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州市赣县区低质低效林现状的成因及改造对策
2017-11-17谢雨露王海鹰
谢雨露+王海鹰
摘 要:赣县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组织实施了“灭荒”“山江湖工程”“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等一系列重大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提升到 76.15%,但由于历史原因,原水土流失区仍存在“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有绿色,没资源”等问题。如何扩大林农参与度、建立政府投资与社会资金投入的双轨机制、提高低质低效林改造質量和成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赣县;效林改造;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78
1 低质低效林的类型及成因
赣县区林业用地面积为22.8万hm2,有林地面积为21.93万hm2,其中低质低效林面积为9.01万hm2;按类型大致可分为低质低效马尾松纯林7.07万hm2,低质低效病虫火灾冰冻等灾害林4133.3hm2,低质低效阔叶次生林1.53万hm2。究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低质低效马尾松纯林
1986—1995年“十年灭荒”期间,为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脊薄的荒山迅速绿化,利用飞机撒播马尾松种子,通过封山育林达到了绿化成林效果。但存在树种单一、结构单薄、林分单纯、林相单调现象,普遍存在森林生态功能不够强、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抵御病虫火灾害能力较弱等诸多问题。
1.2 低质低效阔叶次生林
20世纪80年代林木采伐后,由于没有人为经营措施,靠自然萌芽形成了阔叶次生林。由于一些用途不大的速生树种疯长,目的树种受到压制,杂灌、藤本、杂草从生,乔木株数达400多株/667m2,密度过大,互相争夺养份、阳光,导致树木生长不良,形成了灌木型林地,没有可用之材。
1.3 低质低效病虫火灾冰冻等灾害林
由于马尾松纯林树种单一,防火、防松材线虫马尾松毛虫危害的能力差,森林受灾情况时有发生。赣县区低于-5℃的极端天气每隔3~5a就会发生1次,由于营造桉树林时品种选择不当,致使0.4万hm2桉树林时而顶部受冻,时而整株冻死,有的萌芽更新生长几年后,又遭受冻害。特别是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使赣县桉树遭受灭顶之灾,林地几近荒芜。
2 低质低效林改造的困境
2.1 林农参与度不高
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多,留守在家的往往是60多岁的老人和小孩,大多数家庭不愿经营山林。低质低效林地往往是立地条件差的林地,通过改造获得经济效益低而且慢,致使林农既不愿出力更不愿出资参与低质低效林改造。
2.2 重改造、轻管理现象严重
由于改造没有后续投入,往往是人种天养,特别是土壤脊薄的山地种植的阔叶树生长慢,由于没有后续管理,种下几年甚致十几年后,所种树木与种植前的苗木相差无几,有的甚至枯萎死亡,使得改造功亏一匮。
2.3 社会资金投入低改不足
目前低改是政府主导,向社会购买用服务。社会资金不愿投入低改,主要是因为山地流转困难,不能集中林地实行规模经营,以产生效益及回报。
2.4 改造措施不到位,影响投资成效
没有重视原有阔叶树的培育;没有实施大穴整地、施用有机肥和保水等土壤改良措施;定植苗木一般为一年生裸根苗,与原有树木没有竟争优势,影响苗木生长。
3 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林农参与度
从低质低效林改造的意义、补助政策和低改技术措施上加强宣传,不管是林农个体、经营大户、还是造林公司,只要按低质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进行改造,均无偿进行技术指导,经验收合格,并连续管护4a以上,均按年度进行补助,取信于民,争取更多的林农参与低质低效林改造。
3.2 调整低质低效林改造的投入机制,确保改造成效
适当提高低质低效林改造的补助标准;延长低质低效林改造补助年限,由一次性补助变为4a补助,即增加3a幼林抚育补助。激发社会资金投入低质低效林改造,从政策上保障社会资金的回报。
3.3 鼓励和引导低产林地合理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低质低效林地可通过拍卖、租赁和承包等形式规范、有序地流转。对不愿参与低改或无力实施低改的林农,集体经济组织应采取村民自治的形式,制订限期开展林分改造的乡规民约,对不愿流转又不改造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收回责任山,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发包给其它人经营,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效益。
3.4 建立低改用苗良种壮苗基地,实行订单育苗
建议采用二至三年生乡土阔叶树种营养杯苗为林中补植造林用苗,提高造林幼树生长竟争力,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补植。
3.5 加强防火林带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在低产林改造中要把防火林带建设作为低改的重要措施。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可作为阔叶母树培养,通过飞籽成林能提高林中阔叶树比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