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

2017-11-17于桂宾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关系

于桂宾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154576273)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转型期,我国制造业开始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消耗型增长方式向高科技、高创新、规模化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我国制造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从本质上看,商贸流通业是制造业专业分工的深化结果,故而从整体上看,商贸流通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可以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促使制造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制造业运行效率,实现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显著的溢出效应。因此,本文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为研究目标,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从理论上阐述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的机理,最后就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制造业 转型升级 关系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第三产业日益发展壮大,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渐增大,成为我国经济开始逐渐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重要性日益显现。从2005年开始,国家出台颁布多个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重为9.78%,商贸流通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不断增强。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此外,随着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高于第二产业10.0%;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高于第二产业11.8%;其中,2016年服務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1.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1.6%,比上年提高1.4%。我国制造业也开始向科技、创新、知识等要素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商贸流通业作为制造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现代商贸流通业以其专业性、便捷性和集约性,有助于制造业通过规模经济方式,减少大量资源占用和组织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制造业增长方式集约型转变。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 2010-2015年间,流通业增加值总量从 2010 年 的62400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 108828.2亿元,增长了74.4%,而我国 GDP 从 2010 年的413030.3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689052.1亿元,增长了66.83%,由此可以得知,当前我国的流通业增速比GDP增速比较快,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流通服务业充分拉动了经济发展,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从相对比重来看,2010-2013 年期间,我国流通业占我国 GDP 比重基本稳定在15%以上,占第三产业比重从2010年的34.3%降低到2015年的31.4%。虽然表1显示当前我国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稳定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如电子商务等线上平台迅猛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水平将不断得到有效提高,流通业仍然是当前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部结构

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部结构,主要可从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业三个行业进行分析,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内部结构较为合理,以上三个主要行业发展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行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在2010-2015年期间,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8783.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487.8亿元,增加了62.31%,批发零售业从2010年的35904.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6186.7亿元,增长了84.34%,住宿餐饮业从2010年的7712.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2153.7亿元,增长了57.59%。从这三个行业占流通业比重来看,交通运输仓储业占比从2010年的30.10%下降到2015年的28.01%,批发零售业占比从2010年的57.54%上升到2015年的60.82%,住宿餐饮业占比从2010年的12.36%下降到2015年的11.17%;批发零售业占比最大,且有小幅度提高,而交通运输仓储业和住宿餐饮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这三个行业占流通业比重基本稳定,批发零售业占比最大,交通运输仓储业次之,住宿餐饮业占比最小。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

一般来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能够更加直观显示出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在2010-2015年期间,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劳动生产率从 71489.84元/人增加到128329.0元/人,提高了 79.50%,这充分显示出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较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及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再加之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商贸流通业积极充分引进新技术,加强创新,这些无疑都有效提高了流通业内部的专业化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技术进步,在大大降低流通交易及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效率及其产业链整体效率,激发了流通企业活力,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促使流通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化竞争水平。endprint

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机理

如上文所述,商贸流通业实质上是制造业内在专业分工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指向,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对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机理进行分析。

一方面从社会分工来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分工也越来越深化,导致了商贸流通业从制造业深化细分,逐渐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从专业化分工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需求的不断丰富化和多样化,要求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促使制造业开始细分出一部分分工,以能够更加专注于专业化生产,而这些外化出的企业流通服务则逐渐发展成为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专注于交易服务,能够为制造业提供专业的流通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大大节约社会资源,降低制造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还可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流通效率和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

因此,商贸流通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不断发展壮大,是经济不断增长、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高的具体表现。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不仅可以协调制造业生产,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满足中间生产的需求,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黏合剂”和“生产促进器”的作用,尤其体现在服务业上。商贸流通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在满足制造企业流通服务需求的同时,有助于我国产业通过新型高新技术和现代化商业模式,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想,改变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优化制造业资源配置,提高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不断满足消费者小批量、多样化、多变性、多层次的需求。可以说,分工深化、专业化生产外生出的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外化能够有效加速制造业产品价值的实现和资本周转,有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商贸流通业专业化与制造业增长方式。商贸流通企业是制造业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的结果,通过信息技术运用进一步集中分散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消费,促使制造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的需要,产销分工得以深化,促使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实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收益。此外,人力资本是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本积累,高素质人力资本大大提高了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的专业化程度,使其不断获得长期盈利能力。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商贸流通业专业化有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型升级。

商贸流通业集中度与制造业增长方式。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不断加强,导致专业化收益和规模经济不断增强。因此,大型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会使市场势力进一步增强,资本进一步集中,能够为制造业提供更加专业化、全面化的服务,如产品销售、运输、仓储等,使制造业进一步外化细分,导致了制造业规模的缩减,大大降低了制造业的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投入,促使制造业全要素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商贸流通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制造业要素和产品市场化程度与制造业增长方式。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竞争加剧,再加之产品市场化加深,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使制造业缩减成本,逐渐改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差异化产品,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并降低区域间贸易成本,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业竞争力。并且,随着要素市场化加深,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间的竞争性加强,有助于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争夺高边际生产力生产要素,充分发挥生产要素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从国际市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技术外溢。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制造业要素和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型升级。

制造业政府规制程度与制造业增长方式。一般认为,政府的过多干预会产生一定的行政垄断,因此对市场竞争和企业的创新及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影响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但在我国,政府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通过招商引资、低税收等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因此有可能促进技术扩散,加强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制造业政府规制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制造业国有化程度与制造业增长方式。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政府资金支持,如低廉的土地转让价格、新技术研发和引进、政府部门销售渠道等等,因此,对于国有制造企业来说,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不足,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比较难以进行经营和管理方式的改进,市场化转型进程较慢,新技术研发动力不足,会导致国有制造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制造业国有化程度提高不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模型与变量

结合以上提出的理论假设,以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为解释变量,本文设定以下的计量模型:

TFPZ=β10+β11DISZ+β12DISC +β13FAC1+β14FAC2+β15FAC3

其中,TFPZ为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增长率的贡献度,并可作为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DISZ则作为商贸流通业专业化程度变量,DISC 为商贸流通业集中度变量,FAC1为制造业要素和产品市场化程度控制变量,FAC2为制造业政府规制控制变量;FAC3为制造业国有化程度控制变量。其中,商贸流通业专业化水平的数据采用的是2010-2015年我国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总和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商贸流通业集中度的数据来源于2010-2015年我国零售前五的企业年销售额总和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制造业要素和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数据主要采用的是2010-2015年我国人均互联网覆盖率;制造业政府规制程度的数据主要采用2010-2015年我国国有银行对制造业金融贷款额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制造业国有化程度的数据主要采用2010-2015年我国制造业国有企业就業人数占制造业总就业人数的比例。endprint

(三)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增长方式影响的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首先对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增长方式影响的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专业化保持稳定,商贸流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要素和产品市场化程度在不断加强,而政府不断加大对制造业金融额的力度,并且国有企业比重在逐年递减,总体来看,我国的商贸流通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人力物力整合上游制造企业,促使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生产要素质量和流动性日益增长,国内市场潜力在逐渐释放,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重增加,有利于制造业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首先进行主因子分析,然后采用FMOLS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如表5所示,DISZ系数为0.612,为正相关关系,但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了现阶段商贸流通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并不显著;DISC系数为0.024,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当前商贸流通业集中度对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作用不明显;FAC1系数为负,为0.087,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和要素市场仍不完善,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FAC2的系数显著为正,为0.149,因此,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政府规制程度提高对于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FAC3的系数显著为负,为0.102,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阶段制造业国有化程度的提升十分不利于当前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我国商贸流通业专业化的提高、商贸流通业集中度均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作用并不明显;制造业政府规制程度提高十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当前现阶段的制造业要素和产品市场化程度以及制造业国有化程度提高都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可以得出,本文所提出的假设1、假设2不完全成立,商贸流通业专业化和商贸流通业集中度的提高虽然有利于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但是作用不显著,而假设4、假设5均成立,假设3则不成立。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看,商贸流通业专业化和集中度的提高降低了制造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有助于制造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制造企业利润空间,不利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我国商贸流通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一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业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创新方式,有利于带动制造业的就业和资本投资,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业作为制造业分工内化的结果,必然会受到制造业整体发展的束缚,互相影响。

因此,我国应该重视两者的关系,重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信息渠道优势,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维模式,深化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溢出效应,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9)

2.邹筱,张世良.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12(12)

3.王俊.流通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1(1)

4.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5.赵霞.我国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产业关联分析与动态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1)

6.宋则,赵凯.商贸流通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贡献[J].经济研究参考,2009(31)

7.丁宁.零售商对制造商行使纵向约束的绩效—基于生产者服务视角的区域与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0(2)

8.李迎旭.商贸流通业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二维驱动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9.申兵,孙锦.商贸流通业集聚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10.任伴雨.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基于供应链视角[J].企业导報,2016(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关系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