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2017-11-18陈春梅
陈春梅
高中历史教学是老师依据课程标准,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的传授。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对历史的解释也越来越多元化,有些甚至与历史教材上的知识截然相反。那么,面对现今这种多元化的历史解释和庞大繁杂的历史信息,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换句话说,中学历史教学到底应该教给中学生怎样的历史?这便是本文想做一些探讨和思索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斷普及,对于历史的解释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很多历史信息更是与历史教科书上所提供的结论和史实截然相反,显然,这对中学历史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很多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更是倍感困扰。应当说,历史的多元化解释浪潮的出现是利弊共存的,一方面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化的解释,本身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反映,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和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但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所谓的历史解释和历史信息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历史考证和研究,仅仅是博人眼球的个人意见甚至是个人偏见。显然,这就使得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多历史信息真假难辨,若是让假的历史信息进入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无疑会对学生造成历史知识的混乱和历史价值观的扭曲。因此,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都应该保持独立、清醒的认识,切莫人云亦云,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保证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历史知识应该是真实可靠的。但是问题又来了,到底哪些历史知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我们到底应该教给中学生怎样的历史呢?
一、历史的真实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哪些历史知识才是真实可靠的”,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确“历史”的概念。总的来说,历史包括客观历史和主观历史两层含义。客观历史指的是人类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主观历史则指后人对人类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所进行的记载、描述以及做出的解释,显然这种历史是后人经过历史研究和考证后得出的历史。然而,我们知道人类过去发生过的事现在只剩一些遗迹、文字、实物碎片等,不足以构成完整系统的存在。因此,我们现在所理解和能实际掌握的“历史”,指的是历史学家根据现有的历史遗存和历史遗物,通过一定的历史史观指导,经过严格的历史考证和历史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界基本达成共识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历史是由后世历史学家经过历史考证和历史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这并不影响历史的真实客观性。事实上,历史学存在的意义和根基便在于历史的求真性。因为历史研究的对象已经不可复原,因此对历史对象所做的研究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才会出现不同人对同一历史事件所作出的不同解释。然而,正由于历史求真性的存在,要开展历史研究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历史学修养和严格的历史学训练,如此得出来的历史结论才相对比较严谨和真实。
二、中学历史教学是一种历史教育
回到第二个问题上,“到底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教给中学生怎样的历史”。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清楚和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中学历史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应该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养的目的。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明确历史教学是利用现有的历史研究成果对学生开展历史教学和教育,而非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历史学术研究。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国家经过严谨研究和考证后得出的相对真实可靠的历史结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依照历史教科书对学生开展历史教育,而尽量避免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随意阐述未经严格考证的历史研究结论。当然,尊重历史教科书并不意味着就必须完全照本宣科。事实上,很多时候教科书受篇幅的限制无法完全叙事,同时教科书内容有时也是落后于最新学术研究结论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史学最新动态,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最新学术研究结论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开展历史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素养的目的,是属于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历史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以历史教科书为依托,向学生教授历史知识和开展历史教育,而对于教科书之外的历史解释和研究结论则要谨慎看待,必要情况下,可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适当选取经过专业历史研究和历史考证的史实结论来补充和更新教科书的相关内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