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11-17周芳孙泽元
周芳+++孙泽元
基金项目:苏州市软科学重点资助课题“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SR2016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商业模式、品牌协同创新路径研究”(2015SJD59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跨境电商是“互联网+贸易+智能制造”战略下的表现形式,对内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外则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文对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调研,一方面总结了苏州依托本地产业基础、政府政策扶持、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推动了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诊断了苏州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本土跨境电商平台少、国内外影响力弱、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配套服务不完善、产业园集聚孵化效应不显著等问题,提出通过打造苏州跨境电商产业聚集中心、数据信息中心、创新创业中心、配套服务中心来构建苏州跨境电商生态圈,实现苏州“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自主品牌国际化”的目标,发挥跨境电商对苏州经济的引擎助推作用。
关键词:跨境电商 产业竞争力 苏州 现状 对策
引言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下,各地陆续提出运用互联网思维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商是“互联网+贸易+智能制造”的重要体现,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未来驱动贸易发展的新动力。据艾瑞网预测,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将达8.8万亿元,复合增速33%。苏州紧抓发展契机,本地跨境电商协会、跨境电商学院陆续成立;国内电商巨头聚美优品、苏宁云商、顺丰环球优汇、中粮我买网等纷纷在苏州拓展跨境电商业务;苏州传统外贸企业纷纷抢滩跨境市场,依托跨境电商推动外贸换挡稳量、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苏州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陆续建立,全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超过3.1万家,占外贸企业总数的90%(钱怡,2016)。苏州跨境电商在省内外已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与北上广杭等地仍存在差距,因此亟需探寻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推进贸易互联网化。
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现状
依托区位优势与发达制造业、流通业基础,跨境电商成为推进苏州外贸互联网化的突破口,每年营业额增速超过30%(郑广成、朱翠苗,2016),“苏州制造”品牌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
(一)依托良好产业基础,推进苏州传统外贸业转型升级
首先,苏州的制造业基础雄厚,装备制造、纺织、轻工、冶金、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计算机网络、通讯产业链完善,为苏州跨境电商提供了良好产业基础;其次,发达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为苏州跨境电商奠定了扎实基础,苏州位列2015“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综合排名第二(黄国华等,2016);再次,苏州具备网上交易活力基础,网上交易企业位列全国第六,江苏第一;最后,条件完备的苏州综保区、便捷的交通枢纽为苏州传统贸易转型升级带来了可能。
(二)政府搭台、政策拉动,助推苏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水平
苏州于2013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服务试点城市(全国第7个);2015年9月,张家港获批跨境电商“直购进口”模式试点;2016年1月,苏州成功获批中国(苏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江苏省政府于4月8日印发《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4月11日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暨“单一窗口”平台正式启动,建设“六体系、两平台、四中心”,支撑全国B2B出口、B2B2C进口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打造跨境电商良性循环产业生态圈。
(三)外引内育典型运营企业,促进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
一方面通过“外引内育”扶持政策与奖励措施吸引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落户苏州。例如聚美优品、兰亭集势、苏宁云商、大龙网、环球市场、中粮我买网、抠抠网、顺丰环球优汇等数十家全球知名跨境电商运营企业落户苏州;另一方面,苏州政府重视本土跨境电商企业培育,出台文件重点支持115家跨境电商企业、15个重点项目、30个跨境电商产业园。例如“苏州造”、“两岸和商网”等,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样板型跨境电商集聚平台,拉动更多企业进入跨境电商行业,提升苏州跨境电商的规模与层次。
(四)引入品牌培育激励机制,增强“苏州制造”品牌竞争力
苏州政府部门积极创建品牌培育机制和品牌激励机制,推进苏州传统企业立足自身特色,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如好孩子、科沃斯、莱克、隆力奇、波司登等本土企业纷纷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创新国际化营销模式,掌握海外营销渠道,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苏州制造”的品牌附加值与影响力,提升了苏州在“互联网+外贸”中的国际竞争力。
苏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困境及原因
(一)本土跨境电商交易服务平台少,国内外影响力弱
跨境电商拥有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跨境物流服务平台和跨境认证服务中心等长产业链。但是,苏州仅拥有两岸和商网、同程网、苏州造等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相比杭州阿里巴巴,北京敦煌網、兰亭集势、易唐网,上海1号店、洋码头、上海钢联网、携程网,深圳环球资源网、DealeXtreme、FocalPrice、Everbuying、Tomtop等,在平台规模与影响力中均存在较大差距。在2015年10月国家批准的22家跨境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北京9家,上海8家,杭州2家,深圳2家,重庆1家,而苏州0家。这与苏州跨境电商产业基础不稳、网络平台基础薄弱有较大相关性。
第一,苏州传统产业基础不稳。苏州传统制造业多以贴牌、代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分工中地位较低,出口贸易产品停留在低档次、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外市场将苏州制造的产品作为廉价品,造成定价权缺失,在全球跨境电商业务中处于被动局面。第二,苏州网络交易平台基础薄弱。受制于资金、资源和人才等因素,苏州本土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支付平台少,跨境电商多通过入驻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等第三方平台来开展业务,在风险控制、自主发展等方面局限性大,造成苏州本土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少,小卖家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无法凸显苏州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优势。endprint
(二)跨境电商高端复合型人才稀缺,成为产业发展瓶颈
跨境电商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亟需跨境电商在运营、推广、交易、支付、物流通关等环节,拥有具有国际视野和熟悉国际规则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区域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评价中,苏州跨境人才评价得分较低。据保守估计,苏州电商人才缺口近4万(张纯纯,2015)。跨境电商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苏州跨境电商服务本地化进程,成为苏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软肋。
第一,苏州跨境电商人才吸引问题。一方面,由于苏州缺乏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所以很难集聚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另一方面,当前苏州跨境电商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实力弱、薪资低,难以吸引高端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第二,苏州跨境电商人才培育问题。苏州各大本专科院校纷纷在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中设置跨境电商方向,但招生规模小,迄今尚无毕业生,无法与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对接;同时,由于跨境电商是新兴产业,各大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育质量有待提升。
(三)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不尽完善,结构功能有待加强
第一,配套法律、制度、体制、机制滞后。首先,苏州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标准未确定,有关跨境电商咨询、法律、支付、结售汇、退税、信息技术等专业服务未形成有效支撑;其次,苏州跨境电商体制机制不健全,政府部门仍存在重监管、轻服务的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苏州跨境电商顶层设计。第二,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功能有待完善。苏州虽然启动了“单一窗口”,创建了“四大中心”,但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跨境电商交易管理、物流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不顺畅,不能完全实现政府、企业、物流、消费者联动的信息化控制和服务管理。第三,跨境电商服务质量需进一步优化。首先,苏州跨境电商交易中,交易主体信用保障体系缺失,网上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问题频现,跨境交易纠纷处理难度加大,网络信用体系亟待加强;其次,受规模、业务、资信的局限,苏州跨境电商物流出现体系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最后,受数据安全技术的局限,仍存在网络非法攻击、软件漏洞和病毒侵害等现象,造成跨境交易数据丢失或被窃取,亟待提升数据安全和网络隐私保护技术。
(四)跨境电商产业园效应不显著,集聚能力有待提高
由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孵化环境指标评分可知,政府部门很重视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建设,在《中国(苏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首批重点园区》中强调培育昆山花桥国际商务产业园、苏州网谷跨境电商产业园、苏州高新区金枫产业园等30个跨境电商园区。但目前尚未发挥产业园集聚效应,不少产业园还处于跨境电商集聚的概念阶段,在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孵化、培育等方面非常薄弱,入驻的跨境电商企业以个位数计量。
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发展目标
基于苏州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以“互联网+”、中国(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为契机,以“打通交易模式、做大贸易模式、支持引导产业模式”为思路,以“线上平台+线下园区”为依托,以“多维度物流通关+综合服务体系”为支撑,稳出口、扩进口,加速产业融合,聚焦跨境电商服务产业。在“十三五”期间争取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商企业超过1500家,年出口额超300亿美元,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区,真正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以交易促贸易,以贸易带产业,以产业拉经济,实现苏州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如图1所示。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跨境电商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对基础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根据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特色确定竞争力提升重点。同时,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公共服务、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引导苏州跨境电商企业重构资源配置方式、交易方式、組织方式、商业模式,为苏州跨境电商发展营造宽松氛围。
坚持扶持发展和有效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苏州跨境电商产业竞争力提升扶持政策,完善传统外贸企业互联网化进程中所需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设备,推动跨部门、跨产业融合,实现跨境电商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同时,建立健全苏州跨境电商产业安全保障和诚信机制,完善跨境电商行业标准和规范,增强跨境电商产业安全防护和监控能力。
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原则。鼓励苏州传统外贸企业开展互联网化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同时,根据苏州产业特色与优势,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制定苏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集聚载体及人才培育体系,推进苏州企业互联网化升级;另一方面引进国内外的跨境电商企业,吸引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与团队,形成相互竞争、共同成长的良性生态。
(三)发展对策
通过外引内育政策,打造苏州跨境电商产业聚集中心。针对苏州跨境电商短板,制定定向招商方案,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B2B、B2C龙头企业入驻苏州,建立企业总部、区域中心或运营中心;鼓励跨境电商支付平台、诚信认证、供应链服务、代运营、创意、金融、信息服务等相关企业入驻苏州,为苏州跨境电商提供精细化配套服务;结合苏州产业基础与特点,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等方式扶持一批苏州本土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发挥典型示范效应,逐步形成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跨境金融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链集聚区,发挥区域先行先试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提高运营效率(程艳红,2015),从而建立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服务高地,推进跨境电商集聚发展。
依托公共技术平台,打造苏州跨境电商数据信息中心。通过加强苏州“云+网+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苏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基础,打造苏州跨境电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对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强化数据技术的研发应用,在跨境电商运营中突破互联网关键技术,推进跨境电商大数据应用系统,通过对跨境电商的B2B数据和B2C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整合、应用,为苏州跨境电商提供统计分析、检测预警、风险防控、数据信息服务等,推进跨境电商精准产供销,保持苏州跨境电商进出口的稳步增长。
通过引才育才机制,打造苏州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中心。通过深入调研、细致梳理苏州跨境电商企业人的才需求,构建政策引导、行业交流、校企合作等跨境电商引才育才机制。首先,制定苏州跨境电商人才标准,强化人才激励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跨境电商核心人才、团队及项目落地苏州,为苏州集聚一批跨境电商领军人物;其次,依托苏州高校、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及知名培训机构,加大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育力度,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高职院校共建跨境电商培训基地和创业创新基地;再次,借助苏州跨境电商学院和行业协会,定期组织跨境电商沙龙,促进企业互动和信息互通,推动跨境电商人才按需流动;最后,建立政行校企对接的苏州跨境电商人才联盟,把苏州建设成为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和双创载体。
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打造全球跨境电商配套服务中心。借助苏州跨境电商优质服务质量打造品牌,加强跨境电商产业配套服务建设,完善跨境电商配套产业链体系,面向不同类型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服务,全面提高跨境电商服务水平,扩大苏州跨境服务国际影响力,为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打造产业高地奠定基础(程艳红,2015)。
参考文献:
1.钱怡.九成外贸企业“拥抱”跨境电商[EB/OL].江苏省委新闻网.http://www.zgjssw.gov.cn/m/shixianchuanzhen/suzhou/201606/t2880210.shtml.
2.郑广成,朱翠苗.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和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6(3)
3.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印发中国(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Z].苏政发[2016]51号
4.黄国华等.2015年度中国外贸百强城市[J].中国海关,2016(7)
5.张纯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观察与思考—以苏州为例[J].江南论坛,2015(7)
6.程艳红.苏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