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孔组合钻床的工艺稳定性改造

2017-11-20宋亚林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主轴

摘 要:原深孔组合钻床的加工精度和刚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故障率高,工序尺寸经常超差,达不到精度要求。在分析了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后,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增强了传动效率,提高了主轴部分的刚性,整体的工艺稳定性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组合钻床;带传动;主轴;切屑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2.007

0 前言

某公司在生产中主要加工箱体零件,作为某工序的一部分,需要使用一台非标准的组合钻床加工箱体零件上的5个孔。该箱体零件单面多孔[1],材料为HT250, 5个孔位于箱体的同一侧面,其尺寸和分布位置如图 (a)所示。图1中K1、K2、……K5分别为5个孔的中心位置,孔径为Φ5±0.31mm,每孔深度50mm,每小时加工50件。主要技术指标是精度应达到IT8-IT9,表面粗糙度为Ra3.2-1.6。

在使用原深孔组合钻床[2]加工时发现,机床[3]自身的性能不稳定,无法正常生产。

1 原组合钻床需要改进的地方

经过现场测绘,对原组合钻床工艺稳定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传动方式带来的问题。在原带传动方案中,使用多楔带,通过带传动方式,采用了一台电机的主动带轮来带动5个从动带轮,打滑严重, 5个主轴的动力不足。

(2)主轴的径向跳动问题。经过现场测绘发现,主轴径向跳动过大、其原因应为原组合钻床[4]的精度不够和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

(3)电机功率和转速不足的问题。原来的传动方案中,传动条件差,传动效率低,功率损耗严重,因而部分钻轴的功率不足。此外,由于要求加工的孔径较小,适当提高钻轴的转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工艺稳定性改造措施

(1)主要传动方式的改造。原传动方式中,一台电机通过带传动方式带动5个钻轴的转动,包角太小,而且采用多楔带,打滑严重,功率损耗大。改造方案中,采用了由3台电机,通过带传动方式带动5个钻轴转动的传动方式。即由两台电机各带动两个钻轴、另一台电机带动一个钻轴的传动方式,如图1所示。在改造方案中,电机Z1、Z3分别带动钻轴K1、K2和K4、K5;电机Z2带动钻轴K3。虽然带传动的包角仍然达不到120°的要求,但是,通过齿形同步带传动,尽量进行功率损失的弥补,可以提高传动效率,满足需求。

(2)电机的选择。在改造方案中,采用了三台三相异步变频调速电机来驱动钻轴转动。选择电机时,既考虑到原机床的电机参数及尺寸,又考虑到结构上的合理安排。其中,两台功率要求较高的,考虑到原电机为型号为Y132M1,新方案中采用QABP132S2A;另一臺电机的功率要求相对低,采用QABP100L2A。电机的位置安排如图1所示,Z1、Z2、Z3分别为三台电机的带轮轴心。为了提高转速,采用大带轮主动,小带轮从动的方式,大带轮直径Φ132mm,小带轮直径Φ75 mm,传动比约1比2,加快了钻床主轴的旋转。

(3)钻床主轴结构的改造。在原来的传动方案中,组合钻床主轴采用两处支撑。由于本身的精度不够和设备老化等原因,使得主轴的径向跳动过大,精度较低。在改造方案中,在对原有设备未作大改变的前提之下,增加了一处支撑,如图2所示。在图2中,轴承11、轴承套15、端盖17及支撑板16等零件为后来所加。为满足钻头的长度要求,重新选择了主轴深孔钻钻头。改造后的三支撑主轴,精度得到大大的提升。

在结构改造后,仍然采用深孔钻系统。在改造方案中,将原冷却液的储液箱也进行了改造,将储液箱的底部加焊底板,将箱底的平面改造成四周向箱底排污阀门倾斜15°的斜面,以便于沉淀物由排污阀门排出。

(4)进给部分的改造。改造方案中,将组合钻床的主运动、进给运动和控制装置组成一体,湿式切削。组合钻床动力头的进给传动方式,采用滚珠丝杠副来组成机械滑台,驱动动力源为伺服电机,以伺服控制系统来控制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带动动力头进给移动。改造后的组合钻床,进给速度稳定,有利于提高切削刀具的寿命, 钻通孔不前冲, 钻头不易崩刃,寻找故障容易,调整维修方便。

为了使各个部分的结构、尺寸有效统一,在改造中注意改造中,每一个被更换的零件,在型号尺寸上与原有零件尽可能保持一致。在材料准备、机械改装、布线、PLC编程、调试、验收等重要环节切实保障质量。对数控系统也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改造,实现功能完备。

3 改造效果与结论

设备重新改造后,精度指标能够达到IT8-IT9,表面粗糙度达到了1.6,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在改造过程中,既充分地利用原有设备,又合理地采用改造方案。在该组合钻床改造后的1年多时间里,运行正常,未出现问题,产品质量稳定,加工效率达到了每小时55件。实践证明,设备运行可靠,成本低,效率高,工作效率高, 该改造方案可在同类机床的设备改造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来明,林松,魏吴成.N485齿轮室单面多孔钻床设计[J].现代机械,2009(02):14-16.

[2]孟俊焕,冯瑞宁,王会.多孔单工位组合钻床主轴箱传动系统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5(03):15-19.

作者简介:宋亚林(1964-),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轴
龙门铣床主轴传动系统改造
立式五轴加工中心的主轴热误差测试及分析
一种机床立卧主轴头设计研究
数控车床主轴部件装配工艺分析
基于FANUC0i系统的多主轴控制研究
浅谈机床主轴的差异化特性
主轴组件对精密设备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
数控管螺纹加工机床主轴系统设计
全液压钻机动力头回转扭矩的计算方法
卧式车床主轴箱温升的影响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