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作为推进产业扶贫
2017-11-21岳振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岳振
积极作为推进产业扶贫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岳振
作为脱贫攻坚根本性工程,产业扶贫的核心是遵循市场规律,通过产业培育,实现地方优势资源价值最大化变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人群生产性收入。
在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扶贫工作站的办公室里,贫困户家庭档案被整齐地放在墙壁柜里,办公室外过道墙上,脱贫方式、目标等被清楚地标示出来,这意味着即使在非贫困县的都匀,大扶贫也是不容轻视的政治责任。不能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都匀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强化贫困群众兜底保障,促进易地搬迁扶贫和产业扶贫,不遗余力决战脱贫攻坚、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小围寨各里村独特的山地草原自然条件,成为发展生态养殖业的理想之地。尽管养殖业规模不大,但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强劲有力。各里村村民成立了一个肉牛养殖合作社,一些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扶贫资金入股、就地打工等方式,在合作社取得股息以及劳动收入,逐渐摆脱贫困。
各里村生态养殖实践,生动呈现了都匀脱贫攻坚中“抓产业扶贫就是抓产业发展”的决策思路。在类似各里村这样山高坡陡、偏远艰苦之地,谋求小康富裕的生活,向自然要财富,确有可行之处。
在绿色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环境中,只要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拓展现代农业产业成长空间,绿色农特产品“泉涌”就会成为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动力源。都匀的产业扶贫,正是基于这样的路径思考,把区域特色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大力发展种养业,培育茶旅一体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易地搬迁与产业扶贫融合发展等,帮助一大批贫困户奠定了就业增收根基。
划分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部门联动、合力保障产业扶贫,都匀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大扶贫战略行动,高标准严要求,想方设法发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业、生态食品加工业、生态畜牧业、特色作物种植业,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有效途径,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或间接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为攻坚深度贫困创造着长足的产业动力,促进各贫困地区特别是极贫乡镇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也需要精准。首先在产业选择上要精准,需要分析清楚当地资源禀赋、摸清市场状况,推出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品。特别是在扶贫重点产业领域即农产品培育中,更是需要精准施策,把握住农产品的地域特色,及时了解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才能持续不断地把农特产品推出去。都匀茶旅融合发展,正是在市场需求变化中谋求“提质增效”,从以前单一的茶叶生产销售,转变为现在以茶产业、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旅一体化模式,与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百姓从中受益颇大。
对于身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深山的穷困百姓而言,易地搬迁扶贫开辟了一条幸福大道。易地搬迁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大迁移,更为根本的是生产方式的大变革。移民的就业途径从传统农业生产,转移到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始了“市民”的生产生活。以产业为支撑,易地搬迁才能“搬得出、稳得住、会发展、能致富”,没有产业发展提供的就业,移民看不到希望,就“稳不住、不能富”。
作为脱贫攻坚根本性工程,产业扶贫的核心是遵循市场规律,通过产业培育,实现地方优势资源价值最大化变现,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人群生产性收入。这涉及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在产业培育上进行总体布局。而当务之急,是需要在现有产业体系当中开凿扶贫道路,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提供就业岗位,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以保障生计无忧、走向富裕。
在都匀绿茵湖产业园和金恒星移民搬迁点,通过相关就业培训,一部分贫困群众变身为产业工人,增收致富的根基得到有效夯实。整体而言,在都匀产业扶贫与易地搬迁扶贫融合发展模式中,除通过培育现代农业提供就业促进增收,从停车场收费员、家政服务员到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都有移民身影,很多久居深山的农民百姓,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他们的贫困,正在变成历史。
(责任编辑 / 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