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意蕴及其现实之上

2017-11-19陈振华

安徽文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夏娃宿命意蕴

陈振华

《四眼》很短,6000余言,简洁、洗练而又内蕴深厚,接通了现实与形而上的通道,在故事层面的现实之上,勘探了人的情感意绪和心灵空间,并进而上升到了对生命的哲学追问。不长的篇幅却具备了丰富的审美意蕴,具有了短篇小说应有的诗性和神性,这就是优秀短篇小说的内在品格。

现实的故事层面是完整的,也是敞开的。在神秘、深邃的布达拉宫里,两个带着朝圣心情的青年男女即黄路和夏娃在这里“遇见”,并由此拉开了小说故事的帷幕,也自此改变了小说主人公命运的原初图式。第一次的遇见,黄路给夏娃带来了惊吓,可越是惊吓,他们以后越是每每遇见。源于机缘巧合,黄路和夏娃有了在宾馆共处一室的生命体验,这次体验中,两人互怼互诉,黄路也有了高原反应,但他们却因此拉近了彼此心灵的距离,这才有了后来的情感事件。情感事件后,黄路和他的妻子方友梅离婚了,自己一个人出家,夏娃也移民到了澳洲的珀斯。故事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她想,她与黄路或许今生还有第四次相遇。”“也许”的可能性留给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现实层面的故事并不复杂,却有相应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小说不是从生活的片段里管中窥豹,而是采用了类似电影叙事的手法,将时间跨度拉长,更能够现出命途的改变。空间也是一样,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始,到日喀则、羊卓雍措湖、扎什伦布寺、卡若拉冰川、林芝、拉萨、合肥、萧县皇藏峪、澳洲珀斯美丽的海滨,空间的不断变换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波澜和命运的诡谲,充分展示了故事本身的叙述张力和作家结构故事的艺术功力。

优秀的短篇小说必然语言简洁而意蕴丰赡,《四眼》便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审美意蕴。诗有“诗眼”,短篇小说也可以有自己的“文眼”。这篇小说的“文眼”就是“四眼”,它既是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得以孕育和生长的“种子”。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药》、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刘庆邦的《鞋》等因为找到了自己的“文眼”而成了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四眼》中的“四眼”当然不仅指男女主人公都是戴眼镜的四眼鸡,更深广的含义是指带有佛教因缘和宿命色彩的天珠的四眼。“四眼”就是这篇小说的种子,让小说得以发芽生长,也让这篇小说接通了现实和命运的通道,摆脱了单一的现实维度,赋予了小说以神性和诗性的意蕴。小说的第一重意蕴自然就是现实中人的境遇、感情和生活。西藏的相遇、相知,后来的牵挂与约见,也因黄路的妻子妒火中烧和非理性冲动,差点导致夏娃因黄路的心理意向而酿成惨祸,幸亏冥冥之中有“四眼”天珠的佑护。黄路和方友梅的感情也因此破裂,这才有了他们各自命途的改变。现实层面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具有相当的戏剧性,而这戏剧性是建立在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上的,并且有着深厚的现实经验基础,所以文本读起来没有丝毫的违和感。不仅如此,在故事的推衍中,我们看到文本营造了另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宿命与神性。这样的意蕴让主人公的故事氤氲在一种将命运“前定”的先验氛围中,这与藏传佛教的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转山、转湖、五体投地的宗教朝圣等)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而命途中“四眼”天珠的出现,即是命运的谶语和先知。天珠一直被黄路戴在身上,每到命运的节点,它的“四眼”便和夏娃的“四眼”进行命运的对视与心灵的交流,预示着命运的诡谲和宿命的必然。由此,小说具有了神性与诗性的色彩,人物的命运也具备了宿命的意味,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审美意蕴。

小说的思想题旨和审美意蕴还不止于此。小说借夏娃对黄路的话的回想进而对命运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宿命有时候就是理想,当你把宿命活成理想的时候就是你心境最平和的时候了……”。如此的思考和哲学追索就不是简单现实故事层面所能揭示的了,小说来到了现实之上——当然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实故事或经验主义叙事层面,尽管小说叙述离不开现实经验的积累,离不开生活的丰富资源。可当文本叙事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有关命运态度和伦理的问题时,比如如何看待生活的宿命和命运的理想?宿命和理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没有二位一体的可能?“存在者”如何面对宿命和理想?面对宿命,“存在者”的存在感和主体性如何得以体现?小说给出的答案是诗性的,是对宿命和理想之间的无奈的调和。当人(存在者)无法挣脱宿命的框架或桎梏时,把宿命当作理想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这个时候,顺应宿命的逻辑方向并心平气和地接受,或许就是“存在者”的主体性体现和“存在”的伦理选择。现代文学名篇《缀网劳蛛》中的主人公尚洁,《商人妇》中的主人公惜官就是安于宿命甚至是命运的前定,逆来顺受,以前所未有的对命运的坚韧、达观从另一面将宿命活成了理想,充分展示了人作為“存在者”的另一种生命态度和主体性意涵。尽管黄路、夏娃、尚洁和惜官的命运各个不同,但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顺应宿命,把宿命视作理想或归途的生命观是相似的。小说的结尾很有意味,预示着夏娃将追随黄路遁入空门?或黄路皈依世俗,和夏娃在世俗的生活中再次遇见?抑或其他的可能?答案不得而知,不过无论哪种可能,宿命有时候就是理想。我想这时候的男女主人公已经多少参透了命运的奥秘,起码从心理上走出了命运的劫数,消除了命途中的焦虑、恐惧、负罪等“存在性”不安,坦然面对命运的赋予。

综上所述,《四眼》在故事、意蕴和现实之上的哲学追问等方面都有了独到的营构和探索;不仅如此,小说很注意叙事节奏的把控和平衡感,倘若能在如此短的篇幅内进一步写出地域的文化感,现实的存在感和存在的命运感,那么这篇小说还可以愈加出类拔萃。

责任编辑 李琪珉endprint

猜你喜欢

夏娃宿命意蕴
宿命
摩拜的宿命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
星河流转,宿命难逃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