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卉产业:海南“美丽经济”大蛋糕

2017-11-21熊安静陈放

今日海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花卉海南产品

文|熊安静 陈放

重点产业

花卉产业:海南“美丽经济”大蛋糕

文|熊安静 陈放

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并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热带水果、花卉、冬季瓜菜、南药黎药和特色养殖等优势品牌,推动农业向高品质、高效益、高产量转型。今年5月19日,省长沈晓明对该产业做出批示:海南是著名的四季花园,花并不多,“天然温室”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也没有发展为产业优势。“天然温室”能否用来发展花卉产业?花卉产业能否推动农民增收?如果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海南的花卉产业就大有可为。

花卉产业由于其自身的鲜明特点,被形象地称为“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水、物种资源充沛,为各类花卉尤其是热带花卉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大温室”,是发展花卉产业的“黄金宝地”。建设热带水果和花卉基地是中央赋予海南建设热带农业五大基地之一。对海南而言,花卉产业既是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更是推进百镇千村、生态文明和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因此加快发展壮大花卉产业,对海南推广全域旅游、早日建成全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花卉产业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重要抓手

一、花卉产业使海南景色添美。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不仅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也是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最大优势。花卉产业的发展壮大,使“百花盛开”融入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金字招牌,有效扩展了海南生态优势的范围,丰富了生态优势的内涵,为秀丽风光增添了新的美丽元素。琼海龙寿洋花海、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花卉大世界等一批旅游景点先后建成开放,独特的花海景观受到了游客好评。临高、万宁等市县将花卉生产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不仅打造了一批错落有致、秀色可餐的园林乡村,而且实现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协同共进。

二、花卉产业让海南经济更好。近年来,海南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基础不断巩固。花卉种植面积已经从最初的几千亩发展到2016年的12.8万亩,种植品种包括兰花、菊花、莲花、月季、棕榈类等上万种,仅兰花栽培品种就将近500种。截至2016年底,全省花卉年销售额19.9亿元,共有各类花卉企业780家,从业人员达5.4万人,花卉产业年产值达到35.1亿元,包括散尾葵在内的海南鲜切叶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同时,产业类型从最初的以观赏苗木为主,逐渐过渡到鲜切花、盆花、盆景、花卉食品加工、花卉育种等多个领域,花卉产业效益日渐突显。

三、花卉产业促海南活力焕新。花卉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助推了海南经济发展,也大大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海南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省内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在45亩以上的大中型花卉企业共有203家,各地还涌现了一批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生产领域涉及花卉种植、深加工、旅游、物流、会议会展服务、零售、设计施工等。例如,兰花龙头企业三亚柏盈热带兰花产业有限公司联合科研机构,研究开发了兰花工艺产品、兰花茶、兰花香水、兰花美容及保健产品等,并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AAA级景区三亚兰花世界;三亚圣兰德花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则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AAA级景区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并开发了玫瑰花茶、玫瑰服饰、玫瑰化妆品、玫瑰饼等系列产品。

当前海南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海南花卉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不断趋好,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更有不少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整体规模弱小。2016年,海南花卉种植面积12.8万亩,总产值35.1亿元;而以“滇花”著称的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132.5万亩,总产值463.7亿元。海南无论是规模和产值都不到云南省的十1/10。不仅如此,在鲜切花方面差别更大,2016年,云南省鲜切花销量达到100.7亿枝,连续23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销量的70%左右;而海南鲜切花销量约为1亿枝,占全国销量的比重不到1%。

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十二五”期间,海南累计育成花卉新品种仅20个,与云南省等国内花卉产业强省品种“百花争艳”的景象相差甚远。不仅如此,海南花卉生产标准也严重缺失。目前全省形成一定规模的鲜切花(叶)产品中,只有兰花有鲜切花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他诸如东方市的神马白菊、乐东的金钱树、三亚的热带玫瑰、五指山的红掌、海口的棕榈类绿叶植物等均没有鲜切花(叶)的地方标准,企业生产完全是按照出口商的出口标准或自身积累的种植经验来判断。

三、物流体系落后。海南四面环海,但港口小、散、弱问题明显。据统计,2015年海南“四方五港”(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和清澜港)累计货物吞吐量为13065.58万吨,不到同期深圳盐田港的2/3。花卉作为特色农产品,对物流条件和时效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海南港口建设普遍滞后,使得花卉企业只能选择陆运或空运等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花卉产品的运输成本。以东方市的神马白菊为例,企业将10万枝鲜切花从越南海防港装船,用冷链集装箱海运至上海,运费约为400美元(约合2755元人民币),但如果从海南东方市经陆运至云南昆明,运费约为1.6万元人民币,而距离只有海防港到上海港的一半左右。海南在花卉种植方面的气候、环境、土地和人工等优势,几乎被高昂的运输成本冲减。

四、政府配套保障缺失。首先,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严重缺失。在行业规划方面,《海南省“十三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仍然处于起草阶段,全省花卉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布局和科学指导;在过海通道方面,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花卉产品至今没有纳入农产品“绿色通道”,花卉产品过海仍需按一般货物交纳过海费用,增加了花卉产品物流成本;在标准认证方面,林业部门规定对直径超过10厘米的花卉苗木,一律按照林木对待,在出岛时全部要求办理林木采伐证和运输许可证,造成花卉产品与林木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刀切”,导致企业为跑审批手续苦不堪言。其次,规模化交易场所建设滞后。目前海南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较大规模的花卉交易市场和能及时反映全省花卉供求关系的交易信息平台,致使多数花卉从业者不得不单枪匹马赴岛外开拓市场,由于缺乏对岛外花卉产品的交易行情、质量标准、需求状况等信息的及时了解,导致产品供需失衡。由此,不仅花卉产品被普遍压价,而且容易引发低价恶性竞争。此外,政府扶持政策存在缺位等问题,尤其是不少市县花卉企业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甚至有部分企业落户长达10年还未解决通光纤等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实在难以想象。

树立“王牌”意识,推动花卉产业做大做强

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用“王牌”来定位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强调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就必须以报告精神为指引,从塑造“王牌”的角度思考、发力,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真正将花卉产业打造成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标杆和典范。

一、尽快完成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工作。首先,要尽快出台“海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全省花卉产业加快发展,尤其是引导五指山、保亭、白沙、琼中4个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借助高海拔、低纬度、日照充足、受台风季影响较小等优势条件,做大做强花卉产业,降低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其次,要明确将花卉产品纳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切实降低花卉产品出岛成本。再次,要规范和简化花卉产品出岛的有关政策,避免政策“一刀切”对企业造成的不必要困扰。最后,适时启动花卉产业立法工作,确保产业发展于法有据。

二、加大扶持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设立全省花卉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产业人才和花卉品种、企业引进等方面进行资金扶持,撬动民间资本,为花卉产业加快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对花卉产业协会的支持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委托、政府授权等方式向花卉行业协会转移部分权力和职能,使行业组织在配合政府做好花卉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与等级评定、职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花卉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形成政企合作共同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尽快制定出台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从产业发展战略、人员培训、网点规划等方面扶持产业加快发展,同时鼓励支持各市县结合实际制定符合本市县特点的具体优惠政策和措施。

三、加大科研力度,提高花卉科研实力。一方面,要组织科研力量对全省各市县的土壤、水源、气候等因素进行定向研究,科学谋划发展花卉产业的最适宜品种,挖掘比较优势,做到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人才,要借鉴“四好”人才引进办法,广聚花卉人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切实提升全省花卉科研实力。

四、发挥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要切实借助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选择若干个在海南已有一定规模和品牌效应的花卉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定向扶持,同时也可主动引进云南等地的花卉产业龙头企业来琼投资发展,争取尽快实现海南花卉企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目标。

五、促进融合发展,拓展产业链条。首先,抓好“花卉+旅游”,以打造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发展为指引,结合“百镇千村”工程建设,建设各类主题的“鲜花小镇”“鲜花村庄”,丰富“全域旅游”的元素。其次,抓好“花卉+现代物流”,结合全省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突出路网、四方五港、“东西南北、两干两支”机场建设,加快构建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相协调的现代立体交通系统,完善陆岛、岛内、国际三大物流通道,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高效联运。再次,抓好“花卉+互联网”,拓宽花卉产品消费渠道和销售范围。鼓励花卉企业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开发网上营销、在线订购、电子支付、产品鉴赏、顾客点评等服务功能,实现花卉产业销售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建立政府与社会紧密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在企业投资、市场运行等方面提供信息引导服务。最后,抓好“花卉精深加工”,提高花卉产品附加值。花卉产业发展应着眼于高标准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一方面可考虑与美容健康产品开发相结合,不断开发绿色、环保、健康、养生的花卉美容和健康产品,如玫瑰、兰花精油都已成为绿色高端美容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另一方面,可考虑结合美食、养生等特色需求来发展。充分依托海南绿色生态资源优势,选取药食两用的特色化可食用花卉产品,在养生和餐饮上多做文章,不断开发绿色、环保、营养、健康、养生的花卉可食产品,进一步提升海南花卉的影响力。

六、注重导向,精准对接市场。一方面,要精准对接市场。深度细分市场,选好重点发展方向,实现岛内与国内外市场无缝对接:既注重引进和加快发展普通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大众化产品,加速扩大规模效应,如抓好热带玫瑰品种的种植推广;又着重发挥比较优势,在热带花卉、花卉种苗生产等优势领域下大功夫。另一方面,要整合优化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整合优化企业和科研机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同时利用海南在全国鲜切叶和热带观赏苗木市场上已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借鉴利用鲜切叶和热带观赏苗木等市场资源,推动海南鲜切花等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花卉海南产品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