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教学中的误区

2017-11-18郑碧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误区声音尊重

郑碧芳

摘 要: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规范了言行,如:着装、声音、日常行为举止等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有些引导行为看起来很有效应却出不来效果,教师自身的意识也提高了,偏偏有时矫枉过正也就引出了另一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误区;声音;目标;尊重

提到 “教学误区”,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很容易被找出来,因为它是原则性问题,而且有教辅资料作为参考,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也就不高了。教书育人,两者相辅相成,而知识是固性的,对于单纯的教书是不成问题的,但人是动态的——学生意识的增长和心理的变化不是1+1=2那么简单。育人涉及很多内容,那么复杂而又要准确地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吸收就只能通过老师的指导,言传身教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模仿是本能的生存学习模式,近朱者赤!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教师规范准则是必要的。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规范了言行,如:着装、声音、日常行为举止等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有些引导行为看起来很有效应却出不来效果,教师自身的意识也提高了,偏偏有时矫枉过正也就引出了另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声音要稳和静,不要夸

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低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温柔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老师今天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坐得最好哦!”“你真勇敢!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声调是上扬的,透着一股鼓励和哄的意味。每个家庭孩子也不多,现在的父母大多也懂得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学生在家在学校耳边都充斥着一样的调子。有部分孩子很聪明,虽然知道父母、老师是为了自己好才鼓励自己的,但是也对那一部分哄的成分感觉到了不满意,特别是一些高年级比较调皮的学生会把这些鼓励性语言夸大,变成有讽刺成分的玩笑相互取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不难看出来,孩子喜欢得到大人的肯定,但却不要居高临下的安抚式表扬。想要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感觉,教师一定要学会控制声音。首先是稳,指的是沉稳。声音持续性的温柔会让人心生倦意,而沉稳的声音是成人的标志,《吕氏春秋》云:“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这也是为什么高亢的歌声反而没有低沉的歌声那么直指人内心的原因。课文的朗读在稳重的音调下按节奏读出来,听者的内心也会随着沉稳的节奏去感受其中的内容。接着是静,这个是指声音要带给听者内心的安宁。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夸张性地带着表演的形式去讲课,注意力是吸引了却唤起了学生躁动的内心欲望,而这种欲望会膨胀,学生会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中去,懂得了夸大,懂得了哗众取宠,也必然会把他们引到另一个误区——浮躁,给以后的生活埋下麻烦。浮躁是学习的克星,如何让心安定下来?教师的语气要平和,挑逗、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少用,如:“来,来,来,你来做这道题。”与“来,你来做这道题。”同一句话表达出来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一句声音急促、上扬,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迫不及待地好玩、有趣,而不是思考如何做题;后一句声音沉稳、安宁,学生感受到的是大人对自己的肯定,语气中透露出不慌不乱,安抚着学生的思绪,这样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解题的状态。这种沉稳让人感受到安宁的声音是有韧性的,像春雨般湿润了学生那颗浮躁的心,带给学生祥和的学习心境——不急不躁。还怕学生学不好吗?

二、目标要“树”,不要“立”

每一年都会有这样的学生:安静、听话,学习目标很明確。但他焦虑,怕犯错。回答问题的姿态都是表现出:我是努力的。他不允许自己偏移一点方向,“正确”是他的骄傲,也就是这样,他的思维是僵硬的,太急于奔向目标反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别再让目标反过来绑住学生的手脚了。教学有目标,才清楚要教什么;学习有目标,才明白要学什么,为了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会有意识地强化学生观念,举例子、引名言都是为了让学生要清醒地认识某某目标,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把学生的目标放大,最后成了成人的誓师大会。学生满怀激情地响应着老师的号召,整个气氛往往在这个时候就会被推向高潮。但学生不是成人,他只知道有目标却不懂得在前进的过程中去调适自己,身体累了会很忠实地躺下休息,但心理的焦虑是看不见的。在朝着目标前进时学生的表现会有快有慢,一直追赶着前面学生步伐,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六年的小学生涯!一年又一年单曲回放,只会让学生身心疲惫,进入隐性的放弃,在心里形成自我暗示:我就是这水平,多努力也比不过别人,只要维持平常一样的成绩就不会有人指责自己。所以,学生的目标不能只“立”在那里,像个牌坊,而是要在学生前进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带上“工具”,知道哪里要用“桶”装,哪里要用“木板”搭桥……并在取得进步时为他鼓掌,树立起他的信心,让他有勇气干下去;在迷茫时停下脚步等等他,让他知道你在那;在他疲惫时,叮嘱他放松,沿途风景很美,春风吹来花自然会开。

三、尊重不等于平起平坐

说到尊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想说的是,这个平等是指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平等,如:同等的答题权利,同等的表现机会,不歧视等,而不是在学生堆里与学生套近乎交朋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朋友的界定是很狭隘的:跟我玩得来,能和我“志同道合”。他们是一群还需要通过学习才知道什么是真朋友的孩子,如果一味地以大人之间的朋友交流方式去迎合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礼数,这会助长学生的自我膨胀。

《荀子·修身》中:礼法,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正确阐明礼法的。没有礼法,用什么来端正身心呢?没有老师,我哪能知道礼法是这样的呢?礼法是这样规定的就这样做,这是性情安于礼法;老师是这样说的他就这样说,这是理智顺从老师。性情安于礼法,理智顺从老师,那就是圣人。所以违背礼法,那就是无视礼法;违背老师,那就是无视老师。不赞同老师和礼法而喜欢刚愎自用,那就好像让盲人来辨别颜色、让聋人来分辨声音,除了胡说妄为之外是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的。所以学习,就是学习礼法;那老师,就是以身作则而又重视使自己安守礼法的人。老师以身作则吸引学生,学生懂得礼数敬重老师,有一颗受教的心,理智地听从老师的教导,这才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喜教乐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误区声音尊重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