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峰会开启金砖机制未来更光明十年合作历程

2017-11-21孙立鹏

领导文萃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五国金砖厦门

孙立鹏

第九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已经圆满结束,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特别在“三轮驱动”“金砖+”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达成充分共识。峰会通过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共达成71项共识,取得63项成果,一致重申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全面总结了金砖合作10年来的成功经验,为加强金砖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规划了未来十年发展新蓝图。金砖机制将从厦门再出发,通过夯实伙伴关系,深化务实合作,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合力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更加美好的“金色十年”夯实基础。围绕上述内容,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陈凤英。

源自金融危机,兴于经济复苏

《领导文萃》:从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峰会召开至今,金砖机制已经走过不平凡的十年,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大衰退”,我们该如何评价这十年金砖机制的合作历程?

陈凤英: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也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没有金砖这样的合作机制,今天我们能够平平稳稳避免后危机时期的新兴市场危机?恐怕是不可能的。因为,从过去数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只要西方爆发金融风暴,危机最终肯定落脚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次则不然,这与以金砖机制为主的南南合作、抱团取暖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金砖机制源自华尔街金融风暴,兴于应对金融经济危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的冲击,也许我们今天也不会走在一起。迄今,金砖合作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年,经历“百年一遇”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也饱受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亲历全球经济治理的转型,可谓来之不易。不否认,“金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高盛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当时只是一个概念,是高盛为其客户提供的一份投资报告提及的英文缩写名字—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第一个字母),特指新兴市场投资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变迁,金砖国家经济整体崛起,影响力不断提升,尤其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大衰退”。为了联手应对危机,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建议下,2009年6月金砖国家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了第一次领导人峰会。金砖机制由此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影响与日俱增,成为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这次厦门峰会前举行的工商论坛上所言:“观察金砖合作发展,有两个维度十分重要。一是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看。二是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五国各自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看。”的确,金砖机制是危机产物,但更是国际力量格局变迁的结果,是金砖国家自身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过去十年,金砖国家抱团取暖,锐意进取,创新方式,以求共同发展。众所周知,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全球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美国和欧盟等都措手不及,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世界经济陷入“大衰退”,尤其是国际贸易和全球直接投资全面急刹车,至今都还未能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面对外部金融经济危机的猛烈冲击,金砖等新兴市场只能立足国内,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经济、改善民生。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与金砖机制不无关系。据统计,在过去十年中,五国经济总量增长了179%,贸易总额增长了94%,城镇化人口增长了2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为全球经济复苏企稳起到不可替代的引擎作用,让五国30多亿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尤其为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中的减贫目标的提前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金砖国家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危机前(2007年)的13.5%增加到去年的22.4%,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一比重则由23.9%上升到31.4%,与七国集团在世界经济的比重持平,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超后者。要知道,他们是主要发达国家,是所谓的中心国家,危机前的世界是由他们控制的,而我们只是边缘国家,过去只能听命于他们。今天,我们与他们都是二十国集团的主要成員,几乎平起平坐共商全球经济治理大事。这是多大的天翻地覆之变呀?!

十年间,金砖机制坚持务实为先,积极推进互利共赢合作。鉴于国情不同,发展各异,金砖机制在合作中注意发挥取长补短、互补优势、拉紧利益纽带,基本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架构。如,领导人峰会、外长、财金、经贸等相关部长会议,创新一批契合五国发展战略、符合五国人民利益的合作项目。特别是,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的建立,使金砖机制合作由虚向实转变,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以及可持续发展搭起了融资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国际金融安全网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事实上,金砖机制的意义远超五国范畴,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力、代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南南合作平台。在全球治理中,金砖国家勇于担当,力求在国际舞台上保护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自合作机制成立以来,金砖国家秉持多边主义,倡导公平正义,就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金砖声音、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中,金砖国家力求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五国以经济发展为合作基础,带头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对话合作,谋求南南联合自强,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领导文萃》:您曾说过,金砖机制有别于IMF、世行与美国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针对拉美和转型经济体走向发展繁荣(事后被证明失败)的“华盛顿共识”,这十年金砖机制究竟走出了怎样的一条合作与发展道路?

陈凤英:拿金砖机制与“华盛顿共识”做比较的确矮化了金砖机制。一个是西方世界强加于拉美等转型经济体的发展模式,一个是发展中大国为了国家强大、民生改善、抱团取暖的合作平台,两者无任何可比性。实际上,金砖机制是国际规则、全球秩序转型过渡期的一种南南合作新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与G20平台作一比较,即都产生于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如果G20机制没有升格为领导人峰会,而后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论坛,金砖或许依然停留在奥尼尔创造的投资概念中。金砖机制创始初衷,的确旨在探索在西方金融经济危机下,金砖国家如何减轻危机冲击、恢复自身经济,结果反过来也帮世界摆脱金融经济危机。当然,如何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与话语权,是诞生金砖机制的重要因素。所以,与由西方嫁接并强加的“华盛顿共识”完全不一样,金砖机制是五国自觉自愿且根植于本土的合作平台。它坚持结伴不结盟原则,倡导金砖伙伴关系,发扬金砖精神,习近平主席称之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endprint

风雨十年历程已为金砖机制奠定基础,整体架构初定,合作原则渐成。首先,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与迄今其他合作机制不同,金砖机制不搞一言堂,凡事成员间商量而办,相互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相互照顾彼此关切,致力于增进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鉴于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等差异,合作中难免遇到不同看法与分歧,但坚持增信释疑原则。其次,务实创新、合作共赢。建立初期至今,金砖机制就不愿做清谈馆,力求协商一致成行动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涵盖贸易、投资、金融、货币、基建、社会、科教、卫生、人文等数十个领域,是诠释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最好佐证。习近平主席将金砖机制十年的合作进程总结为:“贸易投资大市场、货币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第三,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五国都是地区大国,来自四大洲,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取得成果来之不易。在国际关系中,金砖国家坚持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准则,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如今,金砖合作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是维护国际政治和经济稳定的一股正能量。习近平主席将其总结为:“超越了政治和军事结盟的老套路,建立了结伴不结盟的新关系;超越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老思维,走出了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新道路;超越了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老观念,实践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应该说,金砖机制契合当下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适应各国现行发展阶段,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金砖机制能取得如此成果,是金砖精神和伙伴关系的具体表现,是五国历经十年合作凝聚的共同价值之追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为各自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也让国际社会因金砖合作而有所不同。

《领导文萃》:当下,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舆论以金砖国家经济分化为由,大肆宣扬“金砖不纯”,断言“金砖失色、褪色”。您如何看这一问题?如何正视金砖内部本身存在的一些缺乏互信问题?

陈凤英:毋庸讳言,受内外复杂环境的影响,当前金砖国家发展出现分化,一些国家还遭遇不同程度的逆风袭击。但是,这是暂时的,主要受外部大宗商品价格周期跌落的冲击,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国家经济陷入暂时衰退,社会矛盾因此激化,政局开始不稳,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很难回避的问题,是转型中的代价与阵痛。但作为一个整体,金砖后发优势依然存在,发展潜力和趋势没变,整体崛起势头不可阻挡。关键是,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金砖国家中除中国和印度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外,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国内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事实上,发展迟缓和发展分化不仅只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从全球范围看,美国和欧洲同样面临经济复苏乏力、社会严重分化等问题,这是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之过,是后危机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分化是阶段性暂时现象,不会影响金砖机制的合作大局与发展方向。正是由于外界所言的“不纯”与“失色”,分化发展反而加剧金砖国家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意愿。故此,事物发展往往与舆论逆向前行,应该相信金砖国家领导人的智慧,孰大孰小、轻重缓急,他们心中自有一杆理性之秤。

不可否定,金砖国家都是地区大国,都想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宏伟目标,在崛起过程中难免产生视对方快速发展为压力甚至威胁之心理,导致合作中需要抱团取暖时,却出现相互排斥,中印洞朗事件的发生即是如此。所以,金砖机制需要突出包容性,需要尊重对方发展理念,力求不触碰各自的底线,但也不能让自身的地区大国梦将自己的手脚捆住,甚至画地为牢,搞区域势力范围。金砖机制以合作为重,也难免不竞争甚至博弈,存在分化发展也是事实。鉴于此,我不赞成在金砖机制内过分强调“中国元素”和“中国方案”。尊重对方、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包容发展原则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坐在一起,平心静气讨论国事天下事,才能使金砖机制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行稳致远,真正成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的主要平台。在金砖国家中,中国所占分量太大,经济总量占67%,对外直接投资占90%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60%等。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强势崛起,GDP规模从2007年的3.5万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11.3万亿美元,增长2.14倍;印度增长82%;俄罗斯则收缩8.3%;巴西收缩28%;南非无任何增长。故此,在金砖国家中,经济、资本、贸易等,无论从增量还是存量,重心都在中国,即使在IMF和世界银行份额改革中,我们也拿到了一半的大头。所以,如果你再强调“中国元素”或“中国贡献”,要人家往哪儿呆?自然会产生不必要的担忧甚至恐惧。要知道,如果没有金砖机制,只靠我们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单打独斗,我们就会遭遇自发达国家甚至一些新兴国家的多方围堵,包括全球经济治理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不可能有今天这么顺利,这么大影响,也很难争到如此多的话语权,更得不到这么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如此快地扩展朋友圈。有金砖机制这一合作平台则不一样,五国在G20、IMF、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内,用一个声音说话,共推全球治理改革,包括IMF、世界银行、国际货币体系等改革。说实话,在金砖机制建设中,我们更不应该过于突出某个国家的作用,因为每个金砖国家都在做出它自己应有的贡献。如,金砖领导人峰会的建议由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第一次峰会就是在叶卡捷琳堡召开的;构建金砖新开发银行的建议是在新德里的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而落户上海是由巴西时任总统罗塞夫提议的;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机制最早始于南非峰会;《金砖国家经济伙伴关系》框架是在俄罗斯的乌法峰会上通过的……。当然,我们对金砖机制建设与合作作出巨大贡献,从这次峰会通过的如此厚实的《厦门宣言》及长长的成果清单,可见一斑,有目共睹。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金砖国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出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

《领导文萃》:有报告如此描述金砖国家:中国是“世界工厂”,工业体系完备;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多礦产资源;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油气资源丰富;印度是“世界办公室”,IT产业发达;南非是“非洲门户”,金融业发达。如何将这些优势有机结合、有效利用?endprint

陈凤英:我不同意这些提法,它们看似优势实际是短板。俄罗斯如果只是一个“加油站”,在新能源时代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南非如果只是一个“门户”,在其他门户竞相涌现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优势可言;印度如果总是以“办公室”自居,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必遭淘汰;巴西的确有很多资源,但随着新材料的涌现,再多原料也是白搭;中国的“世界工厂”就更可怕了,无数“世界工厂”正觊觎替代你,何况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创造”。所以,不要抱着自身优势心理不放,而要虚心地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当然,这么大的国家,没有制造业,何以立国?!然而,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大国真正崛起的关键。同时,金砖国家必须相互开放,开展服务贸易、经济技术与知识产权合作,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当然有短板就有合作空间,也是未来十年可以大有作为的合作领域。

厦门峰会成果丰硕,

为未来十年夯实基础

《领导文萃》:厦门峰会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尤其是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浪潮,保护主义上升,金砖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您如何看这次峰会的大环境与小背景?

陈凤英:今年的金砖领导人厦门峰会与去年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环境很不一样。去年,我们面临的是世界经贸形势令人担忧,但全球合作意愿较强,特别是中美两国率先提交了巴黎气候变化议定书,给峰会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今年则不同,世界经济开始企稳向好,呈现自律性同步增长态势,但全球发展环境异常复杂,特别是特朗普的内向经贸政策,给世界造成紧张的气氛。加之,洞朗事件的突发,加剧厦门峰会的高度不确定性。大家一直在问,这个峰会还能开吗?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的最后阶段,标志是金融经济危机结束,但余波转入社会和政治危机,尤其是发达国家因经济复苏长期乏力,收入分配差距严重扩大,加之恐怖事件频发,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表现极化,逆全球化思潮泛滥,民粹主义行径盛行,西方政策明显内化。在这一大背景下,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诸多挑战:第一,金砖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却遭遇正在逆全球化而行的发达国家,关键是特朗普一再强调“购买美国”“雇用美国”“美国第一”的极端行径。事实上,在此国际大环境下,金砖国家之间、金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同舟共济,才能打破发达国家的关门主义。第二,全球尤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急需资本投资时,全球资本却开始闹“资本荒”,经济全面“脱实入虚”,造成投资与投机关系扭曲,价值投资成为稀缺品。如何保障金砖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资本短缺下,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如成立新开发银行,加强金融合作,推动本币国际化,显得日益重要。第三,美联储加息并开启“缩表”进程,使美元资产更抢手,全球资本特别是新兴市场的资本会加速向美元资产流动,导致新兴市场资本更短缺,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将发生不利于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的重大变化。第四,当新兴市场向2030年发展议程迈进时,却遭遇世界经济进入低增长时期。如何保持世界特别是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凡此表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金砖国家的合作、金砖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即南南合作,是解决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故此,以金砖机制为基础搭建南南合作大平台,在当下国际大环境下显得尤其重要。

《领导文萃》:2017年,金砖合作进入第二个十年。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中国承担起金砖主席国的责任,责任重大,一年来我们为峰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陈凤英:的确,金砖机制十年而立,今年确实是一个特殊重要的年份。1月1日,我们接任了金砖主席国。当天,习近平主席就亲自致信金砖国家领导人,通报了厦门峰会的主题、议题和相关活动安排。一年来,中國相关部门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主题开展各项筹备工作,着力推动金砖机制的务实合作和机制安排,重点放到:经济务实合作有新突破、政治安全合作呈新进展、人文交流合作成为新支柱,使金砖机制在未来十年合作中,真正形成经济、政治、人文并驾齐驱的“三轮驱动”新格局。一方面,为成功举办厦门峰会,中国成功举行了一系列相关配套会议,如金砖国家领导人汉堡非正式会晤,还相继主办了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协调人会议,以及财金、经贸、科技、工业、文化、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会议和活动,共计84场,其中部长级以上会议就有22场,形成60多项合作协议和共识,在经济合作方面,就达成30多项具体成果。为挖掘增长新动能,五国制定了首份《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对未来金砖机制在创新尤其科技创新的合作十分重要。为提振贸易投资引擎作用,五国达成《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并成立了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和电子商务工作组。为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五国在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机制建设、金融机构网络化、引进PPP融资模式等,都达成了诸多共识。另一方面,中方还把今年定义为金砖“中国年”,举办了相关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了首届运动会、首届文化节、首部五国联合拍摄的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媒体高端论坛、青年论坛、青年外交官论坛、友城论坛等活动,形成了百花齐放、良性互动的局面。这一切都为厦门峰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会晤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金砖合作进入第二个“金色十年”注入强大活力。

《领导文萃》:正如您上述所介绍的,金砖机制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而厦门峰会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在您看来,峰会的特点和亮点何在?

陈凤英:的确,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厦门峰会,因为厦门峰会是上承金砖合作十年经验,下启未来十年发展愿景的关键会议。合力打造第二个更加美好的“黄金十年”,是厦门峰会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与以往相比,此次峰会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平台更广泛,除举行金砖领导人会晤外,还举办了有1300人参加的工商论坛、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会议,以及金砖文化节等活动。而且,厦门会晤更具包容性,如参与工商论坛的代表,除了金砖五国的企业家之外,还有其他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参会,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也参加了论坛会。厦门峰会的最大亮点在于:endprint

首先,启动了“三轮驱动”合作新机制。所谓“三轮驱动”就是政治安全合作、经济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合作。应该说,人文交流是金砖合作的“短板”,也是使未来十年合作行稳致远的重要一环。金砖五国都是发展中地区大国,历史悠久,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凝聚力强,也是尚未开拓的新领域。事实上,过去我们之间产生的一些误解或隔阂,很大程度上源于彼此缺乏人文交流,而人文交流是增信释疑的重要渠道。应该说,金砖机制只有经济和政治合作肯定是不够的,补齐人文交流这块短板,“三轮驱动”使合作架构更合理稳定,相互的凝聚更强。如,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很不错,俄罗斯的文学引人入胜,还有巴西的足球,等等……人文交流的领域很广,包括智库、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宗教、青年、妇女等,能大大增进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国与国的交往。尤其是,人文交流合作是金砖合作的现实需要。随着金砖务实合作不断推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渴望学习对方语言,体验当地文化,由此加深对各国和人民的了解。过去十年中,在加强经济、政治安全合作的同时,人文交流已经展开,但更多是非制度性安排,未来将上升到制度性安排。迄今,金砖国家举办的各类论坛、展览会每年吸引了大量民众参加。人文交流伴随着政治安全与经济合作,将发展成金砖合作的第三大支柱。历史上,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厦门峰会将人文交流事宜提高到与经济政治同等地位,《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就人文交流进行专项论述,强调人文交流合作对促进发展并增进金砖国家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有重要意义。宣言强调,深化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媒体机构、地方政府等领域合作,以此打造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三支柱,巩固金砖国家伙伴关系的民间基础。在峰会达成的63项成果中,相关人文交流就有20项。可见,人文交流在这次峰会中的地位有多高,将与政治安全、经济务实合作并驾齐驱,共同推动金砖机制,开启未来十年全方位合作的光明航程。

其次,打造起“金砖+”合作平台,扩大了金砖朋友圈,建立起更广泛的发展伙伴关系。应该说,金砖机制不只是代表金砖国家,更代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所以,金砖机制必须是一个胸怀天下、对所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开放的南南合作平台,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经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当前形势下,通过金砖平台推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在中国建议下,此次峰会邀请了墨西哥、埃及、泰国、几内亚、塔吉克斯坦等五国领导人参加。国际社会将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话,视作金砖朋友圈是否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指标。厦门峰会建立起“金砖+”机制,有助于增添金砖未来十年的合作新活力,有利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有利于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已经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合作平台,金砖机制的意义早已超越五国,承载着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发展议题的希望。通过扩展金砖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推动“金砖+”合作模式,扩大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关系,让更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机制,聚焦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南南合作。

第三,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金砖含金量进一步提升。经济合作是金砖机制的根本任务。任何时候金砖合作都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推动各领域合作机制化、实心化,不断提升金砖合作含金量,是今年厦门峰会的重要目标。为此,从今年初一开始,中国就在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建设、电子商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服务贸易、本币债券、科技创新、工业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领域下功夫,并取得一系列显著进展,拓展了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这从《厦门宣言》达成的22项经济务实合作和40项经济合作成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是自夸,这是历次峰会中达成务实合作和成果最多的一次,是对经济务实合作作出最具体安排的一次。《厦门宣言》强调,经济务实合作一直是金砖合作的基础,要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宣言还规定了优先务实合作的六大领域,它们是:贸易投资、制造业和矿业加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资金融通、科技创新、信息通信技术合作等。领导人一致承诺,将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措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韧性和潜力,为促进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做出贡献。一年的辛勤筹备工作在厦门峰会上终于收获了丰硕成果,尤其在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货币互换、本币结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领域规划出合作路线图,成立了新开发银行非洲区域中心,制定了《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等。峰会期间,领导人一致强调,要更加重视创新作用,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共同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增长。

此外,厦门峰会在制度性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在中方强烈推动和各方密切配合下,今年金砖机制建设开始向更加规范方向迈进。一是从会议组织、活动设计着手,强化金砖国家协调人职能,有效推动各领域合作成果落实,定期回顾会晤成果落实进展,探索金砖合作新方式新途径,使金砖机制运转更加顺畅;二是新开发银行非洲区域中心在南非成立,银行项目准备基金即将运行,打造全球性开发机构的步伐正在加快;三是外长正式会晤机制,以及常驻联合国代表定期磋商机制将常态化;四是推动建立电子口岸示范网络、电子商务工作组、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图书馆联盟等合作平台。这些新机制将为深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合作提供制度性有力保障。

第四,全面深化政治安全合作,向国际社会发出更响亮的金砖声音。后危机时期,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革,面临全球性安全威胁和挑战。而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和安全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对实现可持续和平至关重要。事实上,金砖机制自成立之初,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机制,已经将全球治理、政治安全视作重要使命。金砖国家本身即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厦门峰会将加强政治安全合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厦门宣言》涉及和平与政治合作的多达25项,超经济务实合作的22项、人文交流的12项和全球经济治理的6项。今年以来,五国围绕国際形势、全球治理、国际和地区热点、国家安全和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看法,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五国成功举行了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正式会晤,明确表态坚定奉行多边主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建立起五国常驻纽约、日内瓦、维也纳代表定期会晤机制,及时就重大问题做出集体发言,以此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金砖声音,这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举行了反恐工作组会议、网络安全工作组会议、维和事务磋商、中东特使会议等活动,推动政治安全领域合作全面铺开,凡此种种都取得显著成效。五国明确表示,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性参与地缘政治热点问题解决进程,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金砖作用。

厦门峰会顺利落下帷幕,所获成果满满,受到与会各方异口同声的赞誉。以厦门会晤为新的出发点,展望金砖第二个“金色十年”,借助“三轮驱动”“金砖+”模式,金砖将更专注经济务实、制度建设、全球治理、政治安全、发展议题等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原则,合力打造更紧密、更广泛、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开辟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道路,更好造福五国人民,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贡献更大正能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国金砖厦门
前四个月我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7.3%
厦门正新
“偶”遇厦门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窑里金砖的演绎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迎金砖会议
“金砖”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