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5个常见问题
2017-11-21王伟邹争春
王伟+邹争春
相信每个人都曾做过心电图检查,检查过后有些人会被医生告知“心肌缺血”。心电图是最常用、最便宜、最简单、诊断价值非常大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曲线的变化,可以了解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情况。医生往往根据心电图各导联的ST段和T波异常,结合患者年龄、危险因素、症状体征、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对于心肌缺血及其代表的意思,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下面就通过5个问题的解答,为大家简要介绍。
1.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患者在疲劳和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发闷、发紧、疼痛、呼吸急促,严重时在鼻子以下肚脐以上区域都有可能出现疼痛,可牵涉左肩、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部位,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能缓解。有时候冠心病表现不典型,腹痛、牙痛甚至指端疼痛都可能是心绞痛。有时胸痛还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更为严重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梗死,即严重而持久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胸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重者伴有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及意识障碍。我国目前每年的新发心肌梗死患者约50万例。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时没有胸闷、胸痛这些症状,但它与有症状心肌缺血一样会对心脏造成严重的损伤。我们常说,“无症状”更危险,是因为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不代表无大碍,反而这样很可能耽误患者及时就医,发现时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或者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时不能大意,须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2.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吗?
心肌缺血提示可能患有冠心病。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其本质是由心肌组成的“泵”,推动着全身的血液循环,看似强大却很脆弱。心脏本身的运转离不开血液能量,且其不停地消耗大量的血和氧。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肌缺血,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发展成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
供应心脏营养和氧气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主要有3个大分支,即左冠脉(分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即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出现狭窄,从而血流不畅导致心肌缺血出现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血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小米粥样的脂类,使血管腔隙变窄,血管内血液管路不通的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又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3.出现心肌缺血怎么办?
对于普通程度的心肌缺血,首先是在正规医院接受检查,确诊或者排除冠心病。确诊冠心病需要医生开具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ECT)检查、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血管CT(CTA)、冠状动脉造影等。大多数人熟悉的其实是普通心电图,1分钟即可完成。心电图检查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心电图负荷试验,即是让患者在专用运动器材骑自行车或跑步,增加心脏负荷的状态下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还有一种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即是佩戴可移动的心电监测仪对患者进行连续追踪,以发现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证据。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大多数医院判断冠脉血管病变的“金标准”,需要住院检查。
对于急性的严重心肌缺血,即出现持续而剧烈的胸部疼痛,应高度重视,谨防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和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的急症,其共同的症状便是急性胸痛,对于这些疾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因此近年来国家倡导并在各级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网络,为的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科学救治。患者及家属应该毫不犹豫呼叫120等方式尽快到达附近医院,尤其是拥有“胸痛中心”的医院。
4.确诊冠心病后如何治疗?
目前对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是药物保守治疗,人们熟知的阿司匹林、他汀类、倍他乐克、硝酸酯等都是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药物,它们的主要功效是扩张血管、改善供氧、抗血小板聚集形成斑块。药物能缓解症状,抑制病变进一步发展,但很难逆转或者根除病变,因此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服药。
当血管堵塞严重,心脏运转受到很大影响时,可能就要内科介入手术或外科心脏搭桥手术。到了终末期心脏严重心衰时,就只有考虑心脏移植手术了。但供心是很有限的,很多患者都无法等到供体。
内科介入手术 一般而言,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将带有球囊的扩张管送入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然后充气加压,使球囊膨胀,扩张狭窄血管腔,降低血管狭窄的程度;再将冠脉内支架(是一种可被球囊扩张开的、多孔合金的、起支撑作用的管状物)送至血管病变处释放,进一步撑开狭窄部位,从而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局部心肌血液供应,使心肌缺血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胸痛、胸闷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冠脉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一段位于胸部或腿部的不太重要的血管,移植到心脏替换病变的冠状动脉,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堵塞病变的远端之间搭桥,使主动脉的血液通过移植的血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的远端,以恢复相应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解除心绞痛症状。
5.怎样预防心肌缺血(冠心病)?
冠心病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危险因素有10项。其中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3项,即性别(男性>40岁,女性>50岁)、年龄、家族史。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人们熟悉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还有肥胖、吸烟、缺少运动以及性格心理。其中,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A型性格常有这样的表现:过分的抱负、快节奏、高效率、好争辩、好冲动、固执、急躁、匆匆忙忙、大声说话、富有敌意、争意识强的行为模式。
预防冠心病当然是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着手。
(1)均衡膳食,避免摄入过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饮食做到低脂肪,不甜不咸,少食用油炸烹调的食物,多食纤维素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薯类)等,控制脂肪摄入量,忌食高胆固醇食物,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3)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饮酒,少吃咖啡和浓茶。
(4)适宜体育锻炼。如果经常坚持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就能够减缓血管老化。体育锻炼提倡“适当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开始體育锻炼之前,应该征求医生的意见。
(5)提高心理素质,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防止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