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11-18伍世泽
伍世泽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人们通常理解的阅读,是语文、文科的教学手段阅读。然而,数学作为一种思想、一种语言,学习时也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时借助数学课本来接受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數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只是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探索数学学科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该站在较高视点上为学生播下一种阅读的思想,并督促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如此,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应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逐步学会看课文的图、式、文,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刚开始时,可要求学生读出声,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发挥眼、耳、口、心的协同作用.当学生阅读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字中蕴涵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他们往往抓不住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在讲解题目时,教师可请学生读题后把他们认为关键的词语找出来。有这样的一道题:在图书室借阅图书的期限为10天,10天后超过的天数要按每册0.5元收取延时服务费。小明借了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5页,16天才能全部看完。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每天多看几页才能准时归还而不交延时服务费?很多同学把问题中的“多看几页”错看成了“看几页”,少读一个字,结果就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二、从教材的素材变化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数学意识
教师应将数学文本阅读纳入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去,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把学生阅读课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班级中浓厚的学习气氛、民主讨论风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才能取得成功。比如我们对于小数的概念,2013版教材与2002版教材做了不同的处理。2002版教材与2013版教材对于小数定义的界定相差无几,但是对于“小数点”的处理却折射出不同的教材编写理念。2002版教材以“.”叫做小数点”的方式引出小数点的概念,而2013版教材还是以箭头指出小数点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小数点”,显得更加直观形象。对于“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这个问题,2002版教材和2013版教材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编排思路。2002版教材提示了三个生活中的小数,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状态,缺点是学生很容易受到暗示。2013版教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采取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的思路,仅仅保留小精灵的“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这个提示,让学生放开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数学意识。教材的一增一删,体现了“以生为本”数学理念在更广的层次上得到贯彻。又比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借助语文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教学方式,紧扣住“公”字去分析,从生活中的“公有”现象引导到数学中的“公有”现象,进而理解“公有倍数”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这些现象时,我再不失时机地提出“最小公倍数”这个概念。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播撒下了学生渴望阅读数学文本的种子。
三、让合作阅读丰富多彩,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保证
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课程一般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联系很紧密,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都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目标。
其次,要注重课外材料的合作阅读。数学合作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要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阅读可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特别是阅读训练的初始阶段。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个别学生特别是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了问题,读不懂,那么他会对这次阅读过程完全丧失信心,而一次阅读的失败会影响他下一次的阅读。合作阅读可以起到互相帮扶,知识互补的作用。如有一题:今年股市一路走高,爸爸和李叔叔合伙投资14万元买股票,其中爸爸拿出的本金是李叔叔的1.8倍。到现在,两人合伙买的股票已经赚了4.2万元,按两人所付的本金分摊所赚的钱,那么两人各应分到多少万元?这个问题关键的条件是"爸爸拿出的本金是李叔叔的1.8倍。"对这个条件的理解是整个题目理解的关键。有些同学读不懂这个情境,而有些同学有相关的经验。在合作阅读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点拨,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不明白的学生有阅读的成功感,从而产生兴趣。合作有利于交流,在学生合作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数学交流的过程,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数学化正在兴起,如贷款,股市,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词汇的频繁使用正昭示着社会的数学化的到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依靠老师,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学,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要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研究的动态;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味地让学生听、记、做,而不放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题目及讨论交流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有关内容,更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学数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教学,如:图解法,活动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了教育。阅读能力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在教学遇到的问题。所以提过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0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师大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