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从身份回归职业是社会的进步
2017-11-21章中林
□ 章中林
农民从身份回归职业是社会的进步
□ 章中林
《人民日报》9月3日报道: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35%。
以前农民虽然也是一种职业,但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农民的子女生下来就是农民,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你能说它是一种职业吗?我想,没有人能单纯地说它是职业吧。其实,农民作为一个身份存在,是几千年来陈旧观念固化的产物。在那时,农民始终和土地捆绑在一起,怎么分辨他们,只要看他有没有土地,就能做出准确判断。而我们呢,也沿袭了这种意识,但是到了今天的实际生活中,这种理解却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随着农民进城务工,许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尽管他们还没有完全离开土地,但是和土地的联系却越来越淡漠,而他们的职业也悄然地发生了转换,你还能说他是农民吗?显然,这是不合情理的。虽然我们现在还称他们是农民工,但是现在农民工也已经不能指代所有的进城务工的农民了。现在的农民工只是指那些还在城市劳务市场上漂泊,没有固定工作的务工农民了。有许多农民在城市里买了房,有了体面的工作,已经完全融入了城市,你还能从哪里去分辨他是不是农民呢?就是那些在劳务市场漂泊的农民,从过去到现在,他们也大多没有从事过任何农业劳动。从职业的角度而言,我们自然也不能说他们是农民。
为什么说农民从身份回归职业是社会的进步呢?因为随着农民大规模进城,乡村日益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这时,一家一户的小农耕作已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的政策始终向农村倾斜,而留守的农民却始终找不到多少幸福感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农民开始不断涌现,他们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更具有现代的观念。国家为了扶持他们,更是给予他们政策补贴、技术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和培育他们,使他们在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尽管这样的职业农民数量只占到农村留守劳动力的10%,但是他们其实已经完全能够代替一家一户,来安全高效地管理农村的土地了。
我想随着顶层制度的设计、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准入制度的建立,当前出现的土地无人愿意耕种、村庄无人愿意坚守、农村日益凋敝衰败的状况会被扫进历史的尘埃里。当农民真正成为一个职业,成为一个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的时候,农村的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而农民也必然会成为一个许多人愿意从事的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