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文言文教学初探

2017-11-18景邦政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法兴趣

景邦政

摘 要:小学语文课中的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点。小学文言文要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并感悟课文中蕴藏的情感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法;兴趣

目前,小学语文中文言文日益增多,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大量文言文,由于年龄特点及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三个问题,即读不准字音、不理解字意、不知道句意。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读起来拗口,读不懂课文,不愿学习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致使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与中学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另一种是以文解文,浮光掠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把握好教与学的度,教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内容。”“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在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在3~4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在5~6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从这三个阶段性目标看,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诵读积累为主,只要做到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大意,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行,不必学习文言虚词用法、句式特点及古人用语的特色等。

其次,注重诵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们要努力使新课扣人心弦,激发学习的欲望。可以采用巧设导语、巧引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也可从文题入手,以点带面;还可创设情景,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情感与知识的交流紧密连在一起。

诵读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方法,也是今年专家学者倡导的教学法之一。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对文言文来说,诵读更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导入课文后,可采用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摇头晃脑学着古人读等多种形式诵读,朗读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比如,在《两小儿辩日》这一课文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课前诵读和课堂诵读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授这堂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去轻声读课文,并且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并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初步读通课文,对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并且能够初步读懂课文,对简单的字句进行翻译,并标注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句。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这里不管是教师自己读还是播放录音一定要特别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让学生进行对照,从而纠正自己错读的字音和停顿,纠正后再让学生齐读来进行巩固。然后教师应该根据本文知识学习的重点整理归纳“辩”“决”等重点文言实词和“其”“以”等重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进行释疑解答,对学生仍有困惑的词句进行点拨、讲解,彻底扫除文字障碍。类似于这样的诵读,久而久之,学习文言的语感就会慢慢地培养出来。

最后,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学法的指导,理解字词,处理好文言文的内容。教师把时间让给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来理解词句,译读课文。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结合思考练习,想一想,听听老师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讨论、欣赏、研究放在读的当中交错进行,用心感悟,只有让学生感悟到了,才能事半功倍,文言文教学要悟文解言。比如《为学》这一课,我们可以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文是讲道理还是讲故事?(讲道理);讲什么道理?(为与不为,做与不做的道理);为什么?做什么?(为学,做事情,做学问);既然讲的是为学的道理,为什么要讲两个和尚的故事?(以故事来说明道理);和尚去南海与做学问与什么关系?(说明只要做了,就会成功)。在这一环节,师生通过问答完成了“感受语言,触发语感”的任务。从中我们看到教师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通过归纳整理,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最终达到自学课外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参考文献:

何金林.小学文言文教学浅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3(27):49-50.

猜你喜欢

教法兴趣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