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自身原因分析与培养对策研究

2017-11-21

老区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科研究生现实

韩 柱

在哲学视域,问题一般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实际矛盾和理论难题。[1]解决问题是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问题本身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的价值。发现问题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知识增长的基础。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通过集中授业所学的知识不可能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因此要将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培育的中心任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问题的两大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我们面临的问题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类,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理论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提供认识问题的立场、视角和方法,解决的是“怎么看”的问题;现实问题主要是实践问题,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这两类问题的直接来源是有区别的,理论问题主要来源于理论本身的逻辑关系是否自洽,来源于不同理论之间的冲突和诘难,来源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反差,它主要是理性的、抽象的、一般的;现实问题主要来自于我们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它往往是感性的、直观的和具体的。理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首先需要深入实际、掌握情况,需要深度体验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联系在一起,现实问题的思考需要提升到理论层面,才是彻底的和能说服人的,现实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问题的思考需要立足现实和关照现实,研究成果需要回到现实、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其价值与威力。这两类问题的提出都需要强烈的问题意识,就是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抓住问题,具有强烈的怀疑、反思和批判精神,通过深入的分析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不强的自身原因分析

马克思曾说过:“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2]当前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不强,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多数文科研究生缺乏生活实践和社会经验。很多硕士研究生从学校到学校,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和独立生活,对生活和人生缺乏深刻体验。“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实际生活过程”还在他们的“意识”之外。正如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与之相同的是:世界上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受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影响,当代硕士研究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他们真正关注的主要是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那部分内容,“知道的很多,关心的很少”这一现象较为普遍,很多社会问题还处于他们的视野之外。受大众传媒浅层次、感性化、碎片化、娱乐化的影响,较少系统阅读经典著作和进行独立的理论思考,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与学术研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相当一部分文科研究生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研究之前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研究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除了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动力。这个动力主要源于研究本身的价值,研究的价值在于问题,问题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的重要性,对于问题价值的认知是研究持续进行的元动力。由于社会与人的复杂性、变动性和差异性,文科专业较难进行准确的定量研究,它的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意义,但并非确定不移和立竿见影,这就容易导致对研究本身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导致信心动摇或犹豫不前。

再次,一部分文科研究生对待现实的态度缺乏主体精神和担当精神。相当一部分文科研究生将现实理解为只能默认的事实,而不是需要改造的对象。他们对身边的问题习以为常、顺其自然和见怪不怪,缺乏深入分析和根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他们期待的是强者或高手的出现,或者这些问题随着时间自然得到解决,而不是主动面对和破解这些问题。不自信、无力感和随大流、搭便车的心态,制约了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他们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对社会问题缺乏兴趣。另一方面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造成研究生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认同下降。

最后,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薄弱,导致抓住问题和破解问题的能力不足。部分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但是却找不到深入问题和破解问题的路径,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度发掘,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缺乏必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他们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直观和常识层面,不能将实际问题提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发现和解决。他们习惯于用已知论证已知,这样论文就变成了“作文”,这就与研究有了本质的区别。

三、培育文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的主要路径

增强文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对目前的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重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重申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但是由于这些学科所起的作用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体和直接,不少社会成员还是习惯于将现代化理解为科学技术创新,将获取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作为学科和专业重要与否的唯一标准,文科经常被扣上“无用”的帽子。一些文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不十分清楚所学学科的意义和价值。

这就要求教师从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视角,讲清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社会和人的问题,如何用制度规范利益关系、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核心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保障和引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前提。另外,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新时代,人民对于公平正义、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也应当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在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创新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认识向前推进。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学科的前沿问题,知道学界目前正在研究哪些问题,哪些问题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术生长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前提,是对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而扎实的基本功是创新的前提。

学习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真正的学习必然是面向问题的学习。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的转化。培育文科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有知识都是对问题的认识和解答,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应当交代清楚当时人们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这种解释和解决的方法是最佳的,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结论,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的转化。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善于从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中引出问题,围绕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过程,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提问,将知识还原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将发言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三)充分发挥导师作用,加强学术交流,围绕问题展开学术研究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往往与导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导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实际能力和学术兴趣的基础上,激励学生的学术热情和理论勇气,帮助学生明确和熟悉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并为其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和学院应当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导师的积极性,督促其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关注研究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直面问题的,直面问题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传统”。[3]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提倡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开展经常性的学术讨论,就本学科的重大问题和基本问题进行深度交流。通过组织课外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以共同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心,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开展深度交流。学位论文撰写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选题直接决定着毕业论文的质量,应当将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从学习中发现理论问题,在生活中寻找现实问题,将其作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研究。

[1]冯契.哲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双套.“问题意识”的深层意蕴[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0).

猜你喜欢

文科研究生现实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漫画:现实背后(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孙文科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