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火电投资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2017-11-20范纹嘉许乃中周国梅张玉环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5期
关键词:火电超临界燃煤

杨 昆 石 峰 范纹嘉 许乃中 周国梅 张玉环

(1.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2.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北京 100035)

“一带一路”建设火电投资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杨 昆1,2石 峰2范纹嘉2许乃中1周国梅2张玉环1

(1.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55;2.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北京 100035)

“一带一路”倡议伴随着国际产能合作和中资企业“走出去”,对发展中国家的火电投资建设已成为我国境外投资的最主要产业之一。外媒对中国境外火电投资企业的负面报道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目的性,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敲响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警钟。本文论述了中国火电技术的优势和境外投资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一带一路”需加强火电等行业对外投资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火电;环境保护

1 引 言

2015年12月11日,纽约时报一篇名为《中国境外火电项目急速发展削弱其减排承诺》的文章报道,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越南三兴投资建设的火电工程项目二期建在了三兴幼儿园附近,火电排放的煤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孩子咳嗽不止。中国海外投资的类似火电工程,除了影响全球变暖、地区用电增加外,还导致区域雾霾增多,使居民健康受到损害,增加了防治空气污染努力的难度[1]。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伴随着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对发展中国家的火电投资建设已成为境外投资的最主要产业之一。据商务部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链业对外投资存量总额112亿美元,主要为电力、热力生产的投资。其中,中国对东盟地区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的投资存量达到60.39亿美元[2]。

外媒对中国境外火电投资企业的负面报道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目的性,企图通过造势“中国环境威胁论”,诋毁和阻碍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但这种负面的宣传和炒作,为我国今后“一带一路”建设敲响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警钟,为中国企业加强境外火电行业投资的环境管理和有效履行巴黎气候大会减排承诺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国外媒体对中国境外投资负面报道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

国外媒体对中国在海外投资建立的燃煤火电站进行了大量报道,受制于中国对海外投资国民心工程的经验不足,环保宣传不够,这种负面报告对中国在国际上的舆论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提出中国境外燃煤火力发电投资是对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减排承诺言行不一的表现。

2.1 中国海外燃煤火电投资数量众多

从2010年至今,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在27个国家建成、在建或拟建92个燃煤火力发电厂。中国在海外投资的92个燃煤火电项目全部建成后,其总发电量将达到1.07亿kW。美国旧金山气候政策研究中心指出,截止2014年,中国海外火电投资380亿美元,是计划投资720亿美元的52.78%,是经合组织所有成员国2007-2014年火电投资总额250亿美元152%。国外对中国在海外发展能源项目的动机也多有猜忌。认为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减速、产能过剩,迫使企业进行海外建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巴基斯坦的能源投资项目将达到十几万兆瓦,其中大部分为火电厂,这将进一步显著加剧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环境污染。

2.2中国海外燃煤电厂投资,诋毁中国对外形象和减排承诺

中国海外燃煤火电的投资除了遭受到西方媒体在环境污染方面的诋毁外,负面报道已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纽约时报指出中国不顾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燃煤火力发电厂,使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减排承诺大打折扣。卫报等其他媒体报道中国海外能源项目投资时,指出虽然中国国内的碳排放将会减少,但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产生的碳排放大量增加。

3 中国火电境外投资及环境保护相关情况分析

3.1 中国电力海外投资总体情况

中国电力设备是“走出去”的主力军。到2014年止,中国电力企业市场出口范围遍布全球各大洲,出口品种领域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输变电等。该年度电力行业海外项目签约额达301亿美元,总装机容量约0.2亿kW,与2004年(20亿美元)相比增长了14倍。中国火电出口约占电力产品总出口的一半(49.3%),其他依次为水电>输变电>风电、光伏太阳能。而2009-2013年五年期间,中资企业累计出口投资电站总装机超过1.8亿kW。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资企业累计投资电站总装机容量与德国电力总装机相当,超法、英等国[3]。

3.2 中国火电行业环保技术先进、运行稳定

中国火电机组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同时国内企业已有多年国际工程投资、建设经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30万kW和60万kW亚临界燃煤机组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创新,自主设计制造出了近年来火电装机主力机型——60万kW超(超)临界和百万KW超超临界机组。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开始承包承建境外火电项目,至2014年底境外火电项目占到了全年火电签约总金额的近一半,实现了大型燃煤机组的批量出口。

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就是要实现火电燃烧技术的高效率。在碳捕集和接近零排放的储存技术(CCS)普及推广应用前,超临界/超超临界的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是当前火电行业实现CO2减排最实用、高效和成熟的技术,其中超超临界机组的等效可用率达95.54%。超超临界2×1000MW机组的供电效率比亚临界2 ×600MW机组高7.2%,而标准煤耗却降低了120.3gce/kW·h。若采用供电效率45%的超超临界技术,发每度电排放的CO2量(780g/kW·h)比全球燃煤火电平均供电效率32%的热效率下排放CO2量(1200g/kW·h)能降低35%(图1、2)[4]。中国现有条件下超超临界机组的可靠性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中国火电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强力的技术保障,也能有效地响应巴黎峰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备注:蒸汽参数(亚临界:17 MPa /540℃/540℃;超临界:24MPa/538℃/566℃;超超临界1:25 MPa /600℃/600℃;超超临界2:30MPa/600℃/600℃/600℃;超超临界3:37.5 MPa /700℃/720℃/720℃)图1 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

注:单机容量(亚临界:320MW,统计机组4台;超临界A:500MW,统计机组4台;超临界B:600/670MW,统计机组40台;超临界C:800 MW,统计机组2台;超超临界:1000MW,统计机组3台)图2 中国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运行等效可用率

3.3投资属地国迫切需要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且对“电力资源转化”等二次清洁能源具有强烈内在需求

中亚、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对电力刚性需求巨大,而在技术上存在较大缺口。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基础设施和电力供给无法满足高涨的电力需求。国际能源署研究表明,目前东南亚地区超过1/5的人口对电力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到2035年东南亚对能源的需求将增加80%以上,达到当前日本的能源消费总量。根据IHS剑桥首席清洁能源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缅甸、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电力装机容量将比2013年增加两到三倍[5]。2015年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预计越南的电力需求以每年10-12%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615.2KW·h。目前越南的电力主要由水电、油气和燃煤提供,三者的比例近似,但水电受地理条件限制,发展空间有限,到2030年燃煤发电的比例将达到56%。而缅甸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用不上电。在巴黎气候变化峰会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印度,被质疑没能像中国一样给出碳排放峰值的时间点。南亚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ANSA)主任Sanjay Vashisth表示,由于印度煤炭使用量大,有3亿人口(全球人口的1/4)没用上电,加上输变电技术落后,电力运输的损耗率高达26%[6]。中国火电投资较多的巴基斯坦,据其本国的《杜尼亚新闻》2015年6月报道称,巴基斯坦的电力需求已达200亿瓦,但全国电力生产只有150亿瓦,高炉燃油的缺乏导致了50亿瓦的缺口。全国实行间歇供电,城市地区每天停电8小时,农村地区每天要停电16~18小时,间歇供电也导致了居民用水困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东南亚和中亚是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而严重的空气污染与其燃煤面源污染和清洁能源普及率不高等关系密切。中国在煤电燃烧技术、清洁能源转化和环保等方面拥有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中资企业通过优势产能的输出不仅能满足东南亚各国的电力需求,还能利用电力资源转化成二次清洁能源,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受经济水平的限制,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电价的承受能力较低,而中国火电对外投资中的煤电技术成熟稳定,燃煤发电的成本仅略高于水电,比其他发电方式更具经济性。上述两个因素促进了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引进中国建设的火力发电项目。

3.4中国火电投资效率高、排放低,环保优势明显

国外对中国燃煤火电“走出去”的担忧源于对煤电是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固有偏见有关,一致认为可能会增加投资属地国的大气污染排放。然而目前国内经过环保改造后的燃煤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能达到燃气机组要求。中国约50%煤炭采用煤电转化技术进行运用,而中国煤电技术的效率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几乎为全球最高效率水平。据研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能源强度能下降4%左右。通过提高投资属地国电能转化率可间接提高其他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煤电的污染排放效率是其他中小型锅炉等散煤燃烧污染排放效率的7-8倍,煤电转化可大大减少散煤燃烧和污染物排放[7]。因此,中国境外投资新建满足环保要求的火电项目,对于投资属地国减少煤炭直接燃烧,提高二次能源转化率和整体环境质量改善而言应该是正面影响。

4 中国火电行业境外投资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不足

4.1火电境外投资的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效果不显著

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化,火电企业“走出去”出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和短板。从《纽约时报》报道的越南三兴幼儿园事件可知,中国燃煤火电站海外投资在选址和污染物处理方面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中资电力企业在开展建设项目前期环评阶段针对项目选址选线的环境影响合理性论证方面、避让环境敏感区与保护区(目标)、避免环境问题损害当地居民健康等方面和环境影响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论证方面以及措施落实情况显得不足。

4.2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一直匮乏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法规,坚持“投资遵循属地原则”,降低了中国政府与海外投资企业的监管,对外投资各行业整体环保自我约束降低。但就中国火电行业而言,技术成熟稳定,环保技术先进,并不存在发电水平、环保技术或管理成本上的缺陷,火电海外投资企业对于投资属地国的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影响,大多数由于项目经营者或企业对火电工程的负面环境影响重视不够引起的,如火电企业达标排放后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产生的其他环境问题和损害居民健康问题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在运行中忽视了环保措施的执行力度。

4.3 火电境外投资企业自身环境管理不到位

中国火电境外投资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企业对管理人员和工人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对环保设施的使用和措施的采用未进行有效监督,导致了本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从越南永新二期火电厂事件中粉尘的环境污染问题看,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烟囱装备了静电除尘器的废弃物焚化炉,理论上能达到排放标准,但存在操作不当的问题;二是电煤运输过程中控制交通、运输粉尘的遮蔽纺织物等防止散落的措施不力。我国常用的静电过滤除尘系统和渣土运输过程中的环保工程措施和管理水平是完全可控制污染发生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境外投资电力企业往往疏于环境管理和监管方面的工作。

以火电为例,环保措施对于发电效率影响不大时,企业如使用缺乏必要技术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忽视具体操作,未及时审查、改正其后果。同时在大多数海外火电站项目上,中方公司采用的是BOT(建设-经营-移交)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试运行期结束后将逐渐由属地人员进行实际经营。对于当地人员技能培训等成为火电企业海外经营中的难点和短板。

5 加强火电等行业对外投资环境保护的建议

针对火电等行业海外投资中环境保护的不足,要高度重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面临的环保领域问题以及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风险,正视当前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梳理投资重点方向和环境问题多发领域,建设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加大“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境外投资的绿色宣传,彰显中国减排承诺

主动宣传产能合作和对外投资建设项目给目标国带来的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正面作用,对当地低端产能的替代作用,推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火电海外投资已然被外媒高度关注的形势下,加大中国火电海外投资的正面绿色宣传,是保证和推进火电海外投资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强作为被认为高污染行业的火电投资的绿色宣传,奠定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主基调,讲好绿色“一带一路”故事方面将发挥旗舰性的作用。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火电投资不仅是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更是满足海外投资属地的各类需要。中国火电海外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环保事件频频被外媒报道,迫切需求加强环保部门对火电等海外投资企业信息收集工作,做好信息准备和相关研究,防备和化解火电海外投资环境危机。建议成立“一带一路”环境安全信息收集、研究工作小组,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报刊加强绿色宣传,加大对境外媒体、非政府组织的正确引导,减少负面诋毁。重点加强中国火电海外投资对于投资属地国减排效果的评价研究,以实证实例彰显中国对世界的减排承诺。

5.2加强环保部门引导企业规范环境管理体系,提升“走出去”企业环境保护意识

环保部门主动加强对对外投资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储备,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走出去”企业的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制定实施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政策的自愿性。以不注重环境保护可能带来和承担重大不确定成本和损害国家形象为宣传教育基调,强化企业环境责任。

中国能源企业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经验的传播。应总结借鉴大型跨国公司实施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推广国际大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准则,督促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建立起和国际标准相适应的环境管理标准制度体系,从理念到制度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总体绿色水平,塑造与中国企业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环保方面的正面的群体国际形象。

5.3帮助企业遵守投资国环保法规,提升守法合规能力

中国环保部门应主动着力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中国企业违法行为的原因除了对环境问题的忽视外,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公关水平和与当地人的关系,环境事务处理能力等等也成为对外投资企业的环保短板。环保部门应系统研究,主动服务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环保需求,真正做到为企业“走出去”服务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企业应及时对环保相关岗位职工进行培训,保证防污减排设施的有效使用,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人员的守法意识,对于已出现的负面环境影响,要做到早发现、早改正,环保部门应对企业需求基于重点支持,通过综合手段提升企业环保守法合规的内在需求和实施能力。

[1]New York Times,Michael Forsythe,Asia Pacific:China′s Emissions Pledges Are Undercut by Boom in Coal Projects Abroad,2015.

[2]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2013.

[3]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业绩显著.来源:机电商报.http://www.escn.com.cn/news/show-229645.html

[4]毛健雄.中国火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世界超超临界技术的最新发展[J].热点技术,2011年第4期.

[5]新华网,我国与东南亚电力“互联互通”提速.来源:经济参考报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1/10/c_1113176094.htm.

[6]缪琦.遭污染和发展夹击 “漏电”的印度能源期待中国投资者.北极星电力网.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151208/689185-3.shtml.

[7]林伯强.调整能源结构 “煤改电”需要政策引导.北极星节能环保网.http://huanbao.bjx.com.cn/news/20150930/668915.shtml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喜获佳绩

从2016年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主办的《201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获悉,全国242种全文被转载的理论经济学学科期刊中,我刊(环境保护部主管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全文被转载12篇,转载数量位列第五名,综合指数排名第七名。仅次于《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动态》。

StudyonThermalPower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vestmentontheBeltandRoadInitiative

YANG Kun1,2SHI Feng2FAN Wenjia2XU Naizhong1ZHOU Guomei2ZHANGYuhuan1

(1.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SCIES),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P),Guanghzou 510655;2.China-ASE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CAEC),Beijing 100035)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Chinese enterprises to “go abroad” accompanied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construction of thermal power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es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The negative reports of foreign media on China′s offshore thermal investment enterprises are one-sided and purposeful,which has sounded the alarm to guard again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risks on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advantages of China′s thermal power technology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overseas investmen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re discussed.Then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given about strengthening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rmal power industries.

Belt and Road;overseas investment;thermal power;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X21

A

1673-288X(2017)05-0039-04

杨昆,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战略规划、区域和流域开发等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研究

文献格式:杨 昆 等.“一带一路”建设火电投资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5):39-42.

猜你喜欢

火电超临界燃煤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超临界锅炉安装过程中焊接工艺评定探讨
350MW超临界CFB锅炉BT、MFT保护回路设计及回路优化
火电施工EPC项目管理探讨
三白草酮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三白草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
“超低”排放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应用
向下的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