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走出去”海外观察
2017-11-21袁邈桐
文/袁邈桐
中国标准“走出去”海外观察
文/袁邈桐
标准竞争
进入信息时代,标准竞争是技术争夺市场与产业主导地位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或区域市场,标准竞争及其战略都是致胜的关键因素之一。谈竞争,必须研究对手,在相关法律规定框架下,标准竞争虽不见硝烟,却可以达到差别效果,包括取代竞争目标完全占有市场,或与对方技术兼容乃至和对方技术共存,共享市场。标准竞争的成败关联到国家的工业、商业、产业格局乃至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经济安全,既体现了综合国力,同时也是一国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部分。
在我国,国内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关税的总水平逐年降低,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制度等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相关产业和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自海外竞争者的冲击,而通过标准和技术法规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则能够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国际方面,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通过调整经济规则以及使用政策法规工具削弱中国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脚步也表示出了持续关注。
什么是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某种活动或活动的结果提出要求、规定、指导或定义,可以反复使用,能够保证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在特定领域内达到最佳效果。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影响分布在生产活动、经济行为、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商贸往来、社会治理等现代文明体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治理的工具之一,应用得当,则能够积极推进社会发展。什么是技术标准?
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称为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技术系统的既定规范或要求。通常是规定统一的工程或技术标准,方法,流程和实践的正式文件。技术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遵守的习惯,惯例,公司标准等通常被称为事实标准。在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性质。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则属于推荐性标准。
中国标准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另外,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什么是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可供全球参考和使用。其中最突出的组织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国际标准是在国际贸易中克服技术障碍的有效办法。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行业或企业层级的技术规定和标准。当拥有大量用户群体的多个工商业团体聚集在一起尝试国际间合作时,彼此的技术标准若不能兼容即会引发技术障碍,这时,采用国际标准就是防止和克服此类问题的有效方式。
国际标准可以联通世界,协调发展。标准体系为产品,服务和系统提供世界级的规范,以确保质量稳定,产品安全和高效生产,能够成为促进国际贸易的切实手段。
ISO已经发布了21842项国际标准和相关文件,涵盖了从工业制造到食品安全,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几乎每个行业。可以说,ISO国际标准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国际标准可以通过直接应用或修改国际标准以适应当地条件的过程来使用。采用国际标准导致制定与国际技术内容大致相同的国家标准,但可能具有由于外观,使用符号和测量单位的编辑性差异;以及由于基本气候,地理,技术或基础设施因素引起的政府法规冲突或行业特定要求导致的差异,或给定标准机构认为适当的安全要求的严格性差异。所以,ISO/IEC导则21-1981(E)中规定,一般采用六种方法将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订入(编入)采用国国家标准。
1. 认可法:由国家标准机构直接宣布某项国际标准为国家标准,其具体办法是发一认可公告或通知,公告和通知中一般不附带国际标准的正文,也不在原标准文本上加注采用国家的编号。
2. 封面法:在国际标准上加上采用国国家标准的编号,并附一简要说明和要求,如说明对原标准作了哪些编辑修改,以及如何贯彻等要求。
3. 完全重印法:将国际标准翻译或不作翻译,采用原标准标题,重新印刷作为国家标准,并可在国际标准正文前面,加一篇引言,作一些说明或指示、要求。
4. 翻译法: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译文,可以用两种文字(原文和译文)或一种文字出版,采用时,也可在前言中说明被采用国际标准作了哪些编辑性修改,或作一些要求说明。
5. 重新制定法:根据某项国际标准,重新起草国家标准,即把国际标准"熔入"国家标准之中,或作层次上的修改或作结构上的变动,但一般要保留国际标准的主要指标,或基本上保留原结构格局。
6. 包括与引用法:制定国家标准时,完全引用或部分引用国际标准的内容。根据国际标准的"包容"情况及专业深度,制定国家标准时,可以选择相关部分进行贯彻,其余部分不贯彻;也可包括其国际标准的一部分,其余根据需要补充新的内容和指标。
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是基于包括企业,用户,利益集团,标准组织和政府在内的不同方面的共识来实施和制定技术标准的过程。标准化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兼容性,互操作性,安全性,可重复性以及保障质量。
标准的制定和类型按使用范围划分有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会审查,ISO理事会接纳国际标准并由中央秘书处颁布;国家标准在中国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称为标准化,中国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授权,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行业协会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主管,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各自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中国标准“走出去”
今天的国际技术标准在产业互联互通之外的另一层意义是作为市场先导的标准竞争功能。作为国际产品竞争的前提,国际标准往往与专利技术深度捆绑,合并形成能够先发制人,塑造产业,形成市场和控制市场的利器。所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国际标准话语权,就意味着取得了一部分市场决定权。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产品出口、技术出海,角逐全球市场,都属于国家经济利益竞争中的常规操作,国际技术标准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产业都起着前导规制作用,当下话题之一的5G技术标准之争,就直接指向全球版图下的市场份额划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经过国内外市场的洗礼,对专利保护和知识产权开发应用的理念日渐成熟。2005年,国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成立,吴仪副总理担任组长,知识产权上升到我国国家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标准化进程中不断取得惊人成就。截至目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超过10万项,企业标准超过百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尤其在通信、高铁、特高压、电动汽车等领域,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在数字电视领域,中国数字电视DTMB标准成为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标准后,已被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带动了中国多个数字电视品牌产品走出国门。如今,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明显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国际标准的竞技场上,欧盟、北美、日本等西方国家的长期积累形成了自然垄断的优势地位,中国则被称为 “后入场的新赢家“,面前的机遇与压力并存。
2016年9月12日,习近平主席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贺信中指出:“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标准化进程是一个历史进程,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发展议题。对在“走出去“的中国,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 推动中国标准、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服务,中国品牌立体化进入国际市场,形成文化软实力之外的科学软实力,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意义,不止于标准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