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下)

2017-11-22李铁映

中华魂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精神

文/李铁映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下)

文/李铁映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后,立即承担起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的任务。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吴起镇后,即派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红军保卫局局长王首道、总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等同志与陕北红军和刘志丹联系,当得知西北地区正在开展错误肃反,刘志丹等大批领导干部被捕,并错杀了一些人的情况后,立即向党中央作了报告。党中央立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①

11月初,中共中央来到下寺湾,听取了郭洪涛的汇报,成立了由董必武任主任、王首道、张云逸(军委代表)、李维汉、郭洪涛(陕甘晋省委副书记)为成员的审查错误肃反五人“党务委员会”,经审查,立即把刘志丹、高岗、张秀山、习仲勋、马文瑞、刘景范等大批被捕人员释放出来,不仅使陕甘根据地转危为安,而且为实现党中央与陕北党组织的统一、陕甘支队与陕北红军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1935年11月初,陕甘支队在甘泉地区下寺湾同红十五军团②会师;11月3日,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同日,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

1935年11月2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全歼敌109师一个师又一个团,为中共中央把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为适应全国抗日形势,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出席会议和列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李维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邓颖超、吴亮平、郭洪涛等。张闻天主持会议。会议分析了在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形势下,中国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对抗日战争的态度,批评了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12月23日,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25日,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瓦窑堡会议是一次推动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极其重要的会议,完满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为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为解决红军在陕甘落脚点中的生存发展问题,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并以实际行动表示红军抗日的决心,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的名义实行东征,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1936年2月20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扩红、筹款等活动,但遭到阎锡山部队的抵抗,蒋介石急忙调动10个师进行支援。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月初中共中央决定红军撤回河西,结束东征。这次东征,歼敌7个团,扩大红军8000余人,筹款30余万元,在山西20余个县播下了抗日种子;迫使驻陕北晋绥军的4个旅全部撤回山西。4月14日,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在指挥三交镇战斗中不幸牺牲。

1936年5月18日至7月底,中共中央又组织红一方面军西征,彭德怀任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这次西征,共俘马鸿逵、马鸿宾部官兵2000余人,解放定边、盐地、环县、豫旺4座县城,扩大红军2000多人,开辟了纵横各200公里的新根据地。

1936年7月3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安定县(今子长县)的瓦窑堡转移到保安(今志丹县),当时这两个县城都被称为中国红色革命的首都。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宁夏战役》计划。为执行这一计划,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于10月24日夜西渡黄河;随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红一方面军第五军也先后渡过黄河。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同意河西部队称西路军。由于张国焘擅自调离参战部队依据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作战位置,使胡宗南部队打通了增援宁夏的道路,切断了河东红军主力与河西部队的联系。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

西路军进至河西走廊,遭到马步芳、马步青等部的围追“兜剿”,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毙伤俘敌约2万人。但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员、物质补充,孤军作战,敌众我寡等原因,部队在作战中遭到惨重损失。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等许多指战员壮烈牺牲。

1936年11月中旬,中革军委决定,会师后的河东红军各部队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向甘肃环县以北的山城堡南北地区集中,于11月21日一举攻入山城堡,取得了歼敌一个多旅的胜利。这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至此,长征红军基本完成了巩固扩大落脚点的任务。

毛泽东明确指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③红军长征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推进了一步的伟大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件。在这一事件中,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将士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持久地震撼和感动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他们用生命、热血和智慧凝聚而成的长征精神,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树起了永放光芒的精神丰碑;他们用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开创的革命道路,如今已延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他们在长征中发挥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作用,已经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开出了鲜艳的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并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继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红军长征,战胜了上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开启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新纪元。这一胜利,共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万多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宣告了国民党歼灭共产党和红军于长征途中企图的彻底破产,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推动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战略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时期。

——红军长征,锤炼了中国共产党,催生和推动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经受残酷战争、险恶自然环境和自主解决党内“左”的右的错误的考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确,组织更加巩固,团结更加坚强,战斗力显著提高。特别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自遵义会议开始形成,并在长征中得到发展,毛泽东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

——红军长征,锻造了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武装力量基础。通过长征,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信念;塑造了红军献身于实现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形象;锤炼了红军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意志;展现了红军能征善战,打不烂、拖不跨的作风。分散在南方各根据地的三大红军主力汇集陕甘后,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武装力量支撑。经受住长征考验的红军指战员,人人都是英雄汉,他们都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长征,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道路,举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红军在数万公里的长征沿线,宣传革命,宣传北上抗日,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人民政权和武装力量;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使沿途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红军,懂得了民族团结、北上抗日的道理,亲身感受到共产党不愧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形成了参军参战的热潮。正如毛泽东所说:“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④

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永恒的记忆。

(一)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指出:“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⑤党对红军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政治上思想上的领导。党中央关于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关于对国内革命战争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相互关系的正确处理,关于对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正确确定,关于对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正确解决,关于在部队深入进行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于适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统一战线政策,加强群众纪律和政治纪律等等重要思想和举措,为增强党对长征红军的领导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

党对红军的领导,是通过军队中党的各级组织实现的。遵义会议后,各路长征红军的各级党委,认真贯彻执行遵义会议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确保了红军的行动统一。特别是,红军中的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党对红军的领导,还体现在党中央对各路红军和全国所有革命力量的统揽协调上。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对参加长征、没有长征的各路各地红军、地方革命力量的相互配合和支持,提出明确要求,得到积极响应。各路长征红军,不仅得到了相互间的策应,而且得到了沿途地方党委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无比坚毅的英雄气概,钳制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从战略上配合了主力红军长征。西北地区的红军与国民党军英勇奋战,创建并巩固了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与日寇英勇奋战的事迹,给长征红军将士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战斗在白区中的地下党组织,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坚持领导当地革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从战略上支援了红军长征。

(二)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决定因素

长征红军,在人数和武器等方面,与国民党军队差别很大的条件下,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实行的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是动员和依靠人民的人民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红军每到一地,人民都热情捐粮捐衣,抬担架,当向导,救伤员,参军参战。各路红军在长征中共筹集粮食上万吨,补充兵员约2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追堵截,就是对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而英勇奋战革命力量的追杀,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遵义会议后,四路红军实施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被誉为中外著名成功战例,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战争实践,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中央红军的英勇善战。

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统一指挥下,粉碎国民党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成功向黔西转移,并在黔滇交界的乌蒙山区与敌转战回旋1000余里,显示了二、六军团的机动灵活、能打胜仗的精神。

红四方面军进行的嘉陵江战役,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等;红二十五军进行的独树镇战斗,以及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进行的多次战役战斗的胜利,都是人民战争思想和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成果。

在长征中,各路红军都正确处理了走与打的关系,能打则打,打则必胜,绝不消极避战;为了打胜,必须走,创造并抓住新的战机,取得作战胜利后再走。这是运动战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实现红军战略转移目的正确方法。

(三)长征精神是理想信念的丰碑,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精神力量

广大红军指战员在长征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理想信念、革命意志和优良作风的最高典范,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世界精神文明史册中的辉煌篇章。

长征精神,是红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精神武器。四路红军长征,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其中师以上规模的120多次。当时,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集中了上百万军队和各地方势力,运用飞机狂轰滥炸、炮火凶猛打击等手段,对红军围追堵截。红军武器装备落后,无后方根据地,边走边打,英勇无畏,坚韧不拔,与敌人浴血奋战。既有狭路相逢,又有天降神兵智取险关的成功战例;既有连续长途奔袭,又有昼夜兼程160多公里的急行军;既涌现了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又有更多的无名英雄……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长征精神,是红军经受住险恶自然环境考验的精神支柱。红军所经之处,除了穷乡僻野,就是险山峻岭、雪山草原、西北高原。乌江天堑,大渡河,茫茫草原,海拔四五千米皑皑雪山,雨雾缭绕的乌蒙山区,以及诸多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隘口等等,都是对红军的严峻考验。红军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挑战生命极限的雄心壮志,翻了20多座3000米以上的雪山,渡过了20多条大江大河,穿越了1.5万多平方公里荒芜人烟的草地。没有粮食,就以野菜、野果、草根、树皮、皮带,甚至从牛粪里捡出没有消化的粮食充饥;没有房子宿营,就在草丛中栖身;没有药品,就采集中草药治病疗伤。有的战士,深陷沼泽,再也没有出来;有的同志把最后一点粮食让给战友,自己却被活活饿死;有些战士,身着单衣行走在5000米以上的雪山上,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却在雪山上塑起了高大的雪人形象。红军指战员,用年轻的生命创造了震撼人类的英雄史诗、响彻云霄的理想之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红军长征的野外宿营地,还能偶尔听到红军将士用法语唱起的《马赛曲》,用德语背诵《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还能看到他们跳俄罗斯的《水兵舞》……这就是红军表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伟大作用,最有说服力的是长征女红军的杰出表现。长征队伍中,有2000多名女红军。其中,红一方面军有以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贺子珍、金维映、刘群先为代表的30位女红军⑥;红二方面军有以李贞、戚元德、陈琮英、蹇先任、蹇先佛为代表的26位女红军⑦;红四方面军有以张琴秋、林月琴、汪荣华、王定国为代表的2000多位女红军⑧;红二十五军有周东屏、戴觉敏、曾继兰为代表的7位女红军⑨。她们中有建党初期的老共产党员,有妇女运动的领袖,有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有革命根据地的领导骨干和扩红模范,有出身大家闺秀、投身革命的进步知识青年,也有从山沟里跑出来的童养媳,还有跟着哥哥、姐姐一起跑出来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等等。这些女红军不仅同男同志一样经受了枪林弹雨和险恶自然环境的考验,而且还经受了女性生理极限的考验。有的终生丧失了生育能力;有的把刚生下来的孩子送给老乡后随队长征,从此再没有找到孩子;有的牵着马尾巴爬过了雪山;有的把年轻的生命留在长征路上;还有的用缠过足的双脚,十分艰难地走完了长征路。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她们坚定的理想、博大的胸怀、圣洁的母爱和柔韧的毅力,把红军长征精神发挥到极致。

红军长征的胜利,如同一声惊雷,震动了中华大地,响彻了全球。中国人民为之欢呼,世界人民为之震惊,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发出了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即将实现的伟大信号!

人世间什么最珍重?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文化最珍重。长征精神,就是共产党领导红军在长征中培育的革命精神,它蕴含着红军先烈的生命,流淌着红军将士的热血,珍藏着共产党人的智慧和经验。长征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红军伟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民的灵魂。这个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这个信念,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一定能够胜利的信念。这个理想信念,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革命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征艰苦的锤炼,而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长征红军每个将士都是英雄,长征精神就是他们用生命炼就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灵魂。

红军将士正是由于树立了这种理想信念,才形成了“跟着走”、“不掉队”、生命不息、革命不止的信念;形成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互相帮助、紧密团结的崇高革命精神;形成了自律、严格的铁的纪律;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展现了无坚不摧的牺牲奉献精神。这就是红军将士令艰难险阻低头让路、令敌人心惊胆颤、令世界人民深感震惊的伟大精神武器和精神支柱。

长征精神是一部厚重辉煌的灵魂大书,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它告诉中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革命道理,使中国人民认识了自己的前途命运,增强了胜利信心,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挺起脊梁昂首阔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嵌入了钢筋铁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一块基石,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红军将士和仁人志士的伟大梦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的新长征。我们正走的新长征之路,任务更伟大,曲折艰难困苦更多,问题和矛盾更复杂,考验更严峻。而80年前红军的长征精神,特别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作风,也是新长征必须具有的精神。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不懈地将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内化为一种信仰,外化为一种能量,为夺取新长征的新胜利再奋斗!

注释:

①《回忆与研究》(上)李维汉著,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2013年3月第一次印刷,第284页。

②红十五军团,是1935年9月18日,在延川县永平镇由红二十五军和陕甘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而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90年2月第1版,第18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5日第2版,第14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第2版,第150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5月第2版,第150页。

⑥红一方面军30名女红军是: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金维映、邓六金、王泉媛、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彩香、杨厚珍、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周越华、钟月林、钱希均、萧月华、曾玉、谢飞、谢小梅、廖似光。

⑦红二方面军26位女红军是:李贞、戚元德、陈琮英、蹇先任、蹇先佛、周雪林、马忆湘、陈罗英、石芝、杜玉珍、杜永新、陈琼英、曾纪林、张士英、胡越强、张金莲、邓六姑、李珍、张二妹、伍秋姑、马积莲、范庆芳、秦金美、朱国英、尹菊英、李智。

⑧红四方面军2000多位女红军的主要代表是:张琴秋、林月琴、汪荣华、王定国、何莲芝、李开芬、王新兰、张文、何曼秋、蒲文清、权卫华、孙克、王克、孟瑜、蒲云、谭兴华、李元发、黄琳、李光明、苗玉香、尹清平、伍兰英、侯正芳、严诚、李克芬等。

⑨红二十五军7名女红军是:周东屏、戴觉敏、曾继兰、曹宗凯、田喜兰、余光、张秀兰。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精神
爱听红军的传说
虎虎生威见精神
爷爷的长征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