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2017-11-17闫艳茹
闫艳茹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相应增多。我校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相对较多的学校,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健康茁壮的怒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很容易无意中就忽视了对孩子心理的关注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出问题,主观因素是由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原因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流动性大,社会交往面窄。
一方面,随同父母一起流动给适龄儿童少年的正常读书带来困难,使孩子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不利于他们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而且,农民工居住条件较差,居住空间狭窄,孩子不太可能获得安静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农民工家庭生活与交往范围的局限性也影响其子女。农民工子女尽管生活在广阔的城市空间,他们实际却只拥有狭隘的生活空间。
2.繁重的劳动使得他们没有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
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甚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寄宿在学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家教老师家,这些老师一般一次性带了很多孩子,顾不过来,也就疏于管理,有的孩子早上经常性没饭吃,有的孩子的作业竟由老师或大些的孩子代写,这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成长都带来很大的困扰,也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扰。
3.滞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忽视孩子的关注和教育,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得他们轻视孩子的成长。
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是很重视,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容易走极端,教育方法单一。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较低,“教育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之类的思想严重限制了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漠视和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其子女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原因使得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便辍学混迹社会,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帶来不稳定因素。
二、原因分析
在现实中,我国在教育行政执法方面仍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方面由于不少教育法规没有明确法律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则;另一方面已明确法律责任的,对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制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各地方在政策法规上对外来务工人员有了一定的保障,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融合与交流。但不容怀疑的是,因诸多原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排弃现象在社会上还是存在的。
年青力壮的父母多半在外打工,最初的时候,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子女交由自己的父母代为看护。这些监护者由于年龄、观念问题,对孩子不是娇宠过分,就是撒手不管,任其生长,处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懒惰、任性、霸道的习惯,心中只有自我,不考虑别人的情感和需要;不愿意受约束;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没有上进要求。这种隔代教育在情感与理智的把握上,往往是重感情而轻理智;在物质与精神的把握上,往往是重物质而轻精神。久而久之,即使父母意识到,带在身边,有些习惯也是难以改变的。
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探索
1.帮助家长端正家庭教育的思想并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通过举办家长大课堂,发挥家长学校的积极作用,给家长讲解儿童教育心理学,提高家长们教育理论水平和能力。其次,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教导家长决不能将孩子放任自由,任其所为;也不能盲信“不打不成材”的旧观念。要遵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尊重自尊心,培养良好品德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指导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家庭环境是否和谐,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和谐、融洽、民主的家庭,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经常吵闹、离异的家庭,会阻碍儿童身心发健康发展。有句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就说明我们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说到做到,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创造一个良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无忧无虑、专心致志地学习和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3.家长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密切配合。
让家长明白与老师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会对小孩子形成巨大的教育推动力。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中积极分子的作用。定期开家长会,属于集体沟通,是老师与学生家长直接相互交流的形式。目的是使家长了解、认识老师和确认发生在子女身上的事并咨询更好的教育方式。老师则利用家长会更多的了解学生在家表现。通过家长的介绍,其余家长会对比分析自己的教育方法,从中吸取成功的育子经验。同时,家长和老师可以互相提意见,这样既改进了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家长有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2)适时对外来人员子女进行家访。这是老师与家长间的个体沟通。通过家访能较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了解家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分析原因,再对症下药。同时,可以鼓励家长多访问老师,互相分析教育学生的方法。此时,教师可向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如:对孩子提供学习环境,必要的智力投资,学习时间和劳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