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年说信仰

2017-11-22李秋生

中华魂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仰意义政治

文/李秋生

新年说信仰

文/李秋生

新年来到,要说的话题很多,如工作思路、经营规划、深造打算、出行安排,健康计划,等等。

我想说的是信仰。信仰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开关、阀门和动力,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我之所以选择新年说信仰,说这个看似老套的问题,是因为我被一条消息震惊了。

《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23日有消息说,“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居然有四成!这就不能轻描淡写说成是“极少数”了。这个惊人的结论来自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他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一些学生因为价值观缺陷导致了心理障碍,并称之为“空心病”——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旅美画家xx青说,“人生没有意义”。社会学家李xx说,“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有些事对人生有意义”。我坚持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感谢和回报人生,哪怕是一颗流星,也应发出耀眼多彩的光芒。

我在想,即使放大界面,在整个社会展开调查,能够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的百分率可能也不会让人满意。我国曾是一个充满理想、信仰闪光、热血沸腾的国家。烈士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雷锋的“自己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美好”,言犹在耳。然而,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今天一些人包括青年人会感到活着没有意义?

不能不看到,史无前例的“文革”搞所谓“突出政治”,把政治放到了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地位,甚至把政治当作随意整人的工具。拨乱反正后,不少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厌恶政治走向贬低政治甚至干脆放弃政治的地步,在这种倾向中把理想信仰教育、人生观教育也丢弃了。一个人信仰迷失,灵魂飘忽,精神不振,怎能感悟到生命的深奥意义呢?

不能不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大量国外资金、技术、信息的引进,一些域外思潮也鱼龙混杂乘机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一些缺少辨别能力的人对涌入的错误思潮缺少抵御能力,使自己对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怀疑、动摇甚至裂变,以至变成是非不辩,无所适从的人,这样的人怎能把握生命的方向呢?

不能不看到,教育“滑坡”是信仰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放眼大江南北,我们的政工师如过江之鲫,可现在有多少人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又有多少人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人毕竟是有思想,有情绪,有波动的,尤其在变幻万千的当代。十几亿人口,如果没有人来做这项工作,就难免有人患上“空心病”或“偏离病”。

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大转折时期,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梦,如果人们没有信仰或者信仰模糊,我们靠什么实现这一伟大梦想?

信仰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大厦,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共同构筑。

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高高托起信仰之光。

教育部门要潜心研究,努力创新。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让信仰进入人们的心田。要从孩子抓起,从幼儿园抓起,从中小学抓起,编制教材,启发引导,使孩子们逐步懂得人类起源,人与动物区别,人活着的非凡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守阵地。不负众望,不怕嘲弄,甘当新时期“马列主义老太太”,引领人们在物欲横流、诱惑遍地中保持自我,不忘初心,履行使命。

要培育新一代英雄模范人物。时势造英雄。让新生代的“保尔·柯察金”、“雷锋”、“焦裕禄”成为人们的偶像,从而燃起激情。

兴起公民阅读热潮,大幅度提高我国公民人均阅读率。学者陈平原说,“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这句话值得同胞警醒深思。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见面少叙寒暄话,多把艺术谈几声”。我想把后一句换上“多把信仰谈几声”。

但愿,2017年能成为理想之年,信仰之年!

猜你喜欢

信仰意义政治
一件有意义的事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