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7-11-18胡菊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会意阅读教学语文

胡菊芳

【摘 要】 传统的阅读教学已不能适应今天的课堂。本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要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经验;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科书、教学用书的观点进行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教师给予不同方式的提示,学生沿着限定的正确途径进行解答,并以求得与教学法用书的观点相似或相同为“最高目标”。与此同时,对于文体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运用到写作中的教学模式也充斥于阅读教学中。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阅读课望而生畏,这也是学生面对经过专家精选的美文毫无感兴趣,而更钟情于课外读物,遨游于课外读物的丰富世界之中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中对于考试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而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要求和目标,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多少语文知识,形成怎样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摸索出一套获取知识的方式。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教学素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呢?

(1)要有博古通今、兼收并蓄的知识积累。有人说语文即生活。也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待。的确如此,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形式美仑美奂;其内容纵贯古今、横猎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阅读这样的文章,必然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要有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一个教师,就算是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厚的知识,这离上好一堂语文课也还有很大的差距的。因为你不可能在一堂课上,把你掌握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注入学生的思想。所以,每教学一篇文章,教师首先应该沉下心来,真正进入文章当中,去感受文中的字字句句,然后掩卷深思,看看上这节课到底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的知识,最后就可以在自己积累的知识中检索最有价值的,运用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才不致使学生产生“听得天花乱坠”,而感觉“一塌糊涂”的印象。

(3)要有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阅读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1.读经典力作,树精神高度

南京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说,阅读,应当尽早考虑读经典。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学生学业重,时间紧,更应当直接了解民族与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直接进入精神文化的制高点。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阅读精神高度的问题。

在济南,也许是与孔子比邻的缘故,“四书五经”被搬进了学生的课堂——当地一些学校正式开设了一门阅读课《国学》。这本阅读教材的编写以“四书五经”为主,从《论语》、《孟子》、《易经》、《左传》、《诗经》中精选了部分文段,引导学生读中国精髓,留文化之根。有关专家对此评价甚高,认为此举正好可以医治时下因国学素养匮乏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等通病,有利于纠正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山东师范大学袁中岳教授对此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沉淀,其精粹之处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主流内核一脉相承,如诚信、自强、修身等无不神游于古今。学习古文化,既可学习古代语言,又可从中汲取智慧,是两全其美的事。

有教育家说,现代教育只能算是“半人”教育,因为它只关注人的“机械属性”一面,亦即使人成为某一工作的合格劳力,而忽视对人的精神层面的涵养——所以,现代教育的今天,无论如何也只能是个半成品。在古代诗文里,本身也蕴藏中很多极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光,如成语里就有“推陈出新、匠心独运”等力倡创新精神;《论语》中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差不多就是今天所言的“全面发展”;孔子的“中庸”很讲究做人处事的“度”,“大同”思想岂是今天世界一体化思潮所能比拟!墨子有“非攻”,“维和”始祖也;韩非子讲“法制”,似乎说的今天的事;老庄道派,合同为化,今人正企求回归自然……例不必多举,单说一个常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原本息息相通,很多大科學家的古文底子都很好,即便是如鲁迅先生这类唱响白话文的先驱,其古文的厚积又有几人能望其项背?钱钟书的《围城》很精彩,但他的《管锥篇》似乎更为有名。

读古代文化,必然有些困难。不过读书之道,贵在会意,少时存虑,他日通融,也属常事。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最快乐的是能会意,能自悟。会意并非易得之事,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谈得上会意——这一点,与新课标提倡的个性化阅读不谋而合。

2.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博闻强记”,“厚积薄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些无不告诉我们,只有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下笔时才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凭任吞吐。近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语言积累和语文阅读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丰富的的语言积累来源于大量的语文阅读。因而,我们必须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因此,我们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自己征订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还要规定课外阅读数量,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总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们没有理由不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阅读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成为他们追求生命完善、点化和润泽生命并贯穿生命始终的愉快历程。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定能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编织出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意阅读教学语文
“词字”——合文会意的字体设计研究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会意”读书法
连一连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以读悟情 以读会意——学会朗读与默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