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 新的征程
2017-11-17
新的时代 新的征程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更伟大的事业召唤我们奋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更美好的未来激励我们前行。
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这样一次凝心聚力的盛会,记录着一个民族接续奋斗的深深足迹,描绘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凝聚全民信心,点燃奋斗激情。
一个“新”字,是理解十九大的一把钥匙。新时代标注发展方位,新思想凝聚磅礴力量,新征程擘画未来蓝图,新使命激荡奋斗热情,新要求锻造坚强力量。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这样的历史坐标来审视,十九大的“新”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是过去向未来的延伸,将起到连接当前和长远、联通今天和明天的桥梁作用。可以说,党的十九大对历史集其大成,对未来开其先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在这里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从这里启航。从十九大往前看,新时代的长征路持续向前延伸,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彼岸。
历史的航道上,总有某些重要的节点,犹如高高耸立的灯塔,标示出历史前行的方向——
2017年10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这一刻,中国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发展蓝图、明确了前行方向——
新时代,旗帜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
新时代,征程开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中国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号角。
新时代,风帆已满。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中国共产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引领着承载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航船,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7.2%是中国经济过去4年年均增长幅度。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五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怎样建设?新时代的关口如何跨越?连日来,十九大代表们说感受,谈体会,积极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十九大报告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识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发展规律、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有效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广东开放团组会议上,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如是说。
“十九大报告特别讲到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千方百计发展实体经济,要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淮北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的崛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十九大代表、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介绍,近年来,淮北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做文章,未来将深化“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认识,努力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
“我们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制造业从量的方面来看已经很大了,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然而,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尚未根本缓解。”
十九大代表、河南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作为我国南北过渡带上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信阳,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最主要是在三大产业结构中,适度扩大二产(制造业)和三产(服务业)的比重。同时,发展二产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精准适应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
“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十九大报告把振兴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让制造业代表们更有干劲。
“实体经济是搞好经济的着力点,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部分。”十九大代表、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表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制造企业来讲,着力点则是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王民说,“中国制造2025”提到质量第一,效率为先,这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工作,未来五年徐工要狠抓结构调整,狠抓产品开发,狠抓转型升级,不能松劲。“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徐工具备这个条件,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民说。
十九大代表、本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继壮也坦言,对企业而言,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有宽广的市场,才能带来高效益。离开高质量这一基础,其它都是短期效应,不会有长远收益。
“实体制造业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国家供给侧改革方针的重要内容。”十九大代表、北汽集团党委书记徐和谊介绍说,制造业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转型腾飞;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借助实体制造业实现技术落地和实践应用,有利于这些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两方面结合可以取得“双升级”的结果。
徐和谊同时表示,汽车行业作为实体经济中最强的一环,上下游涉及面大、利益拉动性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过程中一定会大有可为,而且也必须有所作为。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十九大报告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创新之火以燎原之势在祖国大地蔓延。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表示,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红色基因,也是安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发出‘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号召,我们深感使命光荣。”十九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高红卫聆听报告后难掩激动。
高红卫表示,未来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将以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做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为目标,牢记使命,刻苦攻关,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科技创新链条一般分为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产品与产业实现三个阶段。如何发挥侧重于不同阶段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互补协同作用,完成全链条的创新活动,是能否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我国产业能否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十九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说。
“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必须要将科技创新跟产业融合,没有科技创新的支撑,实现不了先进制造,产业走向中高端实现不了。”
在十九大代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部部长孟祥飞看来,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不仅是系统性的问题,更是发展需求的问题,科研机构应该更加开放,我们国家应该打造更多公共创新的平台,将科技创新的团队,和产业发展需求凝聚到公共创新的平台上,实现大家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构建深度的产学研融合体系。
16大类产品线,300多种产品,拥有有效授权专利5669项,100多项产品为国产首台套产品,这些成就王民如数家珍,引以为傲。
“中国企业做到这个份上,稍微迟疑、稍微动摇了就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王民介绍说,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始终不渝地持续投入,持续瞄准最高目标。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十九大报告
“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再到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几场大型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主场外交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对外开放,为了打造我国在国际上良好的开放形象,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乔新江坦言。
“未来的市场,在全球。”在王民看来,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成为优秀的世界企业,做出让全球用户点赞的产品,向全球展示我们过硬的技术能力,质量水平,品牌影响力和文化的自信。
王民同时认为,成为国际化企业还需满足国际用户的不同需求,要在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的同时,不断研究国际市场,才能被全球用户接受。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下一步“一带一路”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做出了明确论述。
“全面贯彻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十九大代表、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宏伟战略,让江汽集团这样已经开始国际化布局的国有企业,进一步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心和决心,在共享新机遇的进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带一路”也为文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认为,文化产业“走出去”,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也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从“新”读报告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