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初探

2017-11-17张亮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大数据

张亮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创客空间等多种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最初的相关单一应用系统搭建,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最终进入到智慧校园建设阶段。该文在结合笔者所在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实际出发,从涉及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指导思想、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0-0053-02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发展高速期,许多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也变得更加的成熟和完善,给广大师生员工日常办公、学习、科研、管理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和高效性。而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如何建设一套基于“互联网+校园”的智慧校园,使得涉及高校运转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科研、学习、管理、服务等变得更加的高效、便捷、智能,给广大的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建设背景及基础

1.1 建设背景

随着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不停发展和应用的愈加成熟,并且在互联网不断发展以致对各行各业产生不断冲击冲击的环境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以及结合笔者所在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逐步建立一个较为便捷开放,而又绿色、环保、稳定性强的安全的智慧校园系统,争取在国内同等高校中达到一个比较领先的水平。

1.2 建设基础

1.2.1 智慧校园建设基础条件完善

还是以本人所在的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校从2003年新校区建设开始,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一贯原则,不断改进提高,逐步提高我校信息化水平。

1) 基础设施方面

学校实现了万兆主干网络、校园网带宽出口达到了2G;全校实现了教室、宿舍和办公区域等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了校园一卡通平台建设以及部分办公楼、教学楼门禁系统建设,建立了一个多应用的虚拟化服务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

2) 管理服务方面

经过前期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学校已建立了OA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财务系统、图书系统、科研系统、迎新系统、公寓系统、离校系统、资助系统、资产系统等一批基于业务的管理系统,已完成统一身份认证,业务系统全面覆盖学校各职能部门,为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了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学习方面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很多高校完成了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视频教学辅助系统的建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得到了普遍提升。

1.2.2 智慧校园建设发展契机成熟

1)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

在学校机构调整中,校领导高度重视学院信息化建设,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中心,并牵头成立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委员会,为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并且在近年来,很多高校领导多次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构想并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投入,为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师生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化需求不断提升,这也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动力。

3) 兄弟院校成熟的建设经验和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

从2006年甚至更早期开始,国内不少高等院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思路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起步于2012年,并于2016年进行了学校13间智慧教室的一期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数字化校园门户的建设及多个业务系统的融合;此外,很多兄弟院校都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施,也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建设总体规划

2.1 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更好的体验、更精细的管理、更有质量的发展。为了实现此建设目标,高校必须采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做好统筹规划,建立统一数据结构和标准,最终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易维护、健壮性强的软硬件信息平台,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从以管理为核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

建立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社会人士、学生家长、校友等全范围覆盖的全方位服务系统,真正的让信息化的先進之处体现出来,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便捷的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同时结合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全力打造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

2.2 指导思想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当坚持以提供便捷服务为指导,在利用好高校原有软硬件设施的前提下,搭建出一套切实可行、安全稳定、方便快捷、便于维护操作的服务师生的软硬件信息平台,真正发挥出信息化服务水平,并综合考虑平台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使平台持久、稳定、健康发展。

2.3 建设原则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集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复杂性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充分调研,注意各应用系统、相关软件平台和硬件设施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在满足高校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确保整个项目实施的整体性和先进性。为确保整个项目实施的顺利完成及达到最初的建设目标,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过渡,保护原有投资;实用性,可管理;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易扩展性等建设原则。endprint

3 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力争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目标早日实现,在做系统整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此项目建设后期发展变化所需的系统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必须不断完善和建设好智慧校园建设所需的各类软硬件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以下一些项目:

1) 智慧校园安全体系

搭架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化安全服务系统,要综合考虑硬件设施安全、软件平台安全、管理手段安全,已经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等,这是保障高校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前提。

2) 智慧校园信息标准体系

高校应在信息建设之前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如数据的定义及编码标准;项目实施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系统维护和操作的步骤和相关要求,并且在项目建设时,提出后期系统运维相关要求等,只有从始至终按照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去实施项目,才能保障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成功。

3) 智慧校园运维管理体系

再好的信息化系统都离不开高效、稳定的运维保障。在项目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安全可靠的运维平台、完善的维护队伍和保障,规范的项目操作流程等。

3.2 综合校务服务平台

随着日常办公事务的多样性和繁杂性,需要走的流程也各式各样,而这些流程可能在一个系统里也可能在多个系统里,这样就造成了师生时间浪费,就算师生能马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流程,但办事过程时信息不透明,自己还得想方设法天天去跟进,过程劳心劳力。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综合校务服务中心的概念就诞生了,平台搭建运行成功后,用户可以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所有流程的申请,如财务报销、多媒体教室的申请、公务用车、公务用餐等等,申请者从发起申请起,可以看到流程的进展情况,具体的操作人员,并且还可以接受申请进展的提示,到如短信提醒等通知,最后当申请完成后,可以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点评等,这样的一种交互式的体验让大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轻轻松松能就把自己的事情搞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

3.3 智慧多媒体教学系统

建立一套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慧多媒体教室系统,此系统集智慧教与学、设备集中管理、视频远程监控、教室环境管控、人员实时考勤于一体。运用智慧技术和较为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如智能网络中控、智慧纳米黑板、高清录播系统、云桌面系统,再加上智慧考勤门禁系统等,利用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智慧教室的智慧集中管控和智慧的教与学,满足了任课教师的上课交互性和课件的集中存放和智能分享,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校情分析与质量管控平台

综合校情分析与质量管控平台以数字化校园中数据平台为基础,将涉及全校运转的各种数据为支持,对师资力量,如教师学历、职称等级、教师学历;涉及学生相关信息,如一卡通数据、学生生源地、性别;资产统计,如设备状态、购买年限、资产价值等;提供全面的综合分析和查询服务等;支持多方位、多条件查询。个人用户也可以查询相关基本情况,通过数据的全面分析,给领导者提过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持。

3.5 数据中心建设

高校的数据中心一般包含三大重要业务系统:财务应用系统、一卡通应用系统及校园网应用系统。为保障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安全性、容灾性、业务的持续性等,实现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集中管理、智能管理,最终实现云平台、云管理。

数据中心的建设应支持异构虚拟化管理,可以利用已有的虚拟化基础设施,降低整体采购成本。避免厂商锁定,提高运行和维护的效能。

建成后的数据中心应支持自动化运维及智能监控,实现从物理硬件到应用程序的监控,能够快速定位系统问题,显著提高IT管理效率。

3.6 其他设施及应用平台的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全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应该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并且要紧密联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发展而做出实时的调整,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之外,必须做好实施智慧校园必需的其他软硬件设施、设备。如:在利用好原有软硬件设施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校園中心机房的性能和服务能力;做好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等级保护、漏洞扫描等,确保智慧校园所需的软硬件设施都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体系下稳定运转。

4 建设保障

4.1 制度保障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必须统一协调、整体规划,制定相关建设制度和建设要求,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为确保项目实施成功,应成立项目小组,小组成员由涉及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明确项目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按标准和规范去实施;明确职责和分工之后,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中,各司其职。

4.2 资金保障

智慧校园的建设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多部门、多业务系统,是一项长期而有复杂的系统,各个业务系统都需要经费的大力保障,因此需要高校做好整体规划,每年加大信息化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投入,确保信息化项目建设按照预期目标去进展。

教育信息化中心或其他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需要提出项目建设的初步规划方案,由智慧校园建设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加以实施。

5 结束语

互联网的浪潮在不断地冲击传统行业,也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新的活力和发展。当互联网和教育行业紧密结合的时候,促使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不断地整合、创新和升级。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和进步,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为广大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管理等带来改变。

参考文献:

[1] 陈明选,徐旸.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

[2] 李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校园”建设探索[J].信息工程,2011(10).

[3] 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

[4]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5] 吴旻瑜,刘欢,任友群. “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大数据
基于防火墙和WAF安全设备的高校信息安全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