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龙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2017-11-18李志达

北方人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东北农业大学英才春雨

文/李志达

为龙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文/李志达

“依托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直播’,它既能让在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生长情况,又能实现远程操控种养殖,可以完成对温室蔬菜的浇灌、牛羊的饮水、喂饲等。”在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的一间办公室里,黑龙江春雨智能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英才边操作着“春雨智能农业系统”,边向记者进行着介绍。

袁英才说,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梦,而这个梦正在他手中鼠标的轻点下,同时借助东北三省唯一农业类大学科技园平台优势,逐渐变成现实。

1985年,袁英才出生于美丽的小城虎林,201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之后,袁英才入伍去了内蒙古武警部队,因为工作优秀被推荐到了北京工作。然而正值事业稳定,顺风顺水之际,一次回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的行程改变了袁英才的命运。“那天饭桌上的情景我现在依然记得,老师和同学一边说黑龙江土地和水资源得天独厚,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一边感叹能转化农业科研成果的公司太少,没办法很好地改变农业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袁英才感慨地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愿人生像固定模式一样走下去的袁英才给自己强行转了个弯——回到母校东北农业大学进行创业。一头扎入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的农业行业,将自己积累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到了智慧农业建设中,创办了以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集智慧农业、资源环境、生物信息与大数据运营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黑龙江春雨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从哪个领域突破成了袁英才首先遇到的问题,他回想自己在北京的那段时间,父母几次来到北京,可住不了多久就着急回去,原因之一就是想吃黑龙江的大米、青菜等绿色食材。“这么好的农产品却卖不上好价格,原因之一就是没让消费者了解到这些健康、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到底好在哪里。”袁英才说。想到这,他决定先从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入手,让每个消费者都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所买的农产品从种到收的全过程,而建立溯源体系则需要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当时该技术在国内还属于科研阶段,很多设备还没有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过。

为解决这一难题,袁英才开始往返于东北农业大学的各个教学楼间,凭借执著的干事热情,硬是说动了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两位教授跟他一起搞科研开发,经过无数次从田间到实验室的往返,终于建立了春雨农产品追溯系统。之后,公司通过搭建云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多要素自动检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农业更标准、更规范的生产,实现了农业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搭建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

2015年,“互联网+”概念异军突起,这与袁英才研究的“智慧农业”方向不谋而合。袁英才又趁热打铁,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总结之前的研究和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了温室环境智能监测、土壤墒情自动检测、水肥一体化灌溉检测、病虫害防治预警、粮食仓储环境监测、灌渠水量监测、养殖场物联网监测等系统,让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真正渗透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

如今,春雨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斩获中国2016年首届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应用创新奖,袁英才也获得智慧农业联盟十佳优秀企业家,但他不甘现状,将眼光瞄准到研发针对植物的大中微量元素直接测算的先进传感器。“目前,直接测出种植物氮磷钾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技术还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现有的办法都需要建立模型进行测算,不能用传感器直接进行测算。”袁英才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想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的科研力量,重点突破传感器测量植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等几个现阶段的难点,进一步完善智慧农业物联网溯源管理的建立。同时,拥有三个已审和四个待审实用新型专利的春雨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

“我有深深的‘农’字情节,也与母校有着不解之缘,人的经历越多,越是在不断的完善自己,我希望母校能有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能够通过春雨智慧农业来落地转化,与农民形成有效对接。”袁英才动情地说。

猜你喜欢

东北农业大学英才春雨
敬告作者
诚聘英才
刘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苏州:最高礼遇献给天下英才
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
春雨
春雨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的高校校园建筑色彩控制研究
批判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