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型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7-11-21傅俊
傅 俊
高职院校不仅仅是承接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人才聚集地,还是创造知识及培养职业型人才的摇篮。这是由现代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和社会功能所共同决定的,同时也是经济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知识经济形态是高度智能化的经济形态,它形成的前提是有大量具有创新力职业力的人才。知识经济形态必将成为将来社会文化的基础构成,职业型人才将成为国家以及市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构成。
一、何为职业型教育
职业型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个体施加的教育或影响,使学生个体成为善于发现和认知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看待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独立个体,使其能掌握蕴含的规律、具备相应的能力,为成为职业型人才奠定优秀的基础素质。
职业型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其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职业型教育的核心点在于培养创新精神,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前提,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建设,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和个体意识。
职业型教育过程并不是受教育个体消极被动的接受和被塑造的简单过程,而是要充分发挥被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令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个体的主动追求和探索、不断认识、完善自我的过程。在授课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及付诸于实践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职业型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缺乏开创性的科研成果及重大的技术突破。陈旧的教育观念主要特点是:教育场地的封闭型、知识教育的重复型、授课内容的记忆型与教师讲学的专制性和统一性。陈旧的教学观念与现代职业型教育所主导的教育开放型、思维创造性与思辨型、过程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论多样性的理念相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与实际业务脱节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严重脱离实际,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教材内容十分老旧,毫无新意,没有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许多毕业生学无所用、用非所学,就业不对口,偏离所学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占半数及以上。即便没有改行,坚持所学专业的毕业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或实践后,均认识到高职院校所教的内容过于陈旧,这也是构成毕业后工作中创新能力差的因素之一。
(二)教学模式上仍注重传授理论知识。
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基本没有改变,仍然是统一的教材和标准化的考评方式,注重知识的课堂传授和学习记忆。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灌输式教学依然占主导地位,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以填鸭式为主。由于灌输式教育的局限性,教师只能按照教学进度表向学生灌输现有知识,学生无法举一反三和独立思考,在学习方法上,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无法活学活用,导致学生表现不积极,临近考试时背诵或者记忆教师讲过的东西通过期末考试。试问,现行这种教育方式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考试内容以考理论知识为主体。
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佳绩,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考试成绩也大都名列前茅。我国现有评价体系还是以知识掌握的情况为尺度,是以学科分数为考评标准,学生学习目标还是在考试中考第一,在比赛中夺冠军。现行考试还是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在闭卷背景下学生自然必须要靠死记硬背,考试考核记忆能力,并非创造性,职业型,思考性,这些都妨碍了职业院校学生对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
三、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型教育在教学上的建议
社会需要富有创造能力人才,高职院校必须为社会提供这种人才。那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应该怎样改革?要实现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路,必须破除陈旧的教育理念。
(一)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是授受形式的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基点是讲授,目标是知识的传授,是以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或者不存在学生的参与。效果则是以学生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为预期。在这种形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掌握的也只是从教师得来的间接知识,得到的并不是全面的、经过检验的知识。
教学理念的创新基本点不能仅仅只是讲授,而必须是实践。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只是知道,而是知行合一,要经过社会和市场的检验。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单独的活动,而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考核效果必须是以学生能否实践,能否通过市场和社会的检验为准则。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学生所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全新的感悟,从而上升到知行合一的层面上。所以,要推进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用实践教学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二)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大多存在体系过旧的问题,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首先要删减陈旧的、过时的内容,及时增加新的技能点,不断引进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学科前沿,包括专业学派以及市场、社会的新动态。
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教育里存在一个教育误区——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均已成年,无论身体还是心里均已成熟,讲授方法无关紧要。但事实上恰恰相反,要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要主动引导学生独立获取技能的能力。
以我校物流管理课程 《国际货运代理》为例,学生不仅仅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教育知识,还有广州赛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培训,在学期结束后学生还将接受企业的业务培训。课程打破了学期制,改为半年制,学校课时和企业课时达到160多节。通过开放性、职业型的教学,学生的专业水准已经远远超出只在课堂上学习的学生。但是这种模式对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要求很高,只具备理论教学能力的教师难以实现,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合作办学,或者直接聘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
(三)修正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探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职教的发展,要赋予其新的内容。教书育人是所有在职教师的本分,教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教师”的角色,同时也必须是学生的“素质导师”,教师不仅需要精心教书,同时还必须精心育人。
教师是个常育常新的职业,高职院校教师所教授的是专业,而专业都处于继续往前发展的过程,很多新技能新观念可能会打破以往的常规,所以,高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具有怀疑精神以及创新精神。
(四)学生评价标准的创新
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标准不全面,更谈不上创新。所以,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比如:考核学生可以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综合评定。用更合理的评价标准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兴趣。
[1]杨国祥.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镇江高专学报,2009,(4).
[2]李昌群.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均衡、内涵发展纪实[J].改革(创新教育),2007,(10).
[3]刘家丰.素质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1.
[4]洳河.发掘你的创造力[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