科,主管护师,从事骨伤科护理工作
R472,R493,R473.6
B
10.16821/j.cnki.hsjx.2017.22.033
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