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文人“器物观”对紫砂茶具风格流变的影响

2017-11-20盛卓亚周敏宁

中国陶瓷工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茶事茶具器物

盛卓亚,周敏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

明代文人“器物观”对紫砂茶具风格流变的影响

盛卓亚,周敏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

基于明代社会状况和人文思想的历史背景、研究明代紫砂茶具造型风格变化与明代文人参与紫砂器物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人造物、茶具衍变、士商合流、禅茶一味四个方面,阐述明代文人“器物观”对紫砂茶具风格流变的影响。发掘中式美学融入日常生活器具之途径、为现代紫砂茶具设计创新提供思路。

明代文人;器物观;紫砂茶具;风格流变

0 引 言

明代中期,生员数量急剧增加,《顾亭林文集》中记载,不少于50万之众①顾炎武.《亭林文集》卷1《生员轮》上,见《顾林亭文集》,21页。求仕之人日益增多,中举“出仕”则可进入明代各级政府机构,然而科举录取率却不变,使得大量生员被摈弃于仕途之外。不堪科举之路的壅塞之苦,加之明晚期政治腐败黑暗,生员“弃巾”②卸去初级科名,恢复“布衣”身份。蔚然成风,大量受过文人教育的生员流向社会,转而流入私塾教学、或经商、学佛、修仙,大部分归隐山林,多以山人、逸民的身份出现,在晚明社会中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庞大的文人阶层。与先秦老子、庄子的逍遥超脱、魏晋时期文人的闲散狂放不同,明代规避政治的文人群体更为身体力行地进行生活实践活动,出现了将艺术物化、将美学融入日常生活器具的“器物观”思想:即将日常生活器物艺术化、与社会身份等级联系起来,形成具有文人阶级高度自我认同感、自成体系的一种生活美学思想。此美学思想在当时社会引起士绅阶级的普遍追捧与认同。

1 文人造物之审美

明代文人阶级在当时动荡的政局下,入仕无望,唯有寄情于物,“非蛊于声色,则诱于珍玩”③郭子章:《蠙衣生蜀草》卷9《学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十八年周应鳌刻本,集部第154册,第696页。,对器物的品评赏玩之风盛行。明代文人“器物观”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当时各种生活美学实践性活动,文人评定甚至直接参与器物制造,具有文人审美的生活日用品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文震亨著作《长物志》中共论及260多种生活之物,涉及园林修建、明式家具设计、花木禽鱼、文玩器物,用非常精准细致的描述来对生活日用品进行评价并设立标准,成为当时社会审美的风向标。例如明代已出现彩釉瓷器,达官贵族皆以华贵奢靡之器具为美,而明代文人则将绚烂之物视作粗俗不堪,无一可供清玩。宗白华认为中国有两大审美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和“雕缋满眼、错采镂金”的美,文人之审美则是前者。文震亨曾批评工匠“惟雕镂是巧”

④[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卷一《兴造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版,第225页。

、“以悦俗眼”

⑤[明]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卷六《几榻》,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年版,第47页。,文震亨评价一种精巧连盖滚螭白玉印池说:“虽工致绝伦,然不入品。”

明式文人家具器物多不上彩漆,装饰适度,抱朴守拙,构建出一种宁神养心之情境。对于茶具、香具,文人提倡减少使用金银器,力图追求古雅,不带闺阁气,而造型古雅、形态质朴、内敛含蓄、敦厚自然的紫砂茶具则被当时文人推崇为“上品”之器物也。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供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无愧色”正是指明代紫砂茶具有模仿高古器物之朴实清雅之特点。自供春壶起,紫砂艺术由成熟并走向高峰,这与文人赏物、文人玩物之“器物观”偏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明代茶事之器物衍变

具道家精神、师法自然的明代文人崇尚精简煮茶过程,而重视品茗的过程。隋唐以前,茶道的最核心主茶具为鍑(状如敞口锅),煮茶过程主要为煮水、煎茶,茶碗皆非主要茶具;宋之主茶具为汤瓶,煮茶过程更为繁复:“煎水”、“调膏”、“点水与击拂”乃至斗茶长盛不衰、甚至演变为茶水之戏,反而涣散了饮茶过程中“ 宁静悠远”的文化精髓。明代文人茶事略去“调膏”与“击拂”,仅以茶壶置散茶以沸水冲泡,将原本属于两个空间的泡茶与饮茶合二为一,只需使唤一童仆司茶役,用极简的茶事营造一个品茗独坐、长日清谈的氛围。而在明代文人“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检无俗”

⑥[明]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卷一《室庐海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年1984版,第37页。

的总体生活理念与审美趣味的导引下,茶道主茶具由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转变为明代更为古朴的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在这一茶事器物衍变过程中,造型也随之由“煮水砂罐”向“品茗小壶”转变。从元末明初的紫砂粗砂执壶(贮水用)到南京江宁明嘉靖司礼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紫砂大提梁壶、直至时大彬为文人专制把玩小壶,清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时大彬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陈眉公与瑯琊、太原诸公,诸公品茶试茶之论,乃做小壶”。紫砂茶具在茶事中逐渐完成了基于功能的造型风格衍变(见图1)。

图1 紫砂茶具功能型风格衍变Fig.1 Function and style development of purple clay tea set

3 士商合流下的器物观

明代中叶,江南地区的商业经济迅速崛起,艺术市场发达,艺术之物也可成商品。江南文人之文学艺术及日常审美之器物观甚至影响到了当时整个国家的审美趣味。明人王士性曾言:“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⑦,可见当时已经形成了以江南士族的审美与雅好为标准的“器物思想”。商贾则投文人审美之所好设计日常生活器具。明代很多“弃巾文人”迫于生计从贾,而商人子弟入学读书进仕在明代屡见不鲜。文人不再鄙视商贾,这是明代社会重要思想变革之一,文人直接参与了艺术品商品化的过程。

紫砂茶具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的典范之一,明代文人将书画篆刻、金石印记铭刻于紫砂茶具之上,增加了紫砂茶具的艺术价值,也为艺术品交易增添了品牌辨识度。“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⑧,经文人参与设计及制作的紫砂茶具,身价倍增、一壶难求。紫砂名家、名壶辈出,名家陈用卿第一次将铭文刻于壶身,且用行书取代楷书,增加了作品的文气。制壶名家时大彬在与名士陈继儒共同研究品茗之道同时,也采纳了文人阶层雅致的器物品味,将紫砂壶縮小,适合文人雅士手持把玩。普通之紫砂茶具,在士商合流的明代变的更为“精雅化”,变成了承载书画艺术之器物。

4 “禅茶一味”之意境与悟道

明代归隐文人与寺庙结下不解之缘,茶事则成为连接佛教寺院与文人儒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尝言:“禅茶一味”。躬亲茶事成为文人日常生活中一种不可多得的“清美”体验过程。悟道是指文人茶事之中,力图通过品茗、玩古董与“古人相接”,以茶事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舒郁结之气,可以敛放纵之习。”

⑨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说.八说》,见周高起、董其昌著,司开国、尚荣编著:《阳羡若壶系骨董十三说》,中华书局年2012版,第162页。,山林寺庙茶席清雅、悠远、沉静空寂,茶席间多配以山石、菊兰,紫砂茶具也带有“佛道”符号(见图2),或模仿古之器、仿造天然物。既有带有佛教道教纹样符号的僧帽壶、莲瓣纹样壶;也有模仿高古青铜器之三羊紫砂水盂、仿古三足盉型壶;有仿自然树瘿之型的供春壶,有仿造束柴之“一捆竹壶”,也有松鼠葡萄南瓜之野趣紫砂茶具。茶席之上,遵循茶道,陈设以奇珍古董,用紫砂泥做成各种瓜果,惟妙惟肖。品茶悟道是基于明代时局之下、文人的一种“穷则独善其身”的无奈手段。以道家逍遥无为、回归自我、纵情山水和参禅寂寥等手段追求“悠远”生活情境的方式。故明代的紫砂壶风格以素壶、仿古与仿自然之物为主。

图2 明时大彬 莲瓣僧帽壶Fig.2 A pot like a monk's hat , Shi Dabing, Ming

5 结 语

明代文人“器物观”造物过程隶属于一个彰显知识、体现艺术美学的具有文人特色、与匠人共同完成的生活美学实践体系。文人之审美“器物观”追求“素”、“雅”,“雅”在中国汉代也被注解为“正”。由此可见,文人思想“器物观”追求美学品质高度而非工艺精巧。在生活风俗崇尚奢华,奢靡之风四起,夸耀性消费盛兴的晚明,文人试图通过对种种生活用品划定欣赏标准来标榜精英文人阶层独有的审美品位,以文人美学来抵御奢华的消费风气,划定“品物”、“感物”、“玩物”之章法,对当时造物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紫砂壶作为明代茶具兴起之物,承载的不仅仅是普通工匠的制造技艺,更多的是明代文人士绅审美情趣的物化载体,研究明代历史社会背景、制作者参与者身份、消费文化,对研究紫砂茶具风格流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明]文震亨著.长物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 [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紫檀.中国紫砂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4.

[3]李启彰.茶器之美[M].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16.

[4]刘行光.李志国.紫砂[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2017.

Inf l uence of Ming Dynasty Literati’s View of Implements on the Style Evolution of Purple Clay Teapots

SHENG Zhuoya, ZHOU Minning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000, Jiangsu, China)

By analyzing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thought of Ming dynasty,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yle change of purple clay teapots of the period and the engagement of the literati in their design was studied. Then the inf l uence of the literati on the style of purple clay teapots was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i creation, tea service development, blending of literature and business, fusion of Zen and tea to explore the way to integrate Chinese aesthetics into vessels of daily life to provide innovative thoughts for purple clay tea set design.

Ming Dynasty literati; view of implements; purple clay teapot; style change

date:2017-06-05 Revised date: 2017-06-08

TQ174.74

A

1006-2874-(2017)05-0054-03

10.13958/j.cnki.ztcg.2017.05.010

2017-06-05。

2017-06-08。

周敏宁,女,博士,副教授。

Correspondent author: ZHOU Minning,female,Ph.D.,Associtae Professor

E-mail: 524517208@qq.com

猜你喜欢

茶事茶具器物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崂山茶事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