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尔定律背后的巨人

2017-11-22黄亚昌前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业务运营总监

中欧商业评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摩尔定律摩尔英特尔

文/黄亚昌 前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业务运营总监

摩尔定律背后的巨人

文/黄亚昌 前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业务运营总监

英特尔真正的幸运之处在于,格鲁夫的强悍一直被摩尔的冷静所约束。

作者:[美]阿诺德·萨克雷 、

[美]戴维·布洛克、

[美]雷切尔·琼斯

译者:黄亚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高科技领域的“下一件大事”向来层出不穷。过去数十年间,从集成电路到个人电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无数新事物风起云涌、前赴后继,每一轮创新都会带来一场行业洗牌,造就一批新兴贵族,送走一批昔日巨星。但是这数十年来的高科技风云际会,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幕后英雄——摩尔定律。

这个“定律”正式问世于1965年,时任仙童半导体研发总监的戈登·摩尔博士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预测,他认为如果硅半导体产业按照当时的技术发展节奏,那么集成电路里的晶体管密度大致每两年增加一倍,而晶体管的单位成本降低一半。事实证明,这个预言相当准确,它设定了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钟摆一般的发展节奏。由于集成电路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大厦的基石,所以摩尔定律的效力也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软件、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进步速度。相比于一般的预言,摩尔定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描述的是一种指数级的进步(密度翻番和成本减半)。如果你听过“棋盘格里放米粒,每格加一倍”的数学故事,就知道指数级增长的惊人含义。

要在现实世界里达成指数级的技术进步,乍听上去有如天方夜谭,因此从摩尔定律提出的第一天以来,人们已经无数次预测过它即将失效。事实上,就在摩尔本人提出定律时,身为科学家的他清楚地知道,“所有美好的指数式增长都会终结”。但包括摩尔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定律的效力竟如此持久——它至今仍在生效。

当摩尔博士的身影渐行渐远时,摩尔定律也日渐逼近物理极限,很难说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在未来的某一天,当芯片工厂的巨额投入不足以支撑更为经济的芯片单位成本时,人们最终会看到摩尔定律的停摆。但即使摩尔定律最终失效,我们也不应轻易忘记戈登·摩尔。

笃信实用主义的先知

在“摩尔定律”的提法逐渐被众人接受为一个标准术语后,摩尔本人也被视为高科技行业的先知。他把毕生的精力用于推动一则预言的实现,在硅谷乃至整个高科技产业的历史上,这不仅前无古人,也很可能后无来者。

基于自己的分析,摩尔在半个多世纪前就预言了我们今天的世界:“家用电脑、汽车自动控制、便携式通信设备和电子腕表……硅芯片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来实现这种未来主义的、科幻的可能性。”

但要注意,摩尔定律并不是一条严格的科学真理,而是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性预测,预言的实现有赖于业界对此达成广泛共识。摩尔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不单把个人的远见卓识变成了一家公司的根本战略,而且成功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界的合作。摩尔是个清醒的务实主义者,他知道现实世界是由无数互相竞争、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上下游单位共同构成的,兑现预言远没有提出预言那么简单,必须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加以不遗余力的宣扬和推动,才可能实现跨界的合作。

他参与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为了让世人了解最新的晶体管,他把最新产品装进“两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送给母校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半导体的卡弗·米德教授,让“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晶体管”的米德教授很快就成了仙童的顾问和摩尔的信徒,“开始主动推广戈登的分析”。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进入个人电脑市场后,营销人员试图以“工程师的电脑”来模糊市场边界,但摩尔“始终坚决避免侵犯别人的领地,力主公司坚守本分”。他很清楚边界在哪里,也知道越界的后果有多严重。如果入侵产业链下游,将会有一大群电脑制造商抛弃英特尔处理器,而这种信任一旦瓦解,作为摩尔定律捍卫者的英特尔就算有万丈雄心也独木难支。无论眼前有多大诱惑,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再低调的种子选手也是种子选手

预知未来的最佳法门,就是自己去着手创造未来。幸运的是,先知摩尔也是创造未来的正确人选。

他是仙童半导体和英特尔的共同创始人,还是英特尔公司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这个事实也许会让格鲁夫的粉丝们感到意外)。然而有趣的是,在硅谷这个创业天堂,当地原住民出身的摩尔却是个“被动创业者”。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摩尔的性格所致。他生性沉默寡言,不爱抛头露面,注定不会成为他的老搭档诺伊斯那样的大明星。“戈登的内心被手表的滴答声所驱动和约束,他相信他的远见会带来全球性的后果,但他只是在距离他出生和长大之处只有几英里的地方静静地工作,回避着财富和名望这些身外之物。”不过从根本上来说,被创业也是创业,而再低调的种子选手也是种子选手。

摩尔赶上的创业时机也很不错。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硅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黄金时代,而化学和化工技术对这个产业至关重要。有“风口”未必能成功,但有高度的成功往往确实有风口。从战后重建到冷战再到大众消费电子崛起,集成电路产业持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市场动力。在仙童半导体奠定了硅谷的第一块基石后,“仙童们”开始源源不断地拆分出新公司,并最终造就了今日的硅谷和高科技产业的格局,而在这个宏大的征程中,“被创业”的摩尔也从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

找个好搭档弥补短板

摩尔的一生成就斐然,但他终究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弱点。沉默内向的摩尔一直都无法处理好面对面的人际冲突,他的阿喀琉斯之踵是根深蒂固的性格问题。一遇到这类问题,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尽可能远远地躲开。这个短板从他青年时代开始就表现得极为突出,而且跟了他一辈子。

但是很显然,完全采取回避态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是当他成为团队领导者甚至公司的领袖时,一味的回避不仅不负责任,而且还会付出惨重代价。在摩尔担任仙童半导体的研发总监时,他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平面型芯片(即日后的集成电路),“然而,良率低得惊人,就此进行常规制造不切实际”。这让销售部门“公开炮轰”研发团队“浪费了100万美元”,还要求技术人员放弃这个项目去支持眼前的业务。尽管摩尔知道新产品可能改写市场格局,但“他讨厌调门很高、惊世骇俗的对抗”,未能在内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安抚,结果负责新品开发的拉斯特(也是仙童半导体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愤而出走,随后,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让公司一连损失了四个共同创始人和一批技术骨干,仙童半导体元气大伤。

摩尔也很清楚,“在一个由鲜活的人组成的真正的组织里,你不能什么时候都和和气气的”。最终他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变通方法:让一个合适的伙伴替他去处理令他束手无策的人际冲突。到英特尔时期,摩尔的伙伴是可以不择手段地把事情办好的安迪·格鲁夫,“在现实中,大男子主义和好斗的姿态往往比理性判断更重要,格鲁夫定下了基调,频频冲着对手咆哮和破口大骂”。“戈登极其有效地把格鲁夫当成自己的打手。”摩尔做不到的事情,格鲁夫不但可以替他做到,而且达到的效果甚至超出了摩尔原来的预期。摩尔“需要一个外向的人,而格鲁夫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会以自己的方式凿穿任何东西,无论它多么牢固”。

摩尔在英特尔达到个人的事业巅峰,离不开格鲁夫对英特尔的铁腕治理。但另一方面,摩尔当格鲁夫老板的时间长达35年(从仙童到英特尔),能让心高气傲的格鲁夫如此心甘情愿地给摩尔打下手,足以说明格鲁夫对摩尔的远见、判断和决策有着完全的信服。管人是一门微妙的技巧,或多或少也要靠“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幸运。

作为一家公司,英特尔也很幸运。长期以来,英特尔一直把摩尔定律奉为公司的圣经,并在几十年间一直成功地践行着摩尔的愿景。而格鲁夫对公司的长期统治,塑造出了英特尔以强悍著称的公司文化。当这种风格被定型、并融入了公司的DNA之后,内部人难免会觉得,要想取得成功,表现得强悍是理所当然的,或者说强悍的作风理所当然地会带来公司的成功。然而事实并不完全如此,英特尔真正的幸运之处在于,格鲁夫的强悍一直被摩尔的冷静所约束。强悍的表象下潜藏着超强执行力,冷静的表象则对应着低调的自信,沃尔特·艾萨克森对此看得非常透彻,摩尔是“卓越领导力与谦逊正派”的共同体。但摩尔和格鲁夫(以及诺伊斯)的完美互补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在传奇人物谢幕之后,步入中年的英特尔还能否续写辉煌?格鲁夫的风格对于公司的影响如此深入和持久,这使得英特尔并不缺乏强硬的领导人,未来的关键在于,后继者能否发扬摩尔式的冷静、谦逊和自信。

她是他在家里的格鲁夫

创业能否兼顾工作和生活,这个问题一直广受当代人的关注。毕竟,创业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承受巨大的经营压力,还时刻面临失败的风险,这些因素汇总起来,很容易导致家庭内部产生矛盾,甚至使亲密关系趋于破裂,所以很多人都对实现平衡抱有怀疑态度。事实上不单是创业者,只要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工薪族,同样面临平衡事业与家庭的考验。而当事情无法两全时,人们很容易选择为了工作而牺牲生活,并且找出各种“成年人”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在这个问题上,身为产业领袖的摩尔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完美的典范。他对事情有着清晰的边界划定,对时间有着特殊的敏锐把握,并以此来维持他认为不可侵扰的平衡感。每天早上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吃饭,除了出差之外很少例外。家务活也基本自己动手,太太贝蒂负责做饭,洗碗环节则是摩尔的固定任务。

在摩尔的生活中,贝蒂扮演了重要角色,她是他在家里的格鲁夫。从婚姻关系和家庭分工的实际效果看,夫妻俩在平衡方面做得很好。只有一个遗憾:生性内向的丈夫存在着某种“情感表达障碍”,甚至在太太流产、父亲去世等艰难时刻,也只是以埋头工作来回避现实。传记作者精辟地评论道:“摩尔家的男人坚忍、果决的矜持在某些情况下是有效的盔甲,却带着悲剧的种子。”天底下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强调“账本逻辑”的财务观

不少人坚持认为,工作和生活能否平衡,取决于财务安全感。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会把摩尔的个案作为自己的佐证:摩尔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记账,记录的信息“详细到每一分钱”,直到他在仙童的工资和股票使他成了真正的富人,才终止了这个做法。

摩尔的做法更多是体现了一种对待财富的审慎态度。他一生最推崇的行为模式就是“测量、分析、决策”三部曲,无论是从事学术活动还是管理家庭财产,是经营商业公司还是进行慈善捐赠,他都要以产出的效果来评估投入的必要性。他的慈善基金会很能说明问题。作为有史以来最慷概的慈善家之一,摩尔捐出的善款已经超过了自己的剩余净值。但是,受捐赠项目也被要求符合某种“账本逻辑”,项目的效果要可以量化,投入的资金要对应于受到保护的雨林面积、物种的多样性、鱼群的数量、受过培训的护士数量、ICU的疗效改进。虽说慈善事业不同于商业世界,这种做法多少有些苛求,但有实际效果终究不是坏事,同时这个要求也没有妨碍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成为美国十大公共基金会之一,它创下了有史以来为环保和高等教育提供捐赠的最高纪录。

尽管摩尔是引领电子革命的先驱之一,但他却和其他硅谷名人有很大的不同。硅谷充斥着来自全球的最聪明的头脑,企业家大都以咄咄逼人的犀利风格著称(想想格鲁夫、乔布斯、马斯克……),而“谜一般的”摩尔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和蔼谦逊、沉默寡言、离群索居,多次婉拒过别人为他写个人传记的好意。直到进入暮年,他才终于给阿诺德·萨克雷(美国化学遗产基金会创始人)开了绿灯,让后者撰写《摩尔神话》。

《摩尔神话》有这样一段公正的评价:“戈登·摩尔的私人生活是个值得称道的成功,这种成功太少得到人们的承认——做一个正直的顾家男人、在当地受到尊重,这在我们四分五裂的疯狂世界中是某种弥足珍贵的东西。这个成就和遗产本身就是庆祝的理由和效仿的榜样。专注、学习、工作、坚贞、承诺:这些主题是永恒和高尚的。……简单来说,戈登·摩尔是个好人。”

好人难寻。

猜你喜欢

摩尔定律摩尔英特尔
摩尔定律
战场上的雕塑家——亨利摩尔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西方摩尔研究概观
英特尔召回
摩尔定律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雕塑展布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