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田野课程中的摄影记录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17何警
何警
【摘要】田野课程,是以乡村田野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开展的一种在园内外所实施的课程教学体系,其主要特点是自然性、真实性和实践性。我园自2012全面性开展田野课程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子课题研究项目。旨在以摄影方式为学习手段,来帮助幼儿直观观察农庄植物生长的特点和生命特征,并培养儿童对自然美认知和情感。通过有目的的拍摄记录,和对比研究学习,来提高幼儿对植物生长周期过程的了解。摄影活动围绕前期准备、活动实践、后期整理三个阶段进行。注重儿童的参与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园 田野课程 摄影方式 植物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07-02
田园课程资源中的“田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态环境中的田园,本义是原初、自然、本真;二是指深入现场和情境,让幼儿在现实的田园情境中学习。本文的田园课程资源涵盖了这两个层面的内容,是由多方共同参与,让幼儿在幼儿园内外的真实生活场景中,通过现场感知、情境操作和互动交流而进行的一种学习和体验。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提倡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田野课程,顾名思义,是以乡村田野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开展的一种在园内外所实施的课程教学体系,其主要特点是自然性、真实性和实践性。[1]我们幼儿园拥有自身独有的教育资源——新天地农庄。美丽如画的农庄是一个环境清新的实践基地、有丰富多样的蔬菜、植物;可爱活泼的动物,这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一书中指出:任何社会背景下的幼儿皆能从自身情感的投入、发现问题、了解事物以及掌握新知识及新技能过程中的益处。我园研究了6年的田野课程方式,于2016年成为浙江省教育厅立项课题——《“儿童农庄”户外体验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编号02104。在此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以活动前的经验点、活动中的体验点和活动后的延伸点的“三点一线”模式开展本次课题研究,以实际基地设施为突破口,让幼儿置身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跟孩子探讨解决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实施。
一、激发兴趣,自学准备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前期准备充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开展如下:
1.知识准备:亲子合作,查询每次的主题资料,以打印或绘画的方式反馈收集到的材料,在班级交流学习所得。如《找春花》主题,幼儿自学田间常见野花的花名,花型等相关知识,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打印入册后,带到班级,以小组讨论形式交流,各自所学的花名,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并通过讨论,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一种小花,使幼儿有明确的观察目标。
2.摄影技术:活动前,我们积极向家长开展宣传工作,让大家了解摄影活动的目的、意义,从而积极为幼儿提供摄影器材。课程中我们班级幼儿的摄影器材携带率有95%。同时,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摄影方式方法,熟悉摄影器材的简单使用。上网学习主题对象的同时,观察网上照片,分析照片可能是用哪些角度拍摄出来的?并将照片打印入册,便于自己實地拍摄后进行对比学习。
3.准备材料:(1)摄影记录本,存放每次“我想拍的和我拍的照片”;(2)资料册页夹,存放自己收集的学习资料。
二、老师引导,实地摄影
前期充分的准备后,农庄实践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老师要穿针引线。
1.言语引导。游戏化和角色化,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情景氛围。“今天你们是小小摄影师,马上就要去采风了!”几句话激发孩子们尝试的欲望,在活动中以小小摄影师的眼光去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
2.现场引导。幼儿自主摄影的时候,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老师要适时引导,“大家看看周围,发现了什么?你喜欢什么?及时拍下来噢。”但不框定拍摄的具体内容。鼓励幼儿积极拍摄与众不同的内容。适时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寻找的重点自由分组,寻找喜欢的跟踪摄影对象。
第一阶段:观察植物的芽的生长到叶子的过程,了解叶子的作用和特点。
第二阶段:观察植物的花的生长过程,了解花的作用和特点。
第三阶段:了解花儿不见了,变成了果实。夏天的果实是什么样子的。
三、资料整理,后期小结
1.照片整理。活动结束后,由家长协助将幼儿拍摄的照片传入班级电子相册,老师进行整理分类。此方式非常便捷,既能让所有的家长和幼儿看到摄影作品,又能较好地对资料进行保存。
2.分享学习。组织幼儿浏览集体拍摄的照片,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名称、特点、花期、生长周期等科学知识。如:《玉米》主题中,幼儿拍摄了玉米长长的胡须,细细的杆子,绿绿的叶子,植物特征把握准确,为后期玉米主体绘画提供了直接经验。通过摄影记录的分享学习,未拍摄该主题的幼儿也从照片中学到相关经验。
3.摄影选材。在后期照片整理集中,老师选出有主题摄影及无目的摄影的照片,让幼儿自主分析好与不好,并帮助幼儿梳理两条线路:(1)围绕人物拍摄:老师、同伴、农民伯伯等。(2)围绕动植物拍摄:花、草、虫、鱼、鸟等。经过指导和练习,在后期摄影中幼儿照片内容就有了针对性,选材也丰富了很多。
4.相册呈现,作品展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指南中指示:环境布置让孩子们自己参与进来,让孩子们来装饰[3]。于是,我们幼儿田野摄影作品分成花、叶、果、绘画四个板块,展示在室外主题墙上。一来体现孩子作品的价值和有效性;二来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看到大家的成果,从而更好地激励孩子们摄影的热情。孩子们有空的时候也很愿意去看一看,说一说,达到了知识复习巩固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收获发现
1.摄影记录,优点颇多
(1)发现田园中的美。当开始留意细节,就必然会找到很多大自然中的美。这就需要幼儿能够仔细观察。(2)能够与人分享。摄影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我们可以与最爱的人分享,不论是父母、朋友、邻居都能够参与当中。(3)捕捉同伴的喜乐哀乐。相比成年人,孩子们更常表达自己的爱与情感,无论同伴们都是什么表情,只要孩子们觉得有趣,都是奇妙的拍摄对象。(4)留住精彩瞬间。田园课程里有很多有意义的时刻,第一次种植、第一次采摘果实、第一次磨豆浆、第一次做蛋糕等等,都是田园课程中的故事,幼儿可以在后期整理时细细回味。(5)保存记忆直到永远。拍摄照片可以留住当下,让记忆成为永恒。
2.家长重视,大力支持
在活动前期,让家长们准备器材的时候,家长们表现非常踊跃和积极。相对于其他班级带相机者寥寥。我们班级器材的携带率非常高,甚至有位家长特别为孩子准备了一台专门用于田园课程摄影的相机。在后期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家长们也直言,现在社会真变了,以前很大都没有用过相机,现在那么小的孩子就可以随手照出这么多好看的照片。家长的大力支持让我感动,这是一种积极重视的意识,对孩子的发展极为有利。
3.体现能力,各有不同
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能力和特点。在摄影活动的过程中,有了十分具体的体现。有一个男孩子,平时特别闹,集体活动的时候也是特别的坐不住,最喜欢转圈跑,经常莽撞地把其他幼儿撞到而被投诉。在摄影活动中他依然爱跑,但不论从构图,还是摄影对象的选擇上,他的照片都是最好的。跟他妈妈交流后发现,他之前并没有自己独立摄影的经历,但是美感和角度就是天然的好。经过这样的活动,这个孩子的自信度和家长满意度都有很大的提升。不得不说,摄影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给了孩子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4.改变观念,灵活转变
在摄影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带了相机,第一次有不少幼儿没有相机,比如有个男孩子没有相机,千方百计想借用一下同伴地相机 ,但大家都在用不肯借给他,为此他感到不愉快。后来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他偷偷摸一下别人的相机都很开心。这样就违背了活动的初衷。作为老师,虽不能在这方面为他提供实物,但可以引导孩子们转变自己的观念。“大家都摄影了,谁来当模特呢?”男孩子听到这句话后马上跳起来,说:“我来当模特,我来当模特!”说着就摆好动作,让有相机的小朋友帮忙照相,问题就解决了。
教书育人,育心为重。让幼儿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心态来适应环境,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更是对孩子内心的挑战和锻炼。同时幼儿间互取长短,使得整个集体有更好的进步。帮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机会所在,发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老师最大的价值体现,这也是我本次课程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
5.天使之眼,世界万千
孩子的眼神永远充满了好奇和灵气。他们眼中看到的世界也是那么多元。不约束孩子内心所思所想,在这一系列的摄影活动中,我并没有给幼儿严格的规范或者准则,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去拍摄。经过几次的活动,孩子们发现的眼光变得越来越敏锐。在一次雨后的田园课程中,几个孩子围在泥地里,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走过去一看,也没有看明白他们在拍什么。我就无趣地走回来,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兴奋地说:“拍到了,拍到了!我拍到露珠了!”噢,是啊,雨后的小草上挂满了水珠,晶莹剔透,滚圆欲滴,十分可爱。这是雨后的特点,孩子们发现了,而我却忽略了,好在我没有打扰他们。
在田园课程中,有太多大自然的馈赠,是我们的课堂里所没有的。经过实地课程活动,孩子们眼中看到了更多的天地万物,学会去发现、学会转变、学会选择。这也是我对孩子们寄语的期望。最后以陶行知的一句话结束此篇汇报:“做中学、做中教。”让我们期待下期的田园课程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08.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