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教学

2017-11-18陈建芳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

陈建芳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本剧脱胎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分角色朗读,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以课本教材为基础,将学生感兴趣的文章通过表演形式来展现出来的教学方式。这种课本剧的形式可以是相声、小品或者话剧,场地可以在教室里、操场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更能将学生进一步地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通过文学、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创演课本剧的教育理念以及其实际的教育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创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做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剧;激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多种教学形式之中,课本剧是活跃课堂氛围最好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合作演绎课本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人文魅力。

一、创演课本剧的教育理念以及其实际的教育意义

1.创演课本剧的教育理念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教师进行文本分析以及课文情感解读的时候,往往很难全神贯注地去听讲。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和小学生好动、没耐心的性格特点有关,在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大段的文本讲解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课本剧就是针对小学生好动这一特征,将语文课本中有情节的课文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改编成适合学生演出的戏剧。在表演过程中,力求充分地表达原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思想,贴合原文进行语言动作的设计以及人物的塑造,从而通过表演的形式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内涵。

课本剧的表演形式不仅仅拘泥于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它还可以是两人合作的相声、多人合作的小品等,在进行表演形式改编的时候,教师应细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演绎形式之间的不同,从而更好地将文章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以及情感的理解。

2.创演课本剧的实际的教育意义

课本剧不但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新鲜的教育活力,还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课本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教育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新颖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每一次的课本剧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并且在表演内容的创新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每个人都各抒己见。在传统故事中加入一些时代元素,改变了传统语文课堂的古板单调。第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性。在每次的课本剧课堂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历对文章的品读、思考、改编和演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加深对语文学习的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第三,深入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学生想要将这个人物演好,就必须深入文章,了解文章背景,思考角色的性格特点等,课本剧是依托于教材,通过表演来进行演绎的,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对文章的理解往往比听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的进行文章的情感解读来的深刻。同时,在排演课本剧的整个过程中,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二、创演课本剧,激活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1.选择合适的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选和读)

在課本文章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凡是具有人物、情节的课文都适合改变成课本剧,而且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是故事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寓言和名人轶事等,都很适合进行课本剧的改编,一些故事、儿歌经过学生们创造性的联想,都可以成为生动有趣的课本剧。其次,在选定课本剧后,剧中的语言和对话一定要生动,让学生读对白的时候要饱含情感,将情绪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朗读的时候,要让学生读出感情,帮学生创设朗读情境,加深文章理解。

例如,笔者在进行《负荆请罪》的课堂教学时,就选择这篇文章作为课本剧的基础,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改编。首先,笔者让学生先自由品读文章,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在学生对文章情节有简单了解之后,让学生分出文章有几幕,一再细细研读人物的语言,最后在让学生进行课本剧改编的时候,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廉颇的知错就改、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等。这样为学生品读文本、体会人物特征以及创作剧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改编课文,编排演出(编和排)

剧本是具有其具体格式的,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要求其进行剧本正规的书写,例如人物对话前写出其说话时的神情,用括号表示场景、人物神态动作等。在学生进行剧本改编的时候,笔者会逐渐地进行引导,给学生建议,及时纠正学生剧本中出现的错误。有些课文内容本就比较切合剧本,稍加修改即可,在课本剧本的编写过程中,笔者会要求学生尽量贴近原文。在课本剧的排演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在表演过程中可能用到的简易道具,然后在小组内选择合适的演员,进行整体排练。这时,笔者会进行整体上的调控,除了引导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还会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解学生之间的角色选择问题。

例如,笔者在《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在进行课本剧改编时,由于文章人物对话比较少,笔者就让学生适当地增加人物对话来体现狼牙山五壮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其次,笔者发现剧本中增加了“日本鬼子”这个人物,但是整个班级没人愿意去演这个角色,这个时候,笔者通过对学生剧本的修改,将一个敌人改成了一队敌人,将“日本鬼子”名称换成“敌人”,然后通过笔者的劝导,让学生接受这个角色并且勇敢地进行尝试。

3.增强演出效果,做好评价总结(演和评)

在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时,重点表现形式是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神情和动作。笔者在观看过程中,会适当地带领观众给予演员掌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总结是巩固活动后续的发展。在进行表演点评时,笔者会先让观众自由发言,点评演出的精彩和不足,然后让演员说出演出感受,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对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比如,笔者在《晏子使楚》的课本剧表演之后,让学生进行表演评价,其中有个学生认为晏子在说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时应该表现得不卑不亢,而不是表演同学所表现出的得意洋洋。但是表演同学则认为在这里应该表现出得意洋洋的神态,因为淮北为枳是对楚国人的讽刺。面对这个问题,笔者先征求了其他学生的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指出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表现出不卑不亢则更有外交官的风范。这样的教学总结,让学生在浓厚的审美氛围中,畅所欲言,逐渐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被丰富,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本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不仅全面培养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素养,还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观以及世界观,充分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建华.怎样利用课本剧激活语文教学[J].小学教育,2016.

[2]姜华敏.浅谈课本剧和小学语文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

[3]钱婵.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本剧小学语文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