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话“春捂”
2017-11-22侯建普
文/张 乾 图/侯建普
乍暖还寒话“春捂”
文/张 乾 图/侯建普
“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初春时节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状态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如果冷风袭来,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先捂腿 天气刚刚转暖,为了行动方便,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裤子,爱美女性更是会迫不及待地穿上超短裙、丝袜,露出美丽的双腿。然而,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因此而患上关节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应该加强腿部的保暖。
要“春捂”,也要锻炼 春季锻炼要多去户外,但在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一些节奏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户外活动更适于早春,如慢跑、步行、做广播体操、放风筝等。锻炼结束时要立即擦干汗液,以防着凉。
“春捂”易燥热,合理饮食降肝火 在饮食调整上,要多食韭菜和菠菜。春季是肝旺之时,要少食荤菜和牛羊肉等燥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应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韭菜等。水果、食用菌、鱼、白菜、大枣、蜂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是春季应该常吃的食品。春天干燥,容易口角生疮、大便干滞,多吃菠菜可缓解这些不适。
适当保暖,莫“捂”过头“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还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因此,在增减衣物时,最好先听听天气预报。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由于孩子好动、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紧,出汗后骤减衣服很容易受凉感冒。
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达到15℃以上时就别再“捂”了,否则,内在的热会更盛。
注意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有时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持续时间 1~2周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