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强力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
2017-11-21郝一瑄
◎文/魏 靖 董 锴 郝一瑄
汉中市强力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
◎文/魏 靖 董 锴 郝一瑄
2016年以来,汉中市紧盯争创全省基层党建示范市目标,牢固树立“抓一流党建、促追赶超越”理念,通过实施七个全面过硬工程,有力提升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水平,全市2785家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从33.7%上升到59.8%,549家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从60.5%上升到77.9%,初步实现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发展有效融合、互促共赢。
突出问题导向,现场观摩会诊促提升
2016年8月份以来,通过逐县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诊会,对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把脉问诊”,力促提质扩面。现场会按照“两随机三必看”的要求,即线路随机、参观点随机,省市暗访点必看、县区党群活动中心必看、三星级以上非公企业必看,全市先后观摩会诊各县区党群活动中心11个、非公企业56个、社会组织58个。随后,在大会上向县区委反馈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市委领导做点评讲话、提出整改要求,各县区委书记当场表态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倒逼党建主业主责落实和突出问题的解决。
紧盯问题不松手,对观摩会诊提出的问题,采取清单管理、督查跟进、整改成效结果运用的环环紧扣式整改模式,分县区建立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全市共梳理各类问题863个,已整改845个。
突出机制建设,构建齐抓共管合力
成立了市工商局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将统战、工商联、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领导纳入党委委员,有效融合了部门管理服务职能与抓好非公、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工商和民政部门主动作为、其他成员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市工商局非公经济组织党委通过资源整合、场所共用、建立标准化专业市场党组织活动阵地,培育了一批“小个专”党建典型,并在全系统推行了非公党建提醒承诺制度,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申报“星级经营场所”“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相挂钩;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推行了党建与社会组织管理“三同步”制度,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同频共振。
坚持以经费保障推进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了党建工作经费财政保障制度,每年市县财政至少列支500万元,对每个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给予1000-5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建立了党建经费基金制度,通过返还党费、企业和社会组织列支管理经费、党员捐助等办法,保障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有钱办事”。各县区根据实际,拓展了党建经费筹措渠道,2016年以来勉县向243个非公和社会组织拨付党建工作经费28.4万元;汉台区、宁强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30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每户拨付1万元;佛坪县为每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拨付活动经费2000元。
突出“有效”覆盖,强化党组织“三力”建设
紧紧抓住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在提升“有效”覆盖上,推行了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职业水平认证管理工作,推动履职有目标、工作有考评、责任有落实,2016年共认证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125名;推行了非公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负责人评优树优审核把关制度,把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出资人、负责人评先树优的重要标准,给予“四优先”待遇;推行了党建工作综合考核制度,促进党建指导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党员发展指标向非公企业、社会组织适当倾斜强化队伍建设,选派88名综合素质好、熟悉党务工作、懂经营、会管理的“第一书记”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强化工作指导;推行了“三支队伍”轮训制度,强化对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培训提升,2016年共举办非公和社会组织培训班61期,培训4000余人。
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开放服务、规范管理”的思路,全市共建成7个园区、22个县区党群服务中心,引领非公企业“党建强、发展强”。2016年前三季度,全市各类园区实现产值41.3亿元,增长12.1%;19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5亿元,增长7.4%;汉中经济发展在追赶超越中不断提升,增速已跃居全省第3位、稳居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