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走心、用情方能成为“者”

2017-11-18徐丽莉

新课程·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朗读者朗读教学新课标

徐丽莉

摘 要:央视《朗读者》的热播,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作为朗读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反思当前的朗读教学现状,将从两个方面说一说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朗读者;朗读教学;新课标

“娱乐至上”为宗旨的综艺节目霸占着电视荧屏,而央视的《朗读者》则如一股清流,“出淤泥而不染”。徐静蕾也直言:“这几年的综艺都太闹腾了,《朗读者》打破了这种闹腾,太难得了!” 《朗读者》走红后,中国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朗读热潮。教育界特别是语文老师,更是把《朗读者》奉为经典。

的确,语文课堂怎么能少了朗读呢?《朗读者》无疑为语文课堂打了一针强心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初中语文课堂要以这些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要成为“者”,先聚焦“朗读者”

“朗读”和“朗读者”一样吗?答案显而易见。董卿在《朗读者》中的开场白就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也就是说,要成“者”除了朗读本身,更重要的是必须“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

朗读要走心,先聚焦在“朗读者”身上。朗读需要技巧,更需要有朗读者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故事,把“朗读者”的真情实感、经历等有机地融入朗读之中。朗读的最大魅力在于情感共鸣,“以朗读打动人心”。正如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所说:“朗读是走出文本;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是活的,如赋予作品以生命。”朗读是否有生命,关键在于“者”对文本是否走心。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要精准地聚焦,用情激活朗读文本,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二、要成为“者”,先会用“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朗读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一切都由感情决定,以情带声,声音要轻柔,有小溪流水之感、促膝谈心之感。要清澈明快,语语入耳,由己心达人心。”叶先生的话告诉我们,要把朗读者的感情与人生体验融入作品之中,朗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即“由己心达人心”。

新课标也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朗读除了读得正确、流利,更重要的是读得有感情。这里的“有感情”并不是靠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来实现的。有些语文课堂对“有感情地朗读”的理解已经误入歧途,甚至认为只要读得有腔有调、读得让人起鸡皮疙瘩就是“有感情”。这是对新课标关于朗读要求的不理解造成的。新课标指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也就是说朗读是朗读者在朗读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不是靠阴阳怪气、做作装出来的。在《朗读者》节目中,徐静蕾朗读史铁生作品——《奶奶的星星》,朗读到情深之处,几度哽咽,几度落泪。现场和电视机前的不少观众听完徐静蕾的朗读,也不禁潸然泪下。徐静蕾朗读时情感的流露并不是矫揉造作地装出来的,而是自然地表达出来。作品《奶奶的星星》让她想到了去世的奶奶,情感上与作品形成共鸣,于是就有了几度落泪的情形。这是真正朗读者的一种情感宣泄。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如何用“情”呢?

一是要让学生找到与作品、作者的共鸣点。要找到这个共鸣点,就要让学生进入作品之中,了解作品所真正要表达的情感。要找到共鸣点,完全可以借鉴《朗读者》“故事+朗读”的模式。比如笔者指导学生朗读《小巷深处》时,先让学生了解作品要表达的“盲母伟大无私的爱”,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亲或其他亲人的“爱”的事迹,再从朗读的感情基调、技巧上入手指导,让学生找到自己与作品的共鸣点,最后在朗读中把这份情感再现出来。

二是创设朗读所用的多种情境。首先是创设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情境。老师在创设这些情境过程中,不能以自己对朗读作品的理解代替学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因而,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创设情境所要用的图片、音视频等尤其重要。比如笔者在教学《乡愁》时,让学生为这首诗找四张图片,并找一首与这首诗主题相切合的背景音樂。有的学生找二胡曲,有的学生找钢琴曲,也有找洞箫、陶笛之类的背景音乐。学生在找这些音乐的过程中,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进入作品中。当然也有找错的,这时老师就要加以纠正,然后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背景音乐和图片的渲染下,亲自上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出来。情境创设还可以用生活场景再现、想象等方式来实现。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朗读者,就要走心、用情,赋静态的文字予情感生命。正如张颂先生在《朗读学》书中所说:“朗读必须在语音规范的基础上达到更丰富、更完美的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颂.朗读学(第3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者朗读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