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心理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后效果评价

2017-11-21毛晓芬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化学物质心理疾病心理咨询

陶 银 毛晓芬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310013)

中老年心理患者通过心理干预后效果评价

陶 银 毛晓芬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310013)

目的探讨中老年心理疾病患者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对72例中老年心理疾病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宗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Zung)的测试结果。结果通过对72例中老年心理疾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心理咨询;生物、物理放松训练等一系列心理干预后SDS和SAS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规范心理干预对中老年患者在心理疾病矫治,情绪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进意义。

中老年人; 心理患者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中老年人面临退休、丧偶、空巢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穆念河[1]曾提出,老年人因心理应激能力差,心理亚健康症状多,心理对生理性病变的作用大,社会适应与支持有限以及医药费负担等,对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可见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同时也不同程度影响了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4年1至8月80例 50岁以上(包括50岁)我院心理科住院患者。年龄最小5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59.02岁,其中男24例,女56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6名,均不纳入此次调查分析对象,实际参与人数72例。

1.2 方法 在入院当天未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对患者进行宗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Zung)测试(因个别患者年纪较高,可在家属陪同下进行,同时要求不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引导等)。在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心理干预后,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准备出院前再次进行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测试,比较干预前后两者的差异。

2 结果

心理干预效果明显 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见表

表1 心理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药物治疗 心理疾病患者不仅有抑郁、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在躯体上也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乏力、头晕、睡眠障碍等。药物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躯体不适,同时也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情绪,控制患者良好的精神状态。曾有报道[2],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脑的产物,大脑细胞不断产生许多的化学物质,人们任何生理上或情绪上的变化都离不开这些化学物质的改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心理疾病患者大都有大脑化学物质的失衡,药物可以改变或影响化学物质,使失衡的化学物质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情绪,纠正心理问题的结果。是病均需七分药三分养,在治疗中老年心理疾病患者药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 心理咨询 心理疏导的作用主要是让当事人改变错误的认知,让其感觉到通过积极有效的疏导和调节,接受现实,正确接纳自我,提高承受挫折和灾难的能力[3]。有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咨询师通过运用不同的咨询技巧给予患者全面关注及多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查找患病的根源,与患者辨明问题、磋商对策、平衡情绪,倾听患者的心声,安慰并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积极情绪,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使患者可以毫无保留的在医生面前展示患者自己定位真实情绪,同时给患者灌输正确积极的心理思想,让患者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其树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并且愿意与医生沟通且接受治疗[4]。

3.3 生物、物理放松训练 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开展不同的放松训练如:脑波治疗、音乐放松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一般情况下安排在上午进行治疗。这些放松治疗一般原理基本相同,通过穴位、指脉压等变化感知患者的精神情绪等状态,进而调节患者的脑电波活动水平及兴奋程度,使其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来达到缓解紧张情绪、改善思维能力、降低心理压力的目的。中老年心理患者在这些放松治疗过程中,大脑皮质及身心都得到了较好的松弛,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4 其他治疗方法 大多心理疾病患者存在自卑的情绪,不愿与人交流,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东西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工作等绝望,认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院根据这一病例特点给中老年患者还开展了一系列其他业余活动如:体育锻炼、剪纸、插花、读书看报等。每天有一固定时间安排患者在科室活动室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样可以给患者与患者之间一个沟通的平台,增加了患者与人交流的机会,很好的让患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其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从治愈患者的病例中得到信心,有助于患者重树信念,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战胜疾病。

[1] 穆念河,勒峰.利用乡镇卫生院资源优势构建农村医疗保健体系[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1):64.

[2]李潮.心理疾病有时也需要药物治疗[J].健康博览,2013,11(13):86-87.

[3]赵芝.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与体会.河南省精神科护理管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G],2005.

[4]张爱琴,王扣敏,成惠林.神经外科患者的认知状态调查评估及入院教育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788.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6.072

2095—9559(2017)06—3576—02

2017-03-10

猜你喜欢

化学物质心理疾病心理咨询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第1讲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