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老兵”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17-11-21邓全生余学平
□ 邓全生 刘 军 余学平
“葡萄老兵”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 邓全生 刘 军 余学平
他是村民口中的“葡萄老兵”,12年前结束军旅生涯后,主动放弃安置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种植葡萄,实现个人致富,也让村里的村民共同致富;他是众人口中的“余老师”,将“掘金”技术传授给大家,解惑村民的种植问题,现场指导村民搭葡萄架、选种子等管理技术。余顺勇把致富的目光瞄在了脚下黝黑的土地上,发展起葡萄产业。
一直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们走进南昌经开区桑海产业园玥洋葡萄园,在一个标准化的种植大棚里,一串串新鲜饱满的葡萄映入眼帘,或紫或绿,犹如串串宝石,格外显眼,微风吹来,阵阵果香扑鼻而来。在挂满果实的藤蔓下,游客们有的在采摘葡萄,有的在品尝美味,有的在拍照发朋友圈…… 葡萄园负责人余顺勇正在和妻子一起,熟练地采摘、整理成箱。“这些都是顾客打电话预定了的,中午前就会运出去。”望着如繁星点缀枝头的葡萄,肤色黝黑的余顺勇笑得合不拢嘴,“上午来了三四拨人来采摘葡萄,下午的人会更多。”忙碌中的余顺勇时不时地会接到顾客电话,询问采摘葡萄等相关问题。
余顺勇1993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余顺勇结束12年的军旅生涯,主动放弃安置回到家乡樟坪村。“看着村里的荒山草地,他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余顺勇说,当时家里人是一点都不理解他,特别是哥哥骂他怎么会从土里出去了又爬到土里来,“虽然累点,但我一直都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为了将家乡的荒山打造成一片果林,在桑海产业园相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余顺勇毫不迟疑把一片荒山承包了下来,凭着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毫无怨言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他先后种植了水蜜桃、柑橘、胡柚等果树。种植果树技术很关键,对于毫无种植经验的余顺勇来说,注定不能一帆风顺。就这样,几年折腾下来,余顺勇没赚到钱不说,把自己转业安置费也花光了。可是纵然撞了南墙,余顺勇还是不愿意回头,他认定做的事绝对不能轻易放弃,这个时候他发现外地的葡萄在南昌卖得不错,又决定种葡萄。种植葡萄初期,由于不懂技术,控枝、施肥、下药,种出来的葡萄只有拳头长一串,颗粒又小,根本就没有人要。
困难面前,余顺勇没有倒下,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经过多方打听,余顺勇终于在福建找到了一个愿意教自己葡萄种植技术的张师傅,而他也不辞辛苦,多次南下福建学习技术。由于勤恳好学,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余顺勇就从对葡萄一无所知变成葡萄专家。“潜心钻研葡萄种植技术,为的就是一颗葡萄入嘴时的甘甜。”余顺勇笑着说,正当他决定重新开始时,远在深圳打工的妻子也决定回来跟他一起种葡萄,“有了妻子的支持,给了我极大的鼓舞。”靠着学来的技术,种植葡萄的第四年,余顺勇终于迎来了大丰收,不仅葡萄颗粒饱满、颜色好看,而且糖度高。
大家富才是小康路
这些年来,从葡萄的口感、口味到果皮的厚薄,余顺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种植水平。从5亩地发展到现在300余亩的规模,余顺勇的葡萄“掘金路”越走越宽。在余顺勇和妻子的细心打理和共同努力之下,葡萄产业方面已经小有成就。他们所种葡萄销往市内各大超市及水果摊,年均收入30余万元,小小葡萄铺就了他的发家致富路。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小康之路。”余顺勇致富不忘引领村民发展,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将“掘金”技术传授给大家,坚持手把手现场指导村民搭葡萄架、选种子、打药等管理技术。
村民余宗俭是刚开始种葡萄的新手,对病虫害防治还不是很懂,在我们采访余顺勇的间隙,就迫不及待拉着他到自己的果园看一看。村民余孔浪在余顺勇的悉心帮助下,种植葡萄的路走得很顺,现在年收入也有十万以上。
作为一名“葡萄老兵”,余顺勇带领村民种植葡萄的理念是绿色、环保、无公害。在施肥上,他坚持施有机肥,不断提升葡萄品质,延长采摘期。余顺勇表示,明年他和村民要好好“伺候”这些葡萄架,尽量让每颗葡萄达到10至12克,一串要达到两斤左右,往“乒乓球”精品葡萄方向发展,带领大家努力打造出具有江西特色的葡萄品牌,让村民种植的葡萄香飘万家。
“这里的葡萄很甜,颜色好,颗粒均匀,跟市场上卖的味道不一样……”前来采摘的徐先生一边吃着葡萄,一边兴奋地说,“我是听朋友介绍说这里的葡萄很好吃,所以带着爸爸妈妈还有孩子们一起来了。”徐先生表示,这一趟来对了,不仅能吃到绿色健康的食品,还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和在超市、水果店购买葡萄的感觉完全不同。
如今,余顺勇承包了村里的300余亩山地,联合几个村民成立振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种植葡萄,还种植了无花果,努力在果树种植、水果销售、家禽饲养销售等方面为社员提供信息和经销途径,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诺言,带动村里村民共同致富。
邓全生,南昌市委组织部;刘军、余学平,南昌市经开区桑海产业园。
■责任编辑: 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