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应用于职校德育课堂的思考

2017-11-17蔺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0期
关键词:德育课堂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

蔺莉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智能手机成为冲击传统课堂和干扰教师上课的最大挑战物,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合理利用智能手机辅助德育课教学,使智能手机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学习的载体。本文提出了智能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不规则使用、配合教学平台使用、制作微课进行自主化个性学习、建立微信公共群、开发德育课程app等应用形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 职业学校 德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0-0064-02

智能手机让学生们爱不释手,他们把玩手机的习惯和热情带到了课堂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课堂教学,甚至已经成为冲击传统课堂和干扰教师上课的最大挑战物。尤其在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更容易被智能手机吸引。本来职校生就不重视文化课学习,尤其是德育课,有超过近50%的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上,但心却在手机上。而德育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在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小品、笑话,在讲到案例时用播放视频来代替文字阐述。在实施“无手机课堂”规定的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务处和学工处也都出台了“手机入袋”的相关管理规定,群策群力来制止学生上课沉迷手机的现象。一开始学生还相对配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非常抵触,经常“身在曹营心在汉”,各出奇招,甚至买两部手机来应付“手机入袋”,教师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和手机这个“第三者”斗争上。因此“无手机课堂”实际上是徒有虚名,杜绝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措施收效甚微难。因此,如何让教师利用智能手机来辅助课堂教学,使智能手机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载体,为德育课堂服务,引发了笔者等一线教师的思考。

1.智能手机应用于德育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 必要性

传统德育课堂模式,教师利用良好的口才,引用经典的案例,甚至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笑话和故事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拓展的渠道受到一定限制。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和资源丰富多彩,而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讲授模式却相对固定单一,再加上相当一部分职校生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手机信息的吸引,让教师和智能手机去作斗争无疑会浪费教学资源,降低教学效率。此外,短时期内,学校除了为教师提供多媒体外,还提供不了更先进的智能设备为学生所用,因此,智能手机无疑成为目前最廉价高效的教学智能辅助设备。

1.2可行性

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廉价智能手机不断推出,职校学生几乎人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堪比一台电脑,不仅拥有计算能力,还有语音和文本的即时通信功能,拍照、录像、播放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功能,上网功能等等;但智能手机又比早期的台式机更方便携带、也更容易存储和上传资源,还有各种利于学习app方便信息交流,可以随着学生进入课堂,也可以在课后使用。第二,在线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在线搜索获取所需知识,弥补教材内容固定单一的缺点。第三,教师数字化素养和信息专业化技术逐渐提高,完全可以为手机成为教学辅助载体优化教学设计,使得课程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师生互动交流更加便捷,提高教学实效。

2.德育课堂应用智能手机的几种形式

2.1 不规则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德育课堂上,教师上课点名是课前准备的一项基本环节,如果班级人数较多,会浪费不少时间,而采用手机扫二维码点名不仅会节省时间而且会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教师提问大部分时间变成自说自话,学生偶尔抬起头来看一下老师或回应一下老师的问题已是对老师莫大的“宠幸”,再加上中职生自身文化程度差,知识面窄,师生互动非常被动。有了智能手机,教师提问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在网上查阅,学生也会非常感兴趣,有了互联网,学生就有了回答問题的底气,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大量研究也表明,移动设备在课堂的应用能够对课堂学习产生正面影响,比如,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增强学生主动性。

2.2.配合教学平台使用,提高教学资源库利用率

随着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海量教学资源随时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手机的上网功能访问老师指定的网站和教学资源,完成网上讨论、测试、作业、反馈等特定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的录音、拍照、录像等多媒体功能存储记录学习内容,方便课后复习巩固;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或搜集的素材拍成微电影或微视频上传给老师,可以上传到资源库,为后续学习提供便捷。教师还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向学生推送教学内容和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3开发制作微课,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微课已经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载体,也是是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随着微课的开发制作,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再是学生瞻仰的讲台上的圣人,而只能作为导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微课实现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2.4建立班级微信群,辅助德育课程教学

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特别是其强大的交往空间和操作功能,打开微信浏览公众号和朋友圈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性动作,每隔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拿出手机点开微信app。在校学生基本上都会使用。这需要德育教师建立微信公共群,开学初让学生加入,教师在微信群里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每次课堂学习任务发布后可以在微信群众中发布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更快更全的搜集学生反馈。利用好微信公共群来辅助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备课。

2.5开发德育课堂app,实现高效德育课堂

手机 app 平台,因其架构的开放性,方便用户触发、交互、反馈交流;内容的丰富性,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融文字、图片、语音、动画、视频、游戏等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提升用户参与满意度而得到大量开发。因此,德育课堂也可以开发app,对课程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和打包,设置不同的栏目和模块,例如可以设置在线视频,游戏互动,答疑专区,交流天地,作业指南,期末测试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轻松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做到一站式的学习体验。在整个授课过程中,app平台的使用可以贯穿了课程学习的始终,学生可以转变传统呆板枯燥的学习方式,自主的开展学习,产生“游戏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原本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当然,这在技术手段上教师需要面对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 app 的程序开发方面,这是我们教师需要研究学习的内容。

3.结束语

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既不能禁止学生课上使用手机,也不能沦为手机的奴隶,让手机控制课堂,成为课堂的主宰。不管是制作微课、建立班级微信群、还是开发课程app,教师都是顺应互联网大潮,将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为教学服务。教师应该加强管理和自我约束,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手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思考、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学习。只有这样,智能手机才会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我们的德育教学现状,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怀志.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和启示[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47-148

[2]程欢.从“无手机课堂”到“微信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效果研究[J].中国培训,2016(12)下151

[3]贾积有,陈真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J].亚太教育,2016(13):259

[4]潘学.基于手机app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J].亚太教育,2016(13):259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堂互联网时代职业学校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