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药管理政策

2017-11-21姜辉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药环节政策

文|姜辉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编辑|孙洁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农药管理政策

文|姜辉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编辑|孙洁

姜 辉

随着2017年6月1日实施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农业部先后发布了11个配套规章或规范性文件,这些新政出台标志着农药管理政策更加科学、合理、现实,同时也引领着农药产业向着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理顺管理体制

过去,农药行业有农业、工信、质监等部门直接管理,间接的还有安监总局、工商总局、商务等。现在新的条例已经明确把整个农药的从头到尾的行政管理,把责任和权利清单都转移到农业部来了。这样更有利于政策的制定、协调。以前的多部门管理经常有制度上的冲突,甚至有些有利于整个农药产业或者农业行业发展的好的措施、政策不太好推行和落实。通过这次调整以后,虽然权力更加集中了,但有权力也附带着责任,也便于今后的责任追究。应该说对于行业整体的管理是利好的。

一直以来,生产和市场准入是我们管理的重点,现在是全面的从生产、市场准入、经营、使用、回收、等全产业链延伸,全程监管。政策的顶层设计明显加强了许多。

“两控三减一基本”“零增长”等都是农业部近两年一直大力提倡推行的活动,所以农药推广就更加严格了。

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管理过程中怎么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呢?

首先在生产环节,强化了农药生产厂点布局的管理,其中主要的政策要求是新增厂点或农药品种必须进入省级或地市级工业园区或化工园区,并在生产及产品注册登记要求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改善生产企业小而散的局面;

在生产环节上,新的生产许可制度里特别强化了农药生产企业厂点布局的管理。其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新增的厂点,包括上新的生产线,上新的农药产品,以及新建的生产企业,都必须进入省级或地市级工业园区或化工园区。也就是说,对工业生产的点源控制相对集中了。这是从生产环节绿色发展的一个举措。

当然,在生产环节实际上包括产品生产的研发,都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从而改善生产企业小而散的局面。过去产品技术资料是不允许企业之间转让的,现在允许了,这样就推动了企业之间的产品的整合,甚至包括整个企业的整合,而且包括封装、加工,好多政策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条条框框,实际上都是推动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在生产环节就设立了政策制度。

在市场准入环节,通过产品注册登记引入风险评估要求,提高了技术和管理门槛;通过建立农药再评价制度、加快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措施等,完善农药产品市场退出机制,推动产品结构调整;通过进一步严格产品规格要求,新产品开发鼓励政策,进一步降低农药产品同质化水平。

市场准入主要是产品注册登记的问题。主要通过引入风险评估理念,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明显提高,这是全球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20多年的一套比较科学的方法。实际上,这也是贯穿了产品绿色研发的理念,研发的产品必须得是环境友好的,高效无毒的。

另外,这次条例新修订的条例,已经明确了建立再评价制度。过去我们国家任何的农药管理制度里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现在已经明确指出来,一个老品种上市以后,15年必须进行再评价程序,这叫定期再评价。还有非定期的,通过风险跟踪,如果这15年当中发现有高毒高风险的品种,不断出现事故报告,该品种需进入再评价程序。

通过再评价制度的建立,实际上也是通过淘汰一些旧的品种,高风险的品种,来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

也就是说,不断地使一些老的品种或者高毒品种的占比逐渐下降,而一些环境友好的高效的品种能够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包括剂型加工上,我们现在对于环境友好的,以水为载体的来代替有机溶剂的类型剂型的开发,都设立了一些相应的具体的政策。在一些具体的产品开发要求上,对农药的助剂也纳入了正式的管理轨道。过去没有哪条法律明文规定,这次把它全部写了进来。也就是说,不但要管理成本,同时要管理组成产品的所有内容物。我认为,对助剂的管理也是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整个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得产品在规格上也提高了要求。通过进一步严格产品规格要求,新产品开发鼓励政策,进一步降低农药产品同质化水平。

大量过期农药堆积在村头路边的草丛里

新条例有一个很重要的利好就是新产品开发的鼓励政策。过去专家研究出一个产品,是不能够以自己的身份拿来注册登记的,必须先去跟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后以企业的名义来登记。现在这个通道打通了,任何的技术创新都可以直接办理,然后再去做技术研发或者产业化。这对于产品创新与产业化有很大帮助,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政策变化。这些举措实际上都是为了改进我们目前国内的农药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流通经营环节是一个新设立的行政许可,原来的农药管理制度里是没有这个内容的,这次从国家层面上打破了常规。经营许可制度的设立,主要是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产品流通的台账,增设行政许可制度来补齐市场监管这块短板。因为整个农药的链条当中,缺了那么一块短板,使得很多市场监督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目前我们国家的农技体系在资源和能力上还是不足的,但恰恰是这些经营网点在给农民在做所谓的用药指导,经营网点的人员素质不高,甚至为了自己的一点经营利益,做无效的指导,不该用药的用,用一种的非让用两种,农药乱用现象突出。这是一个又大又薄弱的环节。所以制度设计上增加了经营环节的许可和从业人员培训。所以在流通经营环节通过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建立产品流通台账、增设经营许可制度等措施,补齐市场监管短板,促进农药科学合理使用。

在推广使用环节,通过强化使用记录、废弃包装物回收等要求,从源头降低农产品与生态环境的农药残留风险;通过明确各级政府开展农药使用安全性、有效性监测工作职责,强化农药使用风险跟踪和预警,为制定科学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新的制度要求,农药使用,使用者要做记录。这主要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农场管理模式。国内小而散的家庭农户偏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农场、合作社也逐渐发展起来。规模经营对于把控农药室外环节,或者跟踪农药使用的过程变得可行。所以这次的制度设立对于农药使用来说是能够保障农产品安全的,甚至生态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要留存报送农药使用计划。

通过各种措施鼓励,要求回收废弃包装物。目前环保部和农业部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有了相关的法律要求,田间地头农药废弃物乱扔的现象将成为历史。也就是说,从源头上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风险。这是制度设计上有这么一个新的举措。

另外一个新的举措,已经在条例里明确给政府也做出的责任界定,就是各级政府要针对农药的安全性开展监测工作。这相当于是把职责交给了各级政府。通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监测,甚至可以做一些预警,为整个的农药使用环节提供一些很好的基础数据以后,实际上对于农药产品再评价,产品的淘汰和退出,甚至包括三个安全的监控,比如农产品环节和人居安全监控提出了一个要求。

新《条例》及配套规章首次要求农药标签上必须要标注二维码,给每一瓶农药都贴上了唯一的信息化“身份证”,这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为落实这些措施,也需要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手段。农业部将加快建立完善以“农药基础数据子平台、行政许可审批子平台、农药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农药监督执法服务系统、农药行业监测系统、农药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两个子平台+四个业务系统”为基本构架的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努力将之打造成为农药绿色发展的“听诊器”,通过对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农药行业转型升级的“病灶”和痛点;努力将之打造成为农药绿色发展的“指南针”,通过对政策落实、行业管理和市场服务进行可视化展现,检验农药绿色发展的成效,有效避开发展误区和盲点;努力将之打造成为农药绿色发展的“助推器”,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农药绿色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整个农药的从生产到使用全链条的管理,应该说每个环节都有跟绿色发展相关的制度设定。当然这些实际上如何去落实,可能是未来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现实的任务。因为有些东西制度设计得很好,但如果得不到落实等于是空谈。

猜你喜欢

农药环节政策
政策
政策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助企政策
政策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