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体验式教学之我见

2017-11-18王向华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王向华

摘 要:生物本身就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人类本身就是生物的一部分,所以学习生物本身也是研究自我的一部分,它不同于数学的公式、英语的语法,大部分是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阐述了教师可对原有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总结生活经验、亲身体验和探索这四种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知识。

关键词:知识联想;制作体验;探索体验

一般来说,亲身体验最有感触,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体验来进行教学,以体验为最基本的准则,根据所学的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创造情景还原教学的内容,让知识所表现的内容得以体现或者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体验过后构建知识框架,拓展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实际性的参与是很重要的。学习不是一味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而是通过情景体验,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使其善于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自己亲身经历过了,心灵才能有所感悟。中学的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并增加师生互动。

一、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联想

知识只有新旧结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才更容易接受,印象也会更深。比如,在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一节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内容时,关于大概的知识在七年级上册提到过,学生接触过一些,因此教师在讲解前需准备好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到的关于细胞结构中“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学生通过联想旧的知识,回忆起细胞核内染色体含有蛋白质和DNA,以及DNA是遗传物质等内容。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猜想,DNA是遗传物质,那么基因应该在染色体的什么成分上。通过教师对旧知识向新知识进行引导,既学习了新的知识,也对旧知识进行了回顾。

二、运用生活中的现象和经验进行联想

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教师要善于利用周围常见的生活场景,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现实的场景体验,解释原由,了解新知识。

比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诗词进行引导。例如,播放夏日中蛙的叫声,让学生仔细聆听,教师适时对此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什么情况下能够听到?所有的都是一种声音吗?为什么在叫?从而激发兴趣,让学生产生了探索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人文精神教育。

又比如,学习“眼与视觉”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和回忆一下大家刚刚进入电影院的时候是怎样的,是不是会觉得一片黑暗,但是过一会儿又觉得亮了一些。出了电影院后,又会觉得阳光格外的刺眼,眼睛睁不开。学生会感慨为什么会这样,自己会回想在这个过程中的感觉,然后通过观察周围的动物,比如猫,猫在阳光强度不同的情况下瞳孔大小是不一样的,由此可以得出人也是一样的,在明亮的地方瞳孔是缩小的,为了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不能让过多的光线进入,在漆黑的地方瞳孔需要放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才能看得清东西。这些生活经验,能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由此方法得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三、在小制作活动中进行体验

学生基本上都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制作、实验去获取知识。比如,自己制作装片,自己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的结构;在自己悉心照顾下,培养的豆芽萌发了,扦插的桃花成功开花了,这种激动的感觉是无法言表的。学生本来就喜欢动手的实验活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容易获得成功,就激发出了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热情就会被点燃,从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多创造这种条件,开设学生感兴趣并能够结合当前所学内容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玩中获取知识,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比如,在学生学习完细胞的结构后,可以开展制作模型的活动。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制作的一些材料,比如小盒、保鲜袋、线、果脯,教师提供琼脂。根据制作的方案,学生可以利用小盒做成细胞壁,琼脂可以做细胞质,塑料袋做细胞膜,用果脯做细胞核,将塑料袋灌水做液泡,绿色的橄榄做叶绿体,学生踊跃积极地制作成细胞模型。完成后如果卫生条件允许,将能吃的东西直接吃掉,又吃又做,在轻松的环境中将知识进行巩固,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体验

老师要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认识鸟卵卵壳和其结构特点时,老师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第一,课前让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器材(纸托、木板、重物等),将重物放到卵壳上,看卵壳能承受多大能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能够切身感受到卵壳所能承受的外力大小,感受更加真切,印象也更加深刻。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卵壳能够承受如此的外力,对卵本身有什么作用。学生经过思考顺理成章地回答出保护作用,从而学到了卵壳能够保护卵不容易被外界侵害。第二,教师可以提供新鲜鸡蛋、空的注射器、针头、装有温水的烧杯,用针头将新鲜鸡蛋刺个洞,然后用注射器向内注射空气,此时能够清楚地看到蛋清会向蛋壳外涌出。将新鲜的鸡蛋放到有温水的烧杯中,发现鸡蛋上也会出现许多气泡,此时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鸡蛋放到温水中会出现气泡,向内注入空气为什么蛋清会往出涌,从而带出了卵壳上有气孔的知识。这种在实验中获取的知识,轻松且印象深刻,而且对紧张的师生关系有所缓解,使其更容易成为朋友。

参考文献:

[1]劉曙娟.浅析有效生物课堂的打造技巧[J].考试周刊,2015(87).

[2]陈秋莲.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以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