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石与植物的配置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2017-11-17罗晨威庞建明
罗晨威+庞建明
摘 要:在进行植物与山石配置景观时,需要依据山石自身特征及其周边环境,精心选择与之搭配的植物种类,合理进行植物配置,使整体景观优美、自然。植物的枝、干、冠决定了各自的形态特征;山石的褶皱、颜色决定了它的姿态和用法。在设计前,先要了解山石和植物的形状特征以及各部分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外轮廓形状,进而合理配置。
关键词:山石;植物;配置;作用
中图分类号:S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84
1 植物与山石配置的历史传承
我国古典园林著作中有不少选石、相石、叠石、置石,乃至植物配置的理论。宋代《云林石谱》和明代的《素园石谱》全面记述了古典园林中石材的类型及使用特点;明代《园冶》主张掇山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清代《闲情偶寄》、《林泉高致》以及《梓室余墨》也都为园林造景中造山取景的手法和创造提供了审美指南。明代画家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提出了构造布局应体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融合,景观山石与植物配置讲究艺术取舍与概括。
2 山石与植物配置的景观类型
2.1 单体山石与植物配置
独立景石与植物配置景观:独立景石多为主景,常以常绿植物为背景,四周用植物配置突出景石造型特点。景石旁配以翠竹、松柏与之相偎依,或种植海棠、连翘等观花植物与之相映成趣,底层再配以自然飘逸的花草,整体构图和谐,宛如1幅立体图画。散点山石与植物配置景观:散点山石多见于园路旁、门的2侧、草地、小山坡、水池驳岸等处,山石多按艺术法则搭配组合在一起,以“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聚有散,若断若续,一脉既毕,余脉又起”的布局形式,营造散点山石与植物的组合景观。散点山石与植物的配置多以植物為主景,山石为配景,突出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或山石与植物相得益彰,互为衬托。
2.2 假山与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假山通常分为2类即石土假山和山石假山。植物有与之相应的配置方法。石土相叠与植物配置:这种假山或以石为基础,回填种植土层;或土石相间,垒成高台沟壑。适宜配置高大的落叶树与低矮的常绿树相互错落种植,林下植以善竹花草,适当掩住山下的叠石地岸,各类植物负势竞茂,互相轩邈,令人目不暇接。或是山顶覆以薄土,山隙中长有粗大古树,绿荫覆盖,避免了石块的单调色彩;又可石壁与洞用石,山顶、山后覆以厚土,种植林木翠竹相互映衬,宛如真山。山石堆砌与植物配置:这种假山全部用石,体形较小,既可下洞上亭,亦可下洞上台,或如屏如峰置于庭院内、走廊旁,或依墙而建,兼作登楼蹬道。
3 园林应用中山石与植物的关系
山石、假山和植物相互衬托,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配置得法会大大提升整体景观效果,营造园林氛围,体现园林主题。
3.1 山石为主、植物为辅——主次分明、动静合宜
人们常以独石而立或组石而卧为码石、置石手法,在景区、庭院入口或庭院中心等视线集中的地方配置体量硕大的山石,起到点景作用。山石的背景和前景选用与山石色彩、形状、纹理相互衬托的植物,形成主次分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园林景观。这样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组合手法使主体明显突出,衬景点缀有法,经常在园林中起到框景、对景、障景的作用,功能上起到划分空间主次,丰富观赏效果的作用。现代园林中通常选择常绿乔木与宿根花卉相结合层叠疏密地栽植在景石周围,恰当地辅助了景石的点景作用,所使用的石材种类通常是太湖石、黄石、水冲石、青石等为主。这类山石植物造景通常在假山的半山腰或山脚下预留种植池栽植植物,起点缀作用。
3.2 植物为主、山石为辅——自然野趣、天然质朴
以植物群落为主体,搭配适当的景石和假山,充分展现自然生态的景观,这种配置中山石都是仿自然要素中的一种形式。这样的配置通常在绿地和树丛边缘、道路转角及2旁、建筑物前以及栏杆周边,运用常绿乔灌木和花卉以自然式混合栽植形成花境,再配以景石的搭配,使得整体景观更为协调更加亲近自然。
3.3 山石植物、配置有法——因地制宜、法无定式
山石与植物在配置时要遵循2个原则:山石宜就地取材,配置形式上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还要充分体现地域环境特点,形成本地园林景观的自身特色;配置形式要多种多样,要根据山石的形状、色泽、体量与植物的形态、体量来进行配置,形成不同的山石植物景观。
4 植物品种在植物与山石配置中的应用特点
园林景观中的景石和假山通常以展现石材的形态和质地为主,因此,不宜过多地搭配植物,通常搭配体量上、形态上富于变化的小型乔灌木。
4.1 适合在山石假山上配置的植物
北方园林中的植物与景石配置多选择油松、白皮松、紫薇、迎春、沙地柏、五叶地锦等植物,努力塑造景观简洁自然,充满野趣,山水协调的地域景观。根据绿地性质和周边环境特点,重点考虑山石的体量形状与植物类型的协调,根据山石的种类和形态特点选取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配置:如油松树形简洁挺拔,可以用石形简洁的水冲石、黄石散点形成自然简洁的景观效果;紫薇形态丰富,具有自然野趣之美,应选择太湖石等石形变化丰富的山石与之配置,体现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4.2 坚如磐石的君子之交
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4君子,古人有云“园可无山,不可无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园林中与景石、假山相搭配种植竹子,可以增添假山山体的层林叠翠,呈现自然之势,山林幽静之美。竹子与其他园林植物的组合,创造了和谐、优美的空间,形成了富有竹文化的特色景观。
4.3 山石与地被植物的配置
草地上散点布置形态适宜的山石,突出山石与地面的结合,景观上简洁自然。这种布置对山石的类型没有要求,但对山石的形态及色泽要求极高,尤其是山石护脚的处理,要使山石与草地紧密结合。根据石形和石质的不同, 设计埋设深度,一定使山石的重心稳定,好像从地面自然生长出一般。
5 山石与植物的配置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5.1 山石与植物配置景观对园林建筑的衬托作用
以景石与植被的天然质感和自然形态来衬托园林建筑的人工质感和线条的形态;观赏感官和色彩色系的烘托,用景石与植物的灰色、褐色、黄色和各种绿色衬托古典园林建筑的灰色和红色色系,可突出建筑的色彩和形态特征。景石与植物配置对园林建筑有着自然的障景作用,在景石假山和植被遮掩下时隐时现,起到遮景、框景作用,增加整体园林的视觉景深,使人产生步移景异的感觉。
5.2 山石与植物配置景观对园林道路的组景作用
弯曲曲折的园林道路是传统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手法,设置必要的植物视觉遮挡,可以有效地对空间实虚进行分割,只有曲折才能起到曲径通幽的感觉。现代园林中可用花墙、小品、建筑物进行分隔,但都不及景石假山与植物配置的手法来的自然。不仅可用山石与乔灌木组合进行整体封闭式分隔,也可以用若隐若现构成疏透空间分隔。这说明在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景石假山和植被都是障景、框景、漏景的重要构景材料和元素。
5.3 山石与植物配置景观对水体的作用
山石和道路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植物、小品和小型水体则作为装点陪衬,这样的搭配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裸露的山石假山既无生气,也无四季变化。水体与山石、植物组合起来生气勃勃,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净化水体,丰富空间和色彩,是水体和陆地的融合媒介。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7).
[2]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明)文震亨.长物志校注[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4](清)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作者简介:罗晨威(1975-),男,河北,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和动物展区设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