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活”的课堂

2017-11-18史风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贾府林黛玉预设

史风超

【摘 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成了关注焦点。如何进行有效语文教学,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不再沉闷,是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的重点,也是大家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活”

【中图分类号】 G6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语文教学给大部分人的感觉是古板、封闭、模式化。语文的课堂教学定性问题也一直困扰语文教师,到底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学界的定义很模糊。如何让语文教学能“致用”“实用”,值得探索。

我想语文教学要有好的效果,课堂“活”起来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形式“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为了展示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我在课堂的教学形式上做了大胆的创新。我摒弃了传统的利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融入了新型多媒体技术。在“温故而知新”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表达观点,从他们的见解中寻找问题,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然后利用网络信息,寻找相关知识点,以电子白板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当网络中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信息显示出来以后,我再让学生和自己心目中的见解比对。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交流话题增多,从而积极影响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在“拓展与延伸”中,我用遮挡板遮盖住预设的答案,最后逐一展开,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

多媒体教学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仍然算是一项新技术,平时上课很少运用到。课上,学生被这一新技术所吸引,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它对课堂的促进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了。我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上,如果能按照教学需要,合理融入一些新技术运用的环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形式的活,换来的是学生浓厚的兴趣和集中的注意力。当然,如果为了博人眼球而刻意去用,或是盲目滥用,则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内容“活”----捕捉细节,发问质疑

语文教学,形式毕竟是外在的,它不能取代内容。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可讲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到底什么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呢?经过仔细阅读文本,我发现细节描写是这篇文章中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因为细节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揭示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课上,通过让学生捕捉对主人公林黛玉的细节描写,如她的几次语言和神态以及进贾府的行踪动作,可以看出林黛玉是谨小慎微的人。另外,从众人眼中的王熙凤,群众对王熙凤的态度等细节,可以领会王熙凤善变的个性和迎合的嘴脸。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环境描写,对揭示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这一主题有推动作用。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人物和主题的认识是不同的,让他们发问和质疑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如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存在分歧,有人认为她值得同情,也有人认为她值得批判。

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捕捉一些细节描写,进而思索和推敲其背后的用意,这是回归语言教学的表现。学生会赏析语言了,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这节课上,我让学生扣住文章中人物性格多样性这一特色,在相互交流、探究中,形成一定的思想认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讨论得很热烈,甚至发生了争执,思维产生了碰撞。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大胆革新,改变了束缚学生个性的“枷锁”,换来的是“活”的课堂。

三、思维“活”----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如果脱离一定的情境来学习,往往是收效不大的。课堂上,为了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个立体的认识和了解,我设计一些换位思考的环节,即“如果你是林黛玉或王熙凤,你会怎么办?”等问题。学生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感受也会更深刻一些。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所以,课堂上借助体验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生真切地了解到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学习小说这种文体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了,课堂的效果自然会好起来。

四、困惑与思考

1、对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活”。

《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上,我原来设想把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放在后面讲解,但是根据对人物形象剖析的需要,学生自然地分析到这一内容,随后我作了灵活处理,我将这部分内容移到前面讲解,这样就保证了课堂的流畅。

教学设计的流程,它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设想,也就是课前的预设。课堂中,学生在教师预设之外的行为,即课堂的生成。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果将预设强加给学生,不允许学生的大胆生成,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将被束缚住,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果抛开预设,任由学生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自由驰骋,那么这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要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将预设和生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随机做出调整。

2、对学习效果的检测要“活”。

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有收获,那么,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要“活”。比如上完《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是“课下阅读《红楼梦》”,这项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节课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怎樣检测?这些都是难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面对老师的提问,有些学生侃侃而谈,但是也有的学生目瞪口呆,这就是差异。如何弥补差异,这的确是难题。我想,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将“听、说、读、写”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性和区分度,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贪全贪多,也不要忽略不计,而是要有精度和广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教学和研讨活动,需要思考是很多,但课堂灵活多样,是语文教学需要尝试和革新的。只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教学内容变化多样,会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

2.何更生主编《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倪文锦、于黔勋主编《语文》(基础模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府林黛玉预设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