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益将村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2017-11-21王丽梅黄春华张光俊
王丽梅,黄春华,张光俊
(1.湘南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2.湖南工业大学 期刊社,湖南 株洲 412007)
精准扶贫背景下益将村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王丽梅1,黄春华2,张光俊1
(1.湘南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2.湖南工业大学 期刊社,湖南 株洲 412007)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借助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研究了益将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及专项规划设计。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区位交通、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底蕴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等制约。依据社区参与理论和共生理论提出精准帮扶策略,并提出农家乐模式、休闲农业模式及景区带动模式等三种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对清水鱼鱼塘建设和司背组空心村改造进行了专业规划设计。
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旅游开发模式;共生理论;益将村
精准扶贫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加快脱贫、全面脱贫、加快致富的重大战略举措。[1]将乡村旅游融入精准扶贫工作是贫困落后地区脱贫与致富的重要方式。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全面开展了贫困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试点工作,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贫困户受益”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选取560个贫困村作为试点,两年多以来取得了较大成效。[2]目前,精准扶贫成为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2016年,为掌握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驻村帮扶工作取得的成效和进展,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颁发了《2016年省直和中央驻湘单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方案》(湘扶办联〔2016〕24号)(以下简称《考核方案》)。《考核方案》的制定与颁发,进一步增强了驻村帮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了驻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更有效地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针,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集益乡益将村是湘南学院的精准扶贫点。为落实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湘南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农户中征求意见,走田野、爬山路、上地头,力求客观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精准扶贫实施两年来,益将村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本文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借助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研究了益将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及专项规划设计,以期为益将村及其他贫困村庄的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 益将村概况
(一)区位交通分析
益将村位于“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的郴州市汝城县集益乡,是乡政府所在地。集益乡为集龙乡与益将乡于2012年合并而成,是湖南省首批“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之一。益将村临山水而兴,因竹木而盛,是汝城县重点林业乡镇之一。
益将村地处湘粤赣省际边境,境内区位优势明显。厦蓉高速公路G76和省道324线在境内交汇互通,设有益将互通口,汝热公路、汝集公路腹地而过,益热公路贯穿全村。村域是县城通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汝城热水温泉的必经之路。村委距县城约14 km,距热水镇温泉景区约17 km,距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约40 km,距郴州市约117 km,距赣州约116 km,距韶关约120 km。[3]良好的区位优势是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二)自然生态环境
益将村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暖多变,夏无酷热,冬少严寒,素有“小昆明”之称。古语有云:“走遍四方,不如益将。”益将河自西向东蜿蜒而下,上游集雨面积约180 km2,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适宜开发林下养殖产业。流域内无工厂,水量充沛,河水清澈,人烟稀少,物种丰富,养殖用水充分,适宜开发鱼塘、垂钓等休闲项目。益将村四面环山,生态环境优美,竹海四季飘香,其山、水、林、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自然资源。
(三)贫困人口
益将村幅员面积约12 km2,辖9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共416户1 563人,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344人。自扶贫工作队驻村以后100%入户调查,经公示、反馈、讨论,最后确定84户202人为精准扶贫对象,并按照“一户一卡、一户一策”的标准建立了《益将村贫困户精准帮扶档案记录卡》。通过对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有低保户21户,老年户14户,家中有成员患慢性病或大病的55户,家中有残疾人员的11户,家中完全无劳动力的35户,有劳动力但无致富门路的39户,居住地偏远的1户。由此可看出,益将村贫困人口基数较大,对发展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限制。
(四)产业资源
益将村耕地面积约为60 hm2(可用耕地约40 hm2),山林面积约为720 hm2;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以杉木和紫玉淮山为主、楠竹为辅;林业以生态林、商品林为主,有小规模的苗木种植;畜牧业以生猪、散养小家禽为主,有初具规模的养猪场一个(年出栏牲猪2 000余头),有以养蛇为主的养殖场一家;第三产业有一个来料初加工的电子厂,现因来料不足已停产,有18家个体经营户,以餐饮和南杂零售为主。益将村具有较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及生态优势,但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群众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产量较低,无法建成产业化企业。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亟需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
二 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
(一)历史文化底蕴缺失
益将村缺乏历史名人、革命前辈、红色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在村庄建筑方面,村民住房超过70%为新建住房,缺乏文化底蕴。时间较长的房屋也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处于空心村状态。总的来说,益将村保留传统民居特色的意识与行为不强,村庄缺乏历史文化底蕴,从文化角度发展乡村旅游不太现实。
(二)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条件:益将河自西向东流入赣江,上游河道已于2014年得到清理整饬,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养殖尚且充足;但人畜饮水设施因年久失修、管道老化、水源枯竭、人口增加等原因,已无法正常供水,水量小,水压低(无法上二楼),水质差(下雨天水浑浊)。在建设民宿、客栈供水方面存在很大困难,将直接影响旅游的接待人数。
道路交通状况:益将村原有通到各组的公路,但规划不科学,路面较窄,会车困难,且道路两侧缺少绿化,部分路面还没有硬化。如发展乡村旅游,人车流量将增加,届时无法保证交通安全。
环境卫生:益将村是集益乡赶集的聚集地,也是居住人口最多的区域。道路两侧土堆、垃圾较多,缺少分类垃圾桶、垃圾池、公厕、车用垃圾箱等,环卫工人较少而无法胜任清理工作,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污水排放主要为分散排放、自然净化,没有雨污排放系统。生活燃料以柴草为主,却没有专门堆放柴草的空间。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需要旅游地景观致胜,村容村貌也会影响游客的旅游选择,配套服务设施如医院、银行、食品店也应齐全,因此,应对其进行整体旅游规划,以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
(三)专业旅游人才缺乏
益将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部分村民在家耕作农田、经营林木或者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以年轻人居多,技术人才的流失增大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难度。老年人留守在家,在掌握种养殖技术、发展农家乐、做好管理服务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有意向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对具体的政策了解不够,抗风险能力较低,且顾虑重重,处于观望状态,或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无大局观念,对于如何发展、怎么做,思路不够明确。因此,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专业旅游人才迫在眉睫。
三 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帮扶策略和开发模式
(一)精准帮扶策略
湘南学院党委积极落实省扶贫办的工作要求,制定了《集益乡益将村三年帮扶规划》,因此,本研究也按照三年规划阶段提出精准帮扶策略。
第一阶段(2015年4月至年底):前期对益将村进行精准调查摸底,包括区位交通、人口资源、产业资源、旅游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后期选择开发合适的旅游产业,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向省委扶贫队申请行政扶贫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和对口单位的扶贫资金;同时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司背组空心村改造、水利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建设、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16年初至年底):加大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转变观念,增强贫困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培训提高贫困村民的脱贫致富意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让其接受和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以便于在引入旅游投资企业时,村民能更好更快地融入经营活动中。[4]推荐思想较开放、有经商经验的村民前往外地学习,学习其他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验,并对接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洽谈落地工作。启动实施益将河滩综合开发产业发展探索等项目,如建设生态流水鱼塘、垂钓休闲鱼塘及莲藕种植等,鱼塘周边开辟水果园、蔬菜园、观赏苗木园等,以发展旅游生态农庄。
第三阶段(2017年初至今后):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实施,并进入宣传阶段。首先,建立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收。其次,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激发群众劳动创业、增收致富的活力,通过媒体舆论的力量,争取外界的帮助和支持。最后,作为益将村的对口帮扶点,湘南学院全院师生可利用“互联网+”,以网页的形式对外宣传益将村作为乡村旅游试点村的变化,同时借助热水镇温泉旅游区的影响,吸引更多的湘、粤、赣周边游客到此休闲旅游。
(二)旅游开发模式
1. 理论基础
乡村旅游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其理论支撑也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特征,根据益将村的实际状况,其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社区参与理论和共生理论为理论依据。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理论是指居民、当地的社区组织和政府为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同时接受必要的管理,进而获得相应的利益。[5]益将村村民可趁司背组空心村改造之机,兴建景区民宿,借助现有农田景观打造千亩休闲农业,共同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等活动,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及凝聚力。
共生理论包含三个要素: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6]从共生理论角度出发,益将村和周边旅游地作为共生单元,在一定共生环境中,彼此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并且相互牵制、相互影响,以某种共生模式共同存在。如利用益将村现有区位优势,将旅游开发与热水温泉景区和九龙江森林公园形成利益共生的综合体,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2. 旅游开发模式
根据对湘南地区乡村旅游模式的调研和益将村旅游发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益将村可以尝试开发以下三种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
(1)农家乐模式
农家乐模式是湘南地区当前采用的主要乡村旅游模式,其投资低、见效快。郴州市小埠村依靠古村落发展的农家乐和三合村依靠古河流、古树、古建筑发展的农家乐都较有特色,但益将村没有传统文化元素底蕴;因此,可设置休闲接待型、花果观赏型、景区民宿型、美食购物型等农家乐模式。如依托拟规划的清水鱼鱼塘,给游客提供休闲垂钓场所和美食购物场所,开发休闲旅游模式。
(2)休闲农业模式
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休闲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它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有着重要作用。[7]严格来说,休闲农业模式也属于农家乐模式的一种。益将村有劳动力无致富门路的35户贫困户,可以与阮家组村民合作,以现有紫玉淮山种植为基础,组建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带动集益乡已形成的板栗、荸荠、无公害瓜菜三大农产品和土纸原材、香菇、冬笋、笋干四大林产品种植,再结合中药材、莲藕、花卉等生态种植,以花卉观赏、瓜果采摘、农产品购物等农事体验为支点,打造千亩田园休闲农业。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生产、加工、体验、销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模式。
(3)景区带动模式
2006年对益将乡政府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100%支持乡村旅游开发。支持者认为益将村“与热水温泉旅游区、东江湖、井冈山旅游区相邻,可组成旅游路线”,“是进入热水景区的必经之路,位于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便利”,“林业资源丰富,风景优美”。[8]因此,可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利用热水温泉景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游客市场,并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到本村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对有能力经营管理的农户实行政策倾斜,同时加强村民技能素养培训,提升益将村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知名度。
四 专项规划设计
结合汝城县委、县政府“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将益将这块宝地打造成现代田园休闲慢生活区,依托热水温泉景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两江口水库湿地等优势旅游资源,发展现代田园休闲业和旅游服务业,建立健全村域经济内生发展机制,实现富民强村。
(一)清水鱼鱼塘规划
清水鱼鱼塘选在益将河河滩较平坦的位置,面积约6.67 hm2。植被茂盛,绿树成荫,河对岸是益将国有林场,有约333.33 hm2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优美。项目以自然生态手法规划设计,形成集清水鱼生态养殖、绿色果蔬种植、旅游观光娱乐、会议商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示范观光园和天然氧吧。由于益将村离热水温泉景区较近,且是必经之路,再加上温泉景区目前还缺少垂钓场所,娱乐活动较单一,因此清水鱼鱼塘规划为一些热爱垂钓的温泉景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选择。
益将村清水鱼鱼塘初步规划如图1(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所示。
图1 益将村清水鱼鱼塘规划
清水鱼鱼塘的建设内容与规模分配如下:
1)建设标准化流水坑塘10个,面积共0.33 hm2;
2)建设自然生态、立体混养、休闲垂钓鱼塘2个,面积共1.33 hm2;
3)种植生态鱼草4 hm2;
4)修建竹木生态农庄300 m2;
5)修建非机动车道兼防洪堤500 m;
6)修建生态园管理、办公场所共100 m2。
清水鱼鱼塘建设分阶段完成,初期培育鱼苗,逐步优化养鱼品种,等鱼塘形成规模以后,根据市场需求,增加高营养甲鱼、石斑鱼等养殖项目,吸引高端消费者。同时,发展立体化种养,充分利用河道养鸭,在下山林地发展生态养鸡、养蛇等项目,鱼塘周边开辟水果园、蔬菜园、观赏苗木园等,在生态养殖的同时,发展休闲垂钓、生态农庄、旅游驿站等休闲产业,实现生态低成本发展。
(二)司背组空心村改造规划
益将村司背组的居民住房大多是1949年前建造的,2015年调研时只有9家较困难的家庭居住,属于典型的空心村。其中司背组何氏家祠保存得较完好,具有湘南古民居特色,尚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拟成立益将村司背老屋空心村改造理事会,计划拆除危房96间,平整土地,制定规划。
村落规划:将司背组和阮家组村民住房集中规划,中间以道路隔开,保留原有老树。保留原有新建建筑及水塘,保留原有何氏家祠并进行修缮。规划休闲广场、老年公寓和美食购物商铺。司背组村庄规划如图2(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所示。部分建筑建成景区民宿、客栈,为本村休闲垂钓的游客及温泉度假景区的游客提供服务。司背组新建建筑拟采用白墙青瓦的整体风格,建成2~3层楼房样式,一楼设后庭院用以绿化,也可以饲养家禽;一楼设会客厅、农具储物间,二楼、三楼用以居住。司背组建筑设计效果如图3(图片来源:湘南学院HB工作室绘制)所示。部分农家可开办农家乐,作为游客体验农事活动的场所。
道路提质改造:考虑到益将村距离高速公路较近,发展乡村旅游将增设大量车辆,故将原有小路建成6 m宽,通组公路1 km,将司背新村、阮家组、黄家组、傅家组连接起来,并进行绿化、亮化,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道路与热水温泉旅游区、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两江口水库湿地组成旅游路线。
图2 司背组村庄规划
图3 司背组建筑设计效果图
环境整治:“统筹安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乡村人居环境,将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恢复重建与发展提升、改善环境与提升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常态化。[9]作为4A级景区的汝城热水温泉景区,其村庄环境卫生还远远不达标。因此,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汲取教训,加强整治,具体包括清理街道垃圾、土堆,新建垃圾池,建造公厕等。
益将村的乡村旅游规划还在进行中,要彻底使益将村脱贫、脱困还任重道远。总的来说,首先要转变贫困居民的脱贫致富观念,思想上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其次,应加强对贫困居民的技能培训,以满足清水鱼鱼塘、生态农庄、休闲农业等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村民共同参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局面。最后,只有依托益将村良好的山水环境,同时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塑造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旅游乡村风貌,才能使贫困村的旅游开发得到可持续发展。
[1] 龙永华.精准扶贫视域下湘西州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2.
[2] 马斌斌,鲁小波.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海棠山乡村旅游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6(2):30.
[3] 佚 名.益将乡[EB/OL].[2017-05-20].https://baike.so.com/doc/2117998-2240919.html.
[4] 张春美,黄红娣,曾 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630.
[5] 查爱欢.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15.
[6] 杜瑞宏.基于区域整合视角下的山区乡村旅游规划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37.
[7] 叶 俊.基于社区参与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7):1768.
[8] 付淑礼,彭耀根.贫困地区政府官员对乡村旅游的认知特征研究:以汝城县益将乡为例[J].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90.
[9] 彭 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村域规划研究:以四川省马桑村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6:30.
责任编辑:徐海燕
OnVillageTourismPlanningofYijiangVillageUndertheBackgroundofTargetedPovertyAlleviation
WANGLimei1,HUANGChunhua2,ZHANGGuangjun1
(1.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Hunan 423000,China;2. Periodical Agency,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ombining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rural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special planning design of the village tourism in Yijiang village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Yijiang Village has advantages in its regional traffic,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dustrial resources, but it also has some constraints like insufficient connotation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weak infrastructure and lack of specialized tourist talents, etc. Based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ory and symbiosis theory,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ccurate support strategy, proposes such thre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s as the agritainment mode, leisure agriculture mode and scenic drive mode,and carries out professional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sh pond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ollow villag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tourism;tourism development mode;symbiotic theory;Yijiang village
10.3969/j.issn.1674-117X.2017.05.010
2017-06-04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精准扶贫下湘南贫困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15YBA332)
王丽梅(1984-),女,江苏邳州人,湘南学院讲师,风景园林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黄春华(1967-),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建筑与人居环境设计理论及应用;张光俊(1973-),男,湖南道县人,湘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景观与建筑设计。
F592.1
A
1674-117X(2017)05-00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