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的影响

2017-11-21张京闻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性心理优质脑梗死

张京闻

(铜陵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铜陵 244000)

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的影响

张京闻

(铜陵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铜陵 244000)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优质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焦虑(SAS)以及抑郁(SD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SAS以及SDS评分均显著的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优质护理;脑梗死;康复效果;负性心理

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多数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1]。由于病程较长、生活自理出现困难,患者容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也会严重的影响治疗效果[2]。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观察其对患者康复效果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优质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9.5±10.3)岁。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9.2±10.4)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均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能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优质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详细措施如下(1)心理优质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多与其交流,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积极配合治疗的信心。(2)体位优质护理。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导致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导致肢体僵硬,舒适感明显的降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隔2个小时翻身依次,并尽可能的减少患侧被压的情况,交替采用健侧卧位以及平卧位。(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多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多食用富含纤维素、蛋白质的食物,指导患者多饮水,防止便秘的发生[3]。(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减量或是停药,以免出现病情反复。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5)并发症护理。针对患者容易出现便秘、压疮、尿路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勤翻身、拍背,注意无菌操作。(6)患肢干预。脑梗死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以及长期卧床,导致出现肢体麻木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定时按摩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4]。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主要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据NIHSS评分量表,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据Barthel指数量表,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2)负性心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来表示,组间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x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的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显著的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质组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心理比较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结构的转变,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由于多数脑梗死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且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导致患者的心理比较低落,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焦虑、抑郁以及绝望等,使得治疗的依从性明显的降低,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对康复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因此,要对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康复效果。传统的护理措施重点在于按照医嘱完成各种错操作,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较低。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从多角度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考虑,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能动性[6]。本次我们对70例脑梗死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指导、体位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护理、用药护理,并对患肢进行了干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优质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负性心理,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1] 王红美.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9-10.

[2]张爱英.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8):131-133.

[3]李静艳,孙宁,马宝英,等.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12):1898-1890.

[4]崔莉.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07-2808.

[5]李英权,曹辉.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3):263-264.

[6]李宁.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64-168.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6.005

2095—9559(2017)06—3482—02

2017-01-12

猜你喜欢

性心理优质脑梗死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