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全域旅游新时代

2017-11-21徐海星

当代贵州 2017年45期
关键词:黔南全域旅游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海星

迈向全域旅游新时代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徐海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黔南提出实施大旅游战略行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山地特色旅游综合目的地。

发展全域旅游是迎接大众旅游时代、释放黔南旅游资源潜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发展全域旅游,黔南有着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在自然资源上,有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茂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贵州滩”地质奇观;在人文上,有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独特的三都水族文化;在区位上,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中原”的独特位置。

立足自身特点,黔南提出“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构建“123”旅游发展框架体系,着力打造三大旅游精品版块,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使旅游成为新经济的融合剂、催化剂和推进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

注重全景式打造。按照景区标准统筹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处处皆景点,全域可旅游。坚持自然景观游、民族文化游、天文科普游“三游”并重发展,加快发展民俗游、乡村游、生态游、健康游、运动游等新兴旅游业态,重点打造“泛荔波旅游休闲度假区”“国际天文地质综合旅游区”“中国山地休闲旅游精品版块”,建成瓮安千年古邑、龙里双龙镇、贵定四季花谷等20个景区(景点),形成“抬头能看宇宙奇,俯首可观大地绿,倾耳即闻天籁音”的旅游新格局。

注重全产业发展。全域发挥提倡“旅游+”的发展思路,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跳出旅游看旅游、抓旅游,使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生产要素对整体产业布局的导向作用,推动旅游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小城镇”等,以旅游带动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大,促进旅游“接二连三拉一”,丰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注重全社会参与。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既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要让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既让游客玩得顺心、放心、开心,又要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黔南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城镇化建设,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全域旅游聚集人气商气财气,带动现代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美丽乡村,促使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

注重全方位服务。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黔南统筹推进高铁站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集散、自驾租赁、旅游营销等功能。加快“畅通旅游”工程建设,确保3A级以上景区旅游公路达三级以上标准。全面推行“慢游计划”,构建城市、景区、乡村三大慢游支撑体系。提升和发展高星级酒店,加快发展乡村客栈、民宿等新业态酒店和汽车露营地。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黔南抢抓省第十二届旅发大会召开机遇,坚定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追求旅游业“好花更红”,助推全省旅游“井喷式”增长。

(责任编辑 / 李坤)

猜你喜欢

黔南全域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谱写赶超跨越、繁荣发展新篇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山水黔南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