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探索
——以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为例

2017-11-18揭上锋邵亢邑李康喜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教育

揭上锋 邵亢邑 李康喜

(厦门大学,厦门 361005)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发展探索
——以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为例

揭上锋 邵亢邑 李康喜

(厦门大学,厦门 361005)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型,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主流,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向、思路。本研究以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为例,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进行探索,以资其它高校借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一、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逐渐向“创新驱动”转型,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认清世界局势把握国家现状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世界一流高校,如哈佛大学、百森商学院等相比,在体制与机制、理念与意识、制度与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差距,还有很多不足。但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本研究通过对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进行梳理,了解其现状和发展,以资其他高校借鉴,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主要问题

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增加16万人,大学生待就业人数也屡创新高[1]。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客观上要求高校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步伐,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既存在“中梗阻”,也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些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因而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部分学生、少数教师参与的小范围改革[2];有些高校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或者是找不到“牛鼻子”,不知道如何抓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教学观念、培养模式等问题教学的关键问题上[3-6],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成了“空中楼阁”。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创新创业教育不单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顺应国家战略需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创新创业方面形成独特的方式方法。本文希望通过对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为其他高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

三、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据人民网统计,2013年浙江大学学生创业率达4%以上,成为全国创业率最高的大学,远远高于全国高校的平均水平。这既与浙江地区活跃的创业氛围相关,也离不开浙江大学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7-8]。浙江大学通过教学体系改革、创业实践探索、内外资源整合等方式,形成了浙大的创新创业教育,见图1。

图1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改变教学观念,变革培养模式

浙江大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探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是开设大量创新创业课程。浙江大学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多达30余门,占到通识课程数量的15%,此种设置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数量众多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二是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 (Intensive Trai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简称 ITP)”辅修专业,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选修。三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导师计划”,聘请200余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等担任校外创业实践导师。四是组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比如:开展全球模拟公司创业教育、“蒲公英”创业训练营、研究生创业素质拓展班等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意识和能力[9]。五是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浙江大学组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并与斯坦福大学、硅谷孵化器联合成立“浙江大学硅谷创业实验室”,与百森商学院、里昂商学院联合开展“全球创业管理”硕士(Global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简称GEP)项目。与此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到美国硅谷、UCLA商科中心等交流访问,举办“中国创业”国际夏令营,开展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交流研讨。

2.探索创业实践,激发创新意识

一是基于学校活跃的学生组织和机构,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和沙龙。浙江大学有“蒲公英”青年创业学院、青年创业俱乐部等近30个创新创业社团,持续开展“创业者导航”、“创业点子秀”、创业沙龙等活动,全年举办400余场。二是通过科研强化训练,增强创新能力。浙江大学实施“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SRTP)”,覆盖了三分之二以上本科学生。三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举办“蒲公英”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友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著名的“快的打车”即是从赛事中脱颖而出,走向市场。四是通过大学科技园,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导、孵化,开展从项目凝练、团队建设、市场拓展、资本引入、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导。

3.整合内外资源,形成“资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校内相关部门单位,突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二是提供政策保障,出台《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停学创业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帮助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创业与就业、创业与学业的关系。三是给予技术支撑,建立大学生创业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推出“一元专利转化项目”供学生选择。四是整合校外创业资源,积极争取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比如与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签署战略合作,与属地政府共建“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园”等,集聚创业优惠政策和服务,让各类资源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形成“资源+”集聚效应。五是拓展场地支持,在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开辟5000平方米作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从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来看,浙江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比较系统、全面、务实而高效。浙江大学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搭建灵活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与选择机会,让浙大的创业教育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并且与国际接轨。浙江大学的创业教育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某种程度上是浙商务实精神的体现。浙江大学通过与企业、政府的深度融入,形成了“1+1>2”的效应,使得浙大创业教育显得卓有成效。与此同时,浙江大学挖掘存量资源,开拓增量资源,利用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基地,可以成为国内部分高校孵化基地不足的解决办法之一。

四、厦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相较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则走了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如果浙江大学是基于江浙地区活跃的创业基因,基于学校强势的理工背景,那么厦门大学则更多的是基于闽商的拼搏精神,基于厦大的人文背景。因此厦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便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海峡风格、闽南特色,见图2。

1.探索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先行

一是校院联合,共同推动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厦门大学从2000年开始,依托管理学院,面向本科生、MBA开设创业管理方面课程。二是设立必修的创新学分,实行创新学分奖励制度,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学分考核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学术学业竞赛。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一项科创项目。三是打造 ETC(Education、Tuitor、Capital)创业课程体系,与其他部门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与实践”和“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共同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框架。厦门大学的ETC课程体系不仅面向本校学生,还向厦门地区的其他高校开放,充分体现出创新教育的开放特色。

图2 厦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打通“教师+”通道,提升师资水平

一是与国际一流创业教育机构和大学合作,联合培养创业师资。百森商学院是全球创业学领域的领导者,连续22年荣获创业领域排名第一。2012年厦门大学与百森商学院加强战略合作,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到百森商学院学习,同时邀请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专家到厦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每学期组织一次百森-厦大“SEE CHINA”创业教育师资研习班,下大力气培养创新创业师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业导师队伍。二是改革教师考核体系,确保内涵发展。在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方面,鼓励教师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相结合,在职务高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三是打通“教师+”通道,打破传统教师概念,邀请知名校友、商界知名人士以及行业领域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并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3.打造创新平台,推动交流升级

一是打造咖啡创业文化,建立学生交流平台。通过厦大浓郁的咖啡文化,鼓励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厦门大学随处可见的咖啡厅,成为创新创业者最活跃的场所。二是建立特色基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5家国家级和3家校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一步提高厦门大学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三是基于“互联网+”理念,着力建设厦大创业服务网,实现一站式创业云服务,打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创业项目资金、团队、场地、经验、用户渠道、政府支持等各个方面资源匮乏的痛点,构建一站式的服务体系,帮助提高创业成功率。四是成立厦大-中科创业学院,并设立南强创业基金,全面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从厦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来看,厦门大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业教育理念。教育、孵化、投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厦门大学的创业教育具有了生态意义。而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则体现了厦门大学创业教育的开放与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点与一些高校的资源仅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基于互联网手段,以“互联网+”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同时通过独特的咖啡文化,鼓励创业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具有闽南文创的特色,也可以作为一种值得参考的方式。

五、启示

1.结合实际加强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研究发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比较突出的国内高校,无论是上文提到的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还是没有提到的其他高校,如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甚至是温州大学等等,无一不是先在顶层设计上做好文章。我们认为,高校只有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全校总体战略格局,结合学校发展方向,在体制机制上理顺,创新创业教育方能有的放矢,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

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培育有助于创业者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企业家精神能让人充满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创业者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10]。国内高校目前对这点强调不多,但是国外高校却非常重视[11]。因此,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不能舍本逐末,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其根源也离不开浙江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3.加强高校创业联盟

高校联盟是指大学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项目合作,为实现大学学术水平的提高、降低大学的管理成本、共同解决大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战略目标,并通过各种契约而建立起来的松散型网络组织[12]。高校创业联盟是创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整合各校创业教育资源,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厦门大学的ETC创业课程体系,在厦门高校之间通过联盟的形式扩展,一方面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地区性的创业环境,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如果创业联盟能够跨地区、跨地域,甚至跨省跨国际,则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乘数效应。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与百森商学院的合作,浙江大学与里昂商学院联合开展的 “全球创业管理”硕士(GEP)项目,均是创业联盟的重要形式。

4.打造企业、社会、高校深度融合的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走出象牙塔,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就要打造企业、社会、高校之间深度融合的平台,实现三者良性互动,生态共生的关系。浙江大学与杭州、浙江地方企业、政府的“资源+”效应,正是得益于这一平台。推进高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可以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中国教育在线.2016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www.eol.cn/html/c/2016jybg/index.shtml.

[2]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7).

[3]曾尔雷,黄新敏.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4]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5]谢梅.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9).

[6]牛长松,营峰.创业教育的兴起内涵及其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07(1):52.

[7]刘红.如火如荼的浙江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0).

[8]陈晨.城镇化对浙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7).

[9]阮俊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10]井华,杜京哲.技术进步、创新创业与企业家精神[J].国际融资,2015(8).

[11]刘晓阳,李建民.以企业家精神引导地方高校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

[12]沈红.论中国大学战略联盟[J].教育发展研究,2006(2):48-50.

(责任编辑:臧 瑞 范丽娟)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

JIE Shangfeng,SHAO Kangyi,LI Kangxi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fter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turning from factors and investment to innovation.A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the main trend in the country,the related education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s highlighting its importance and forming its own direction and thought in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This paper takes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Xiamen University as example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 universities and satisfy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need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l mechanism.

G647.38

揭上锋(1983—),男,讲师,研究方向:营销与战略管理。

福建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教改专项(FBJG20170282)。

猜你喜欢

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1(2021年第2期) 文章回顾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作品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