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 小米传承的产业方向
2017-11-18魏晓文
魏晓文
国内首个小米食用指南在京发布
9月17日,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共敖汉旗委、敖汉旗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2017中国·敖汉小米区域品牌建设研讨会暨《敖汉小米食用指南》发布会。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发布的《敖汉小米食用指南》,是我国第一次发布杂粮类健康食用的指南。
中共敖汉旗委书记邱文博在致辞中介绍,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境内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考古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发现的粟和黍碳化标本比中欧地区早2700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敖汉旗谷子种植面积达到88万亩,占全旗耕种面积的22%,向全国输送1亿公斤优质谷子,是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敖汉旗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小米大会,被誉为“全国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中国小米之乡”。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组织专家调研编写发布的《敖汉小米食用指南》报告,从敖汉小米渊源、营养特点、功效、食用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指导。
在这本由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在国内发布的首个“使用指南”中指出,经过科研团队检测,敖汉小米蛋白质含量丰富,高于稻米和玉米;脂肪含量低,与玉米相当;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张华荣在致辞时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质量兴农、品牌发展的新阶段,个性化、多样性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敖汉小米食用指南》的发布,就是一个创新,体现了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各地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的探索,增强了区域品牌农产品的信誉度、传播度、知名度,深入研究消费需求,科普产品健康知识,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健康饮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小虎、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李明哲、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主任张超、赤峰市市长孟宪东、敖汉旗旗长于宝君等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暨发布会。会上,内蒙古禾为贵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北京首农电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润东方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签约。
黍光粟源
一粒米记录着8000年农作物遗传的秘密,一粒米承载着8000年的农耕传奇。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内蒙古敖汉旗,却因小米而享誉世界,敖汉小米不仅仅因为品质、营养受人青睐,而更重要是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令人瞩目,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小米之乡”等耀眼的光环笼罩下,敖汉小米因为农业与文化巧妙结合而甲天下,让敖汉旗蜚声中外。
历史中祖先们的盘中餐慢慢地变换着,餐桌虽小,却是四方远近滋味的荟萃之所,也是万年传统接续的见证。
历来人们在滋味的追求上,表现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是趋本,一是逐流。趋本就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这是传统,对越是地道的乡土风味就越是欣赏。逐流则是受他方时尚所吸引,是反传统,追求新奇滋味。
原始的农耕垦殖方式出现在1万年前,经过了由火耕发展到锄耕的过程。中国锄耕农业的出现,应当不会晚于距今1万年前太久。这时的农耕活动已培育出了较好的栽培作物品种,据比较精确的统计,全球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等作物共有666种之多,起源于中国的有136种,也有说是170多种。考古学发现的证据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麦、薏苡和芝麻,另外还有20多种植物遗存,如油菜、葫芦、甜瓜、大豆等,有的可能也属于栽培作物。集中体现中国的“绿色革命”的成果,是大米、小米两大谷物的栽培成功。
我们祖先餐桌上的主角,最初是大米和小米,黄白二米滋养了北人南人。
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广大干旱地区,史前农人最早栽培成功的谷物就是小米,即黍和粟。在黄河流域的一些早期新石器遗址里,譬如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考古发掘到了明确的旱作谷物粟的证迹,它们是世界上最古老栽培的黍和粟,表明黄河流域是小米的原产地。
粟由禾本科的狗尾草培育而成。黍又称为糜子,脫粒后为黄米。目前有数十处新石器遗址发现了粟和黍的遗存,史前黍的遗存在兴隆洼文化及塞北地区的几处遗址都有发现,有8000年的历史。黍的栽培年代可能同粟一样古老,只是后来种植范围没有那么广泛。
谷物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生活,这种比较稳固的经济来源,造成了人类长久的定居,农人的聚落出现了,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口密度明显增加了,这就必然带来了建筑在农耕基础上的人类文明。有了粮食储备的人类,不仅仅是解决了饥饿问题,更有可能将过去几乎全部耗费在寻觅猎物上的能量,投入到了许多新的工作中,于是纺织、快轮制陶、冶金术就出现了,文明最终也出现了。
“敖汉”系蒙古语,汉语为“老大”、“大王”之意,公元1636年清廷按满州八旗制建立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毗邻东北老工业基地。
敖汉旗有着近万年的农耕文明,享有龙祖圣地之美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4种史前文化均在敖汉旗发现、命名。在这些遗址地,都发现了与旱作农业相关的生产工具,敖汉旗的旱作农业萌芽于“小河西”、发展于“兴隆洼”、辉煌于“红山”、传承于“夏家店”、延续到“元明清”,保持到“新中国成立”。
10000年前小河西文化表明农业萌芽在这个时代,小河西遗址出土锄形器、磨盘、磨棒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出现了原始农业的萌芽。考古发现的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表明,这里已经有了人类聚落。2002年在兴隆沟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谷物标本,先后经我国北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利用碳14鉴定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000至2700年,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考古学家通过C13和N15骨骼鉴定,分析兴隆沟人、动物和植物的稳定同位素数值,证实了谷物在兴隆洼文化时期就成为了人类的主食,敖汉小米在8000年前就摆在了史前先民的餐桌上,并通过北方草原通道自东向西传至欧洲。endprint
考古发现7000年前赵宝沟文化表明,这里就由刀耕火种过渡到了粗耕原始农业阶段。考古发现的6000年前小河沿文化表明,當时经济生活的主流是原始农业,畜牧和狩猎也占有一定的地位。考古发现的4000~5000年前草帽山积石冢、兴隆沟陶塑祖神像等诸多红山文化表明,这里已进入发达的农耕文明阶段。考古发现的3000~4000年前大甸子、城子山等夏家店下层遗址表明,当时的先民们饲养猪、犬、牛、羊等家畜,过着成熟、稳定的农耕经济生活。
在战国时期,敖汉旗属于燕国管辖范围,燕长城既是军事上的防御线,也是农牧业的分界线。这一时期农业发达,同时兼有畜牧业。在宋、辽时期,敖汉处于辽国的腹地,旱作农业的发生、发展给契丹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元明清时期,敖汉的种植业仍以粟和黍为主要经济作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子孙所统率的敖汉部民在这里走过了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也记述着敖汉部民种植、栽培粟和黍的历史。小米、黏米、糜子不但是敖汉先民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也是蒙元大军行军作战的军粮。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先民们积累了一整套农业生产经验。以敖汉谷子种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系统,始终保持了连续的传承,时至今日还保存着有古老的耕作方式和耕作机制,呈现了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千百年来支撑着敖汉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的生存需要。
2013年8月6日,世界小米起源报告会在敖汉旗举行,世界农耕文明的权威学者、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科技研究所所长马丁·琼斯先生作了《农业知识传播的旋转餐厅》、立陶宛国立大学考古系教授吉尔德作了《中国作物何时传入欧洲》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世界农耕文明中国专家组成员赵志军作了《农业起源研究——理论与意义》的报告,证明了敖汉旗就是世界小米的发源地。
2014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敖汉旗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在敖汉旗召开,来自英国、美国、印度、韩国及国内的众多顶级专家学者通过从农业考古、谷子起源与发展、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谷子体系及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研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植物学、农学和基因学的研究领域延伸到了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欧洲的小米应该是从东南亚通过欧亚草原通道传播过去的,考虑到敖汉兴隆沟遗址所处位置,其有可能是小米向欧洲传播的起始点。
后世由丝绸之路和海道陆续传入许多物种,四方滋味满足了饱者饥者上层底层的口腹之欲,但是小米,溯华夏之源,为古老的东方大地带来滋养,从古至今,在我们的餐桌上不断变换着缤纷的光景。
研究发现,欧洲的小米应该是从东南亚通过欧亚草原通道传播过去的,考虑到敖汉兴隆沟遗址所处位置,其有可能是小米向欧洲传播的起始点。小米从野生到驯化的过程,N15等现代科技考古技术运用等,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夯实了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
悉出天然
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41°42′~43°01′,东经119°32′~120°54′,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这个纬度,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优质粟黍生长的黄金纬度。
这里四季分明,较高的积温有效性、适中的年降水量、丰富的日光照射、较大的昼夜温差使这里成为粟黍种植比较理想的区域。全旗土地资源丰富,有褐土、壤土等多种类型,土壤中含有丰富而均衡的有机质、铁磷等矿物质,为谷子的生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敖汉旗经过半个多世纪环境治理,人工造林5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5%,是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因敖汉旗的生态建设对于世界人类生存具有极端重要的典型意义,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敖汉旗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绿色,佑护着粟黍的安全,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为绿色谷子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敖汉谷子绝大部分种植在山地或沙地,无污染的土质和空气、施用自制的农家肥,使谷子保持了天然特性,因此,以敖汉谷子为主的敖汉杂粮赢得了“中国杂粮出赤峰,绿色杂粮在敖汉”的桂冠。
早在清朝时期,敖汉小米成为宫廷贡米的主要提供地。好谷子产出好小米,敖汉小米质量上乘,独具特色,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素有“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美誉,米色清新,品质纯正,营养丰富,属米中之上品。敖汉小米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比普通小米高,也高于大米、面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丰富而比例协调。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亦较丰富。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常吃敖汉小米有降血压、防治消化不良、补血健脑、安眠等功效,还有能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积,有美容的作用。也非常适合怀孕期妇女及产后进补食用,是平衡膳食、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绿色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良的地质土壤,丰富的小米营养,赋予了敖汉小米悉出天然的特征。
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敖汉小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8000年前远古先民耕种的粟和黍能够保留至今,敖汉旗兴隆沟文化遗址出土的碳化黍和粟具备了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2010年,敖汉旗启动了申遗工作,成立“申遗”领导小组,编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通过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项目办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制定全旗谷子种植规划并组织实施。
2012年8月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9月5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隆重举行。FAO助理总干事Alexander Muller先生、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李文华院士向旗委书记邱文博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牌匾。敖汉旗是全国第六个、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2013年5月,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农业部批准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旗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endprint
谷乡新路
自2016年以来,敖汉旗委、旗政府深入挖掘“敖汉小米”品牌优势,着力打造敖汉小米、肉驴、文冠果、沙棘四个“百亿元”产业。支持金沟农业、禾为贵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规模,组建了36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模式,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组建了内蒙古谷子(小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了由全旗66家龙头企业、合作社组建的敖汉小米产业协会,小米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敖汉小米每市斤比周边地区高出0.2~0.3元,年均销售小米8000吨以上,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带动农民增加收入2.5亿元,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标,也在为打造“中国谷乡”集聚合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和安全越来越重视。敖汉旗同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合作,编制《敖汉旗小米食用指南》,就是为了分析敖汉小米的主要特点,权威发布敖汉小米营养成分检测报告数据,对敖汉小米品质进行客观评价。同时,根据南北区域不同人群消费需求,量身定制以敖汉小米为食材的营养套餐:针对婴幼儿群体开发米粉全段套餐,针对孕妇群体制定孕期、产后膳食食谱,针对南方人开发快捷食品,针对北方人开发烙糕、煎饼、面饼、散装等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提高敖汉小米的附加值。
借助敖汉旗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契机,依托内蒙古谷子(小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敖汉小米产业协会,严格执行《敖汉旗谷子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敖汉小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管理规范》《敖汉小米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以打造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目标,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制度,对产品实施安全分级管理,建立谷子生产标准体系。以生产经营企业为单位,对敖汉小米的种子培育、春耕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加工、包装全过程记录,通过大数据平台形成二维码,真正达到追根溯源的目的,确保敖汉小米的产品质量。
敖汉小米按照标准化生产、品质化保障、品牌化运作的要求,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打造敖汉特色品牌,让消费者切身感受到,食用敖汉小米不仅是吃文化、吃口感,更是吃安全、吃品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借助阿里巴巴平台,采取“互联网+”形式,扶持以敖汉小米为主的杂粮电商企业,实现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缩短商品流通过程。进一步与大中城市有关部门对接,让敖汉小米实现“五进”,即:直接进机关、进食堂、进学校、进超市、进企业,拓宽“从基地到餐桌”的直供市场绿色通道,实现以销售促生产、以生产促基地的良性循环。
敖汉坚持“谷子当作景观种、小米当作药材用”的原则,建设具有敖汉地方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打造错落有致的生态农业梯田、颜色各异的杂粮种植带、风趣十足的耕作体验区,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观光休闲为主题的旱作农业景观。加快推进小米博物馆建设进程,在空间布局上,集中体现谷子从地头到餐桌、从作物到商品的整套流程;从时间布局上,展现谷子的悠久历史、发展演变、当代现状的进化历程,传播敖汉地区近万年的农耕文明,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粟文化。将谷子产业打造成为敖汉农业历史的发扬点、民族文化的传播点、农业效益的增长点、区域经济的促进点。
敖汉小米食用指南
发布机构 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敖汉旗人民政府
小米素有“保健米”、“赛参汤”之美称,古人曾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廪维亿。”这是《诗经》对古代农民种植黍粟的最早记载。小米的原料谷子具有生育期短、耐贫瘠、耐干旱、耐储存等特性,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饮膳为养生之首务”,饮食已不单纯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人们追求健康的实际需求。《敖汉小米食用指南》不仅完美秉承了“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而且充分展现了敖汉小米的营养价值。
敖汉小米营养功效
健胃养胃:小米因无麸质、粗纤维含量少、不会刺激肠壁且易消化,非常适合胃肠较弱的人群食用。肠胃不好者食用小米既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和呕吐的作用。小米是典型的食药同源的农产品。中医认为,小米能治脾胃不和、脾虚久泻、积食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
提高机体免疫力:小米中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B族等,较高的维生素含量以及硒、多酚类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可预防口腔溃疡、动脉硬化,起到降血糖、降胆固醇等生理功效。小米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具有防止血栓、抗癌等作用。亚油酸可软化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亚麻酸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及血清胆固醇含量,同时还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促进身体发育、预防贫血: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小米中铁的含量超过大米,食用小米具有补血作用。锌与儿童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敖汉红谷和金苗中的锌含量不仅高于一般小米,且高于稻米和玉米,适当食用可有助儿童身体、智力发育。小米中的鈉含量较低,低钠对于减轻肾脏病、高血压、体力衰弱、下肢浮肿有一定效果。
促进乳汁分泌:小米蛋白是一种低过敏性蛋白,特别适用于孕产妇和婴幼儿食用。小米可以用于产妇调理身体,缓解产后体力不支,调养产妇的体质,并且对产妇乳汁分泌同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等保健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小米具有“养肾气,除胃热,止消渴(糖尿病),利小便”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有“粟米气味咸,微寒无毒,主治养贤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
敖汉小米食用推荐
食用注意事项: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它是老人、病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以颗粒饱满、充实、色鲜为佳,发霉变质的不宜食用;endprint
淘小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以免造成营养素过度流失;
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及肉类食物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因此,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的作用,以弥补小米的不足。
食用方式推荐:
小米粥 敖汉小米粥是深受大众所喜爱的一种食用方式。在煮粥过程中,可向其中添加红枣、玉米渣、小红豆等杂豆类或是肉类、蔬菜等,使得不同食物可以相互搭配,增加食物摄入种类,丰富营养素摄入种类。
以南瓜和小米为主要原料的南瓜小米粥,不仅营养价值高,所含能量低,而且有南瓜特有的清香味及小米香,口感细腻香甜,组织形态均匀,外观色泽金黄,品质极佳。
另外,还有许多其它种类,如小米红糖粥、小米山药大枣粥、小米山药糊、小米芝麻糊等。
小米饭 敖汉小米不仅可与豆类混合同煮成粥,也可以煮成米饭。小米中的蛋白质, 其必需氨基酸组成相对较为合理,容易消化吸收,但赖氨酸含量较少,可与大米、豆类同煮,既可起到营养互补又有利于增强食欲。
小米磨浆 将敖汉小米磨浆与牛奶混合后饮用,能实现二者的营养互补,实现“1+1>2”的营养价值。牛奶虽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但是其中不含膳食纤维且B族维生素的含量较低,而小米却富含B族维生素,正好实现营养互补。而且,小米经炒制后可产生独特的香味,炒制后磨浆、过滤所得的小米汁与牛奶搭配后能使小米的香味与牛奶的风味结合,产生十分独特而美好的风味。
其它食用形式 敖汉小米还可与大枣、枸杞、南瓜粉、薏米一起制作保健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食之可产生饱腹感,是适宜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食品。
小米可单独蒸饭,亦可磨成粉后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作饼、窝头、丝糕、发糕等。
此外,糯性小米可釀酒、酿醋、制糖等。
此次2017中国·敖汉小米区域品牌建设研讨会暨《敖汉小米食用指南》发布会的召开,标准着敖汉小米由简单的农业种植向精深开发和品牌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是促进小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必要举措,必将对推动敖汉小米产业的建设健康快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孟宪东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政府市长
近年来旗委、旗政府立足旗情,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旱作农业文章,做大做强“敖汉小米”品牌,着力打造小米百亿元产业,把小品种做成了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这次敖汉小米区域品牌建设研讨会暨《敖汉小米食用指南》发布会的召开,不仅全方位地展示了敖汉小米的品牌,而且为国人选择敖汉小米提供了平台,为大家健康饮食提供了样板。
邱文博 赤峰市敖汉旗旗委书记
敖汉小米见证了史前文化变迁,在8000年前就摆上了史前先民的餐桌,并通过北方草原通道自东向西传至欧洲。敖汉小米传承了农耕文明,我们现在依然保留着古老的谷子耕种方式,更奠定了敖汉旗是世界旱作农业起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如今小米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组建了36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模式,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于宝君 赤峰市敖汉旗政府旗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