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历史奏响英雄的主旋律

2017-11-17杨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泥丸开颜岷山

杨莉

教学《七律 长征》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还有那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影响和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

同学们展开想象,红军战士跨越千山万水的场景,还有那胜利在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激动人心之场景!

李朝君娓娓道来:长征几乎每天有战斗进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飞机大炮轰炸,下有雪山,草地,有江河;残酷的战争,激烈的战斗,还有那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个个都是英雄!(语气越来越激动)

江奕彦自豪地说:“虽然每天硝烟弥漫,枪林弹雨,时刻准备着为了革命胜利流血牺牲。可红军战士有的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中国军人的传奇。”

师者顺势点拔:“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到蓬间雀”。在毛主席看来,敌人的枪炮声只能是用来恐吓麻雀的,伟大的红军战士岂能是被敌人的枪炮声吓到的。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又是一幅怎样的情境?

潘文慧紫如此描述:“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万壑,犹如浩瀚江海的细细波浪,奔涌流动;那座座磅礴浩荡的乌蒙山岭,犹如快速奔跑的泥丸一样。”

张启涛这样夸赞:“这连绵起伏的群山,浩荡前行的波浪,飞速前行的泥丸就是红军战士长征的浩荡队伍和每一位坚强的战士!”

伍铭洁抢着点赞:“千百万红军战士就像千百万座山岭,浩荡的长征队伍就是那流动的逶迤群山,乌蒙群峰。”

师者顺势点拔:比兴结合,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寓比于兴,寓兴于比。“五岭逶迤腾细浪”把五岭和海浪相比喻,这里用的就是“比”法;“乌蒙磅礴走泥丸”把静态的乌蒙山比做会奔跑的泥丸是一种拟人,也是一种比喻,这是事物之间的属性的一种比喻。

红军战士有着一往无前的精神,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这不仅是人民军队的精神也是领导和指挥这只军队的指挥员的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横。”哪位同学能为我们描述一下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次著名的战斗?

李舒桐骄傲地说:“抢渡金沙江战斗的胜利甩开了敌人的十万追兵,时隔二十二天,就發生了昼夜急行军240里的飞夺泸定桥的战役。战役涌现出二十二勇士,彪炳青史。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是两次著名的战斗,都是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当年长征的每一位亲历者,尤其是直接指挥员来说那将都是永生的记忆呀!”

师者问题引出:长征途经十一个省,跨越万水千山,毛主席为什么唯独更喜岷山千里雪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余发清这样描述:“岷山海拔高,地势险,终年积雪,常年低温寒冷。人迹罕至。除了草地,这终年的雪山恐怕就是最危险残暴的敌人了。”

刘少华情不自禁地赞美道:“红军身着单衣,脚踏草鞋的红军战士能战胜这千里岷山的寒冷,在生活中还会有什么比这如此困难而不能战胜的呢?”

师者顺势点拔:更喜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岷山之路是一条红军的生路。只有走这条路,才是红军突出重围获得生存的唯一出路,在敌人看来是一条绝路,在红军脚下却变成了一条令敌人意思想不到的胜利的道路。

毛主席百感交集,吟诵出这句千古绝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表述:红军战胜了万水千山,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人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不仅红军战士尽开颜,群山也为之欢呼,万水也为之歌唱,中国革命将从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雪山不会忘记,她高傲冰冷的身姿,曾经匍匐在红军的脚下;草地也不会忘记,无论怎样的坎坷和泥泞,都未能阻止那一双双草鞋的行程.

五岭逶迤蜿蜒的,是壮烈的人生!

金沙水拍激荡的是,挥洒的热血!

皮带和野菜煮出的,是昂扬的斗志!

中国五千年来,最勇猛的钢铁洪流,中央红军,纵横11个省份,历时13个月零2天。长驱二万五千里,跨越十八余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皑皑雪山,走过六百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历三百八十多次生死战斗的考验!

三十万红军,只幸存下三万,三万啊......

红二方面军,历时十一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红四方面军,历时长达十八个月,行程八千余里......

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二十五岁的......百分之四十的战士,是十四岁至十八岁的——少年和青年。但是,年轻的红军,勇敢地向黑暗宣战。英雄的红军用超人的毅力,不分昼夜,翻山越岭、渡河抢滩。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千难万险,前赴后继,红旗不倒,创下人间奇迹,撼地动天!

这是中国五千年来,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

正如毛主席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感受《七律 长征》壮丽的“意境”,领悟红军战士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言律诗映射出中国红军的光辉形象,也映射出诗人毛主席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超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张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

[2]张岩.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意识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许华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泥丸开颜岷山
省钱妙招
握不碎的鸡蛋
书法欣赏
元神 脑神
吴川 于无声处竞开颜
九寨沟纪行(三首)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宝藏
云哭了
尽开颜
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