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7-11-18丁希红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丁希红

【摘 要】 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小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结合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明了方向。针对小学生的教学,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以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激活他们学习的潜力,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付诸行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可以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不能用满堂灌的形式,应该用讲故事、猜谜语、设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教学分数大小时,我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通过讲故事设疑的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分数的比较之中,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会喜欢上数学。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有心,就能够把數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创设情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看作自觉积极的参加者,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巧妙设问,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物长跑比赛的场景,两个小动物都是12时起跑的,到达的时间分别是1时5分和1时20分,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时间的前认知,只有“1时刚过”这个粗略的时间概念,因此我让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决它们两个是并列第一,学生看到这个结果自然会为跑得快的小动物抱不平,从而引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由此顺利引入了新课的教学。又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任意报数考老师,结果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数,教师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师出题,学生却一下子答不上来。老师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奥妙?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探求其中的规律,也就会把学习看作发自内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种负担。

三、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四、完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能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让学生看到组员的优势,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如何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三至五人构成一组最佳。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好在一个小组中具有优、中、差三类学生。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到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同时,在选择小组成员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民主性,适当的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例如,笔者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的理解,让每个小组都准备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任选其中的三根,看能否搭成三角形。各小组积极的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并记录和分析了数据,形成了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五、运用媒体创境,点燃自主热情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年级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媒体创设趣味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教学“相遇问题”一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具体教学时,教者借助多媒体技术,适时运用闪烁、发声等手段,较好地创设了“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的动态画面。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媒体手段,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希望和老师及同学一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障碍。

总之,自主学习就是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具体地讲,即要求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和谐有序的课堂步骤,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开展分层灵活的课堂练习,承认学生的异步性;把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在教学环节适当渗入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这样,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实践自主学习新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凌翠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界,(19)2010.

[3]周丽.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评价[j].中学生导报,20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