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需求导向的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7-11-17王立颖
王立颖
(辽宁警察学院 治安管理系, 辽宁 大连 116036)
岗位需求导向的公安交通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王立颖
(辽宁警察学院 治安管理系, 辽宁 大连 116036)
探索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推进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发展,提高新时期交通警察队伍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公安交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在分析公安交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需求基础上,创建了“任务驱动、三实递进”的校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交通管理实战为导向、基于交通管理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并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道路交通活动日益频繁、复杂。道路交通安全、拥堵等问题日益严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承担的工作任务也越加繁重。这就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提升交通警察队伍的专业素质,以确保科学、高效、合理地开展工作。2011年 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并正式批准设立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同时在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1]。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公安院校纷纷开设交通管理工程专业。2014年 5月,伴随着辽宁警察学院升本成功,学院也同时开设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然而,新专业如何建设,人才怎样培养是摆在公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公安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为视角,以公安交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着力探讨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推进公安技术一级学科的发展,提高新时期交通警察队伍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公安交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分析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应定位为:是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警察职业道德,掌握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警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道路交通管理专门人才的专业。其中交通管理工程基本知识和警务专业技能应该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
(一)公安交通岗位分析
根据目前交通警察所担负的任务和职责,以及未来学生所可能从事的岗位,具体的岗位可以分为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管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等以下六种。如表1所示。
表1 公安交通岗位分类
(二)不同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分析
通过对岗位典型任务和岗位职责的分析,可以大致列出六大岗位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
表2 公安交通岗位知识技能分析
(三)知识技能结构分析
上表所列是公安交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公共知识,因此知识结构可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公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公安交通专业知识三大类。如表3所示。
表3 公安交通人才知识与技能结构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一)创建“任务驱动、三实递进”的校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行业需求,在校局合作基础上,紧密围绕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道路交通管理岗位实际工作情况,与公安一线交警行业专家共同创建“任务驱动、三实递进”的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入局、教官入校”作为建设思路,开展校局合作,联合培养公安交通岗位高级应用型人才。
“任务驱动”就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实际工作任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
“三实递进”就是通过“职业基础训练、体验式实训、岗位实习”三个环节,学生逐步熟悉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警务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任务驱动、三实递进”的校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任务驱动、三实递进”的校局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从交通管理岗位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校局共建、校局结合的培养方式,与行业专家和一线交警共同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
1.构建基于交通管理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公安交警一线进行调研,在分析公安交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需求基础上,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设置为培养高素质的道路交通管理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对应主要工作任务为车辆与驾驶人管理、指挥与疏导交通、纠正和查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维护道路治安、设置与维护交通安全设施、城市道路的组织与规划、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开展道路交通理论技术研究等,依据这些工作任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开设的主要核心课程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道路交通工程、道路交通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等。基于交通管理工作岗位(群)需求的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基于交通管理岗位(群)需求的课程体系
2.核心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建设内容为:活页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境描述及教学单元实施方案、任务书、考核标准、多媒体课件、音像材料、精品课申报材料等。以“交通控制”学习领域为例进行的课程设计(见图3)。
图3 “交通工程”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框图
四、“三实递进”的实践教学设计
(一)构建“实战化”教学模式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性工作。具有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管理手段的多样性,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强制性、操作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改变重知识、重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道路交通管理的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实战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应强调从交通警察的职业特点和核心能力为出发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2]。
1.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模拟实战训练。
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战出发,根据一线交通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制定实训大纲和详细的实训方案,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模拟实战化训练,应做到精讲多练。要多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方法,也可多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战演练等微观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多地从课堂走向实训室、训练场,在实战训练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实现考核评价多样化
逐步改变传统单一试卷的考试方式,实现学业水平考核评价的三个转变,即“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检验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尤其是专业课程,改变传统的“由书面到卷面”的考试方法,实行“实景、实情、实兵”考核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着重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在考试内容方面注重能力方面的考题设计,在试卷中注意采用问题分析、案例分析等题型进行考核。例如,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考核中,紧贴道路交通管理实务,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法上多采用现场答辩、现场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二)校局共建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同建设再现工作实境,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要努力把交通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进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训练的主场所,确保实训项目更加贴近公安交通管理实务。二是要努力把交通管理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成为能够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关专业服务的主渠道。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全省各交警部门的联系,在原有 14个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 13个实训基地。特别是增加与主要县、区公安局的交警大队的联系建立二级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利用每年的假期和毕业实习到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学习,熟悉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体验交通警察真实工作环境在实习中提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五、结 语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公安教育工作着积极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人才培养应以公安交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道路交通管理岗位实际工作情况,与公安一线交警行业专家共同创建“任务驱动、三实递进”的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公安交警一线进行调研,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来设置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实战化教学模式,校局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何 庆,崔 利,韩 伟.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科归属和课程体系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4):98-101.
[2]汤三红.关于强化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以公安交通管理实战为导向[J].公安研究,2014(2):74-78.
(责任编辑:于诗慧)
Research on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Engineering Based on Post Demand Orientation
WANG Li-ying
(Police Order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Liaoning Police College, Dalian Liaoning 116036, China)
The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traffic control engineering major in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a ve 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o moting the fi rst level di sciplin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urity tech nology, and i 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raffic police team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takes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post skill dem and a s th e g uidance and c reates the mode of joint t raining tal ents in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Public Security Bureau where the task is driving and three kinds practical teaching go forward one by one, based on the analyzing to knowledge and skill structure requirement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talent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ffic control implementation as the guidance and also constructs the course system that cultivates the core competence based on the position need of traffic control, and designs the mode of practical teaching.
pub lic securi 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 raffic con trol engineering; tal ent training;curriculum system
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727(2017)06 -0100-06
2017-09-28
王立颖(1972-),女,内蒙古包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道路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